先做人後做事讀後感

  人生實際就四個字——做人與做事!總是用最完美的方法來完成這四個字,則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所以才有那麼多成敗之事。但是這是硬道理:做事必先做人。本書收錄了眾多以“先做人後做事”為人生準則的個案,可謂生動而有說服力,既可以讓你有所觀望,學會自己究竟該怎麼做,也可以最快的速度提升自己的成功指數。小編為大家帶來了,歡迎大家參閱。

  篇一

  在這個世界上,惟有兩樣東西深深地震撼著我們的心靈, 一是我們頭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準則。----康德語

  所謂事在人為,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著無人之事或無事之人。人和事作為主體和客體,從根本上是不可分割的。人是事的靈魂,事是人的詮釋。因此,做人和做事即是分立的,也是統一的,究其根本,做事既做人。人和事可用形影來比喻,身正不怕影子斜,人和事的問題實質上歸結於形的問題,故先做人後做事。

  首先,做人要有好的品質。曾經聽過一堂講座,記得老師的一個問題:“去西天取經的為什麼不是別人,非要是唐僧?”答案只是一個“德”字。一個人哪怕你再有能力,如果缺少了“德”,這樣的人是不會得到尊重的。道德,溯源於老子道德經。“道”― 宇宙萬物自然的本質和法則,他的定義是以崇尚自然為主的道家和以提倡倫理為要的儒家是一致的。是形而上無法進行抽象描述的哲學概念;“德”―道家的定義是:宇宙大自然萬物執行的規律。是形而下的、可以通過探索得知的規律。儒家把他引申為專指人類社會的行為標準和完善個人良好素質的終極標準。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這一句話,讓我久久不能忘記,心是什麼?決定成功的不止是自身的能力,還要有入世的胸襟。試想一下,一個集嫉妒、情緒化、斤斤計較於一身的人,又怎麼可能有博大的胸懷、包容的心呢?缺少了包容,你就會忘記“與人為善”。現在雖然強調“彰顯個性”,可是做人要時刻保持一顆謙虛的心,看到自己的不足,只有這樣才可以更進步。

  同時,要懂得知足常樂,知足並不是滿足於現狀,而是保持積極、樂觀的一種心態,人生就是對自己一次次的超越,哪怕超越只有小小的一步,知足就是用樂觀、自信的心態去實現人生的理想。如果一個人活在埋怨與嫉妒裡,在雙重摺磨中,自己不但要忍受內心強加給的痛苦,還會因為埋怨和嫉妒喪失信心,做一些違背常理的事情,最終導致失去朋友、失去自我。每個人都有自己優秀的地方,我們需要做的是學習和享受別人的成功,而不是嫉妒,試著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生活,用最美麗的語言“微笑”去交流,美好就會在你的微笑中灼灼盛開。金錢是現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很多人為了錢,失去了善良本性,成為金錢的奴隸。古人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金錢可以證明一個人的價值,但是,需從正道的獲取,貪婪是罪惡的源泉。

  另外,要不斷的學習進取,“活到老學到老”是周恩來的一句名言,海瑞母親教育海瑞:“不要學你父親,你要好好讀書,將來求取功名!”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文明,是怎樣一筆莫大的財富,我們又傳承了多少?社會在進步,知識是提高自身內在素質的唯一方式。曾經和一位老師學習中國古代文學,經過半年的學習後,才知道老師是澳大利亞人,然而老師豐富的文化底蘊,讓眾多中國人汗顏,老師說:“不論多忙每晚一小時,堅持讀書。”正是因為持之以恆的學習,才有了書香飄逸盈滿懷。而誠信卻是做人的根本,在瑣碎的工作和生活中,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在講信義的同時,要做一個勇於承認錯誤的人,看到自己的缺點,肯定別人的優點,鞭策了自己,鼓勵的別人,最終學習了別人的優點,何樂而不為的事情為什麼不去做呢?

  最後,要有好的性格並善於吃虧,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低調做人高調做事,你才會具有不可戰勝的力量。美麗是不會因為容貌、身材、衣著…….而是一個積極的心態,一個聰明的人是不會讓情緒左右自己的,現實很殘酷,一句幽默的話,給別人快樂的理由,給自己改變局勢的能力,怨天尤人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真正可以幫助你的人只有自己。老人常說:“吃虧是福。”一個福字蘊涵了多少道理,在你為別人著想的情況下,你才會獲得回報,你會因為幫助別人而快樂。

  老子云:“無為而無不為,”不隨意而為,不違道而為。若不會做人又何來做事,如果連做人都不會有何來成功?故先做人後做事,人事皆一品。

  篇二

  《先做人後做事》這本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是:在工作生活中,一定是先做人,後做事。做好工作固然重要,但為人之道才是根本。

  這本書結合大量的典型事例,闡述了做人與做事的辯證關係。每個人活在世上,都是有價值的,而體現價值的媒介就是通過工作。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使自身的價值得到提升,最關鍵的就是如何做人,不論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在對待自己的工作時,我們必須是一個負責任的人。交託到手上的任務,無論是重要的還是瑣碎的,都應該盡力去完成。

  我們在工作中要有責任感、進取心,更重要的是要具備主動性。我們不能總等著領導給安排工作,不要在乎是否比別人做多了,吃虧了,多做工作就能多鍛鍊自己。工作是我們施展自己才能的舞臺,因此我們在工作時,要有追求進步的信念,要盡心盡力盡善盡美去完成領導派發的每一個任務。對待工作,要充滿熱情和激情,要儘可能地展現自己的才能。在工作中,我們會遇到許多的阻力和困難,這時,我們不能退縮,就當利用這小小的挫折來鍛鍊自己,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我們要有挑戰困難的勇氣,不逃避、拖延。當我們在工作中出現差錯時,絕對不要垂頭喪氣,而是要總結經驗教訓,當再次遇到同樣的問題時,我們處理起來就會更加有信心和動力了。

  我們要從每件小事做起,通過點點滴滴的積累養成好的習慣。在實際工作中,沒有任何一件事情小到可以被遺忘,沒有任何一個細節細到應該被忽略。在小事上認真的人,做大事才會卓越,不關注小事或者不做小事的人,很難相信他會做成什麼大事,做大事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是由做小事的成就感積累起來的。

  總之,做人是做事的基礎,做事是做人的體現。我們不管在什麼崗位上,都要做個好人;不論大事小情,都要認真去做,真正實踐:光光彩彩做事,實實在在惠民。

  篇三

  《先做人後做事全集》這本書,工作之餘陸陸續續看了些,收穫不少,篇篇精彩,字字珠璣,每篇都從一個方面闡述了做事與做人的道理。我根據理解來談談讀了這本書後的一些體會。

  《先做人後做事全集》一書,中心思想是講:做人首先要有好品質,有了這個基礎,做人就不會偏離正道太遠;做人要學會選擇與放棄,人生就是在不斷選擇和放棄中度過的,人生有很多不可兼得的東西,只有會選擇、會放棄,才能獲得最多;做人要重視信譽,我們應該做一個值得信賴的人,只有得到周圍人的信賴,我們才能獲得更多機會,才能得到更多幫助,也就更容易成功;做人要有自信心,自信心是成功的動力;做人要有寬容心,寬容心是社會的粘合劑;做人要知足常樂,修心養神;做人要捨得真心付出,多些給予別人“施捨”和幫助,會為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回報;要懂得知足常樂,知足並不是滿足於現狀,而是保持積極、樂觀的一種心態,人生就是對自己一次次的超越,哪怕超越只有小小的一步,知足就是用樂觀、自信的心態去實現人生的理想。如果一個人活在埋怨與嫉妒裡,在雙重摺磨中,自己不但要忍受內心強加的痛苦,還會因為埋怨和嫉妒喪失信心,做一些違背常理的事情,最終導致失去朋友、失去自我。每個人都有自己優秀的地方,我們需要做的是學習和享受別人的成功,而不是嫉妒,試著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生活,用最美麗的語言“微笑”去交流,美好就會在你的微笑中灼灼盛開。金錢是現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很多人為了錢,失去了善良本性,成為金錢的奴隸。古人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金錢可以證明一個人的價值,但是,需從正道的獲取,貪婪是罪惡的源泉。

  “生命不在長短,只要活得有意義”,10年、20年……50年,乃至一生庸庸碌碌、畏畏縮縮而活的人,何異於行屍走肉。人人都要有自我、有個性、有思想,哪怕10年、1年、一月乃至一天,只要生命曾經綻放過光芒,生死已無關緊要了。意義何在? 生活在真實中,依心性而行,該做則做,不該做則止;由於不作假,本身的優點、缺點,一目瞭然,所以能不自負也不自卑。由於不做非分之想,所以能安貧樂道,而知足常樂。由於不違背良心,所以心無牽掛,每天都是好日子。沒有妄想、煩惱,這種生活,已經超越了意義,而意義自在其中。

  最後,要有好的性格並善於吃虧,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低調做人高調做事,你才會具有不可戰勝的力量。美麗是不會因為容貌、身材、衣著…….而是一個積極的心態,一個聰明的人是不會讓情緒左右自己的。現實很殘酷,一句幽默的話,給別人快樂的理由,給自己改變局勢的能力,怨天尤人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真正可以幫助你的人只有自己。老人常說:“吃虧是福。”一個福字蘊涵了多少道理,在你為別人著想的情況下,你才會獲得回報,你會因為幫助別人而快樂。老子云:“無為而無不為”,不隨意而為,不違道而為。若不會做人又何來做事,如果連做人都不會又何來成功?故先做人後做事,人事皆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