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吃什麼養生清熱生津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6個節氣,秋季飲食調養應遵循“養陰防燥、清熱生津”的原則,飲食宜養陰,滋潤多汁。秋分養生吃什麼清熱生津呢?下面小編整理了秋分養生清熱生津的飲食,歡迎大家的閱讀!

  秋分養生清熱生津的食物

  1、百合

  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脫甲秋水仙鹼和鈣、磷、鐵及維生素等,是老幼皆宜的營養佳品。中醫用百合作為止血、活血、清肺潤燥、滋陰清熱、理脾健胃的補藥。現代研究表明,百合具有明顯的鎮咳、平喘、止血等作用,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和增加液體免疫功能的活性。百合還可以抑制腫瘤的生長。將百合洗淨,煮熟,放冰糖後冷卻食用,既可清熱潤肺,又能滋補益中。

  2、紅薯

  我國醫學工作者曾對廣西西部的百歲老人之鄉進行調查,發現此地的長壽老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習慣每日食紅薯,甚至將其作為主食。紅薯含有豐富的澱粉、維生素、纖維素等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還含有豐富的鎂、磷、鈣等礦物元素和亞油酸等。這些物質能保持血管彈性,對防治老年習慣性便祕十分有效。另外,紅薯是一種理想的減肥食品,因其富含纖維素和果膠而具有阻止糖分轉化為脂肪的功能。

  3、大棗

  據中醫專家講,大棗不光是甜美食品,還是治病良藥。大棗性味甘平,入脾胃二經有補氣益血之功效,是健脾益氣的佳品。中醫常用大棗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失眠等症。根據藥理研究,大棗有保護肝臟、降低血脂等作用。專家介紹說,大棗雖然味甘、無毒,但性偏溼熱,故不能多食,尤其內有溼熱者,多食會出現寒熱口渴、胃脹等不良反應。

  4、枸杞

  枸杞具有解熱、治療糖尿病、止咳化痰等療效,而將枸杞根煎煮後飲用,能夠降血壓。至於枸杞茶則具有治療體質虛寒、性冷感、健胃、肝腎疾病、肺結核、便祕、失眠、低血壓、貧血、各種眼疾、掉髮、口腔炎、護膚等作用。但是,由於枸杞溫熱身體的效果相當強,患有高血壓、性情太過急躁的人最好不要食用。相反,若是體質虛弱、常感冒、抵抗力差的人最好每天食用。

  5、白蘿蔔

  秋天多吃白蘿蔔可有效緩解秋燥。白蘿蔔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加快胃腸蠕動和止咳化痰的作用。多吃蘿蔔上下通氣不咳嗽,而且能通便。不妨做個白蘿蔔排骨湯來解秋乏、去秋燥。

  由於蘿蔔性偏寒涼而利腸,脾虛洩瀉的人最好少吃,而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單純甲狀腺腫、子宮脫垂等疾病的患者切記不要吃。

  6、芝麻

  黑芝麻藥食兩用,具有“補肝腎,滋五臟,益精血,潤腸燥”等保健功效,被視為滋補聖品,黑芝麻中含有優質蛋白質和豐富的礦物質,還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和珍貴的芝麻素及黑色素,這些珍貴的營養素不但能促進毛囊黑色素的合成量,促進養髮烏髮,同時含有的不飽和脂肪酸與維生素E等更具有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和潤膚、護膚的功效。可以說,黑芝麻是男女老幼皆可食用的好食材。

  若將胡桃肉和黑芝麻研碎合用,真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稱得上事半功倍。用腦過度、神經衰弱、體虛疲乏、面板乾燥者飲用尤好。

  7、蜂蜜

  我國古代醫學家很早以前就替我們想了一個對付秋燥的最佳飲食良方:“朝朝鹽水,晚晚蜜湯”,即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咳嗽、便祕等症。《本草綱目》記載:“蜂蜜有五功:清熱、補中、解毒、潤燥、止痛。”在秋天常服用蜂蜜,可以防止秋燥對人體的傷害,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

  特別提醒的是,正常情況下,新鮮成熟蜂蜜不必加熱就可服用,最好使用40℃以下的溫開水或涼開水稀釋後服用,這樣可保全蜂蜜的營養成分不致損壞,有利於得到充分利用,從而發揮其應有的醫療保健作用。

  8、鴨肉

  鴨子富含營養,不僅享有“京師美饌,莫妙於鴨”、“無鴨不成席”之美譽,同時也為祖國醫學所稱道:“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尤其當年新鴨養到秋季,肉質壯嫩肥美,營養豐富,能及時補充人體必需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同時鴨肉性寒涼,特別適合體熱上火者食用,所以秋季食療首選鴨。

  鴨肉雖好,吃時也有講究。首先,感冒患者不宜食用鴨肉,否則可能會加重病情。感冒時還是以喝雞湯為宜;其次,慢性腸炎者要少吃,鴨肉味甘鹹,吃了可能使腸炎病情加重;腹痛、腹瀉、腰痛、痛經等症狀的人也最好少吃鴨肉。

  9、梨

  梨性微寒味甘,能生津止渴、潤燥化痰、潤腸通便等,主要用於熱病津傷、心煩口渴、肺燥乾咳、咽乾舌燥,或噎嗝反胃、大便乾結、飲酒過多之症。秋天每日堅持吃兩個梨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秋燥。梨還有清熱、鎮靜神經功效,對於高血壓、心臟病、口渴便祕、頭暈目眩、失眠多夢患者有良好的輔助療效,梨還是肝炎、腎臟症患者秋令的保健果品。

  不同吃梨的方法,可產生不同功效。生吃梨能明顯緩解咽喉幹、癢、痛、啞的不適,減輕便祕、尿赤等症狀;用冰糖蒸梨可滋陰潤肺,止咳祛痰,對潤澤嘶啞發乾的嗓子具有良好的作用;用梨加蜂蜜熬製成梨糖膏,對肺熱久咳症有明顯療效。

  10、銀耳

  銀耳性平無毒,既有補脾開胃的功效,又有益氣清腸的作用,還可以滋陰潤肺、美容養顏,其藥用價值與人蔘、鹿茸齊名,有“菌中之冠”的美稱。歷代皇家貴族都將銀耳看作是“延年益壽之品”、“長生不老良藥”。銀耳對秋燥造成的面板乾燥、瘙癢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多吃銀耳可以使面板變得白嫩且富有彈性。

  銀耳可以和很多食物搭檔而食,諸如百合、蓮子、紅棗、雪梨、紫薯等,煮粥燉肉皆可,是秋季潤肺佳品,對陰虛火旺不受蔘茸等溫熱滋補的病人也是一種良好的補品。銀耳燉冰糖可治療因支氣管炎引起的咳嗽、痰多。

  11、胡蘿蔔

  胡蘿蔔對改善秋燥引起的便祕很有幫助,也富含β-胡蘿蔔素,可中和毒素。新鮮的胡蘿蔔排毒效果比較好。胡蘿蔔是有效的解毒食物,它不僅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而且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和果膠,與體內的汞離子結合之後,能有效降低血液中汞離子的濃度,加速體內汞離子的排出,非常適合經常熬夜的人。

  胡蘿蔔、白蘿蔔不要一起食用。雖然胡蘿蔔、白蘿蔔對人體都有很多好處,二者一起食用卻會讓兩者營養降低。

  秋分養生清熱生津的飲食

  1、酸味食物

  秋屬肺金,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所以,秋分節氣,應該多吃一些水果蔬菜等酸味食物,少吃一些蔥姜等辛味食物。

  2、潤肺食物

  秋季,氣候乾燥,容易誘發秋燥,大便乾燥、便祕,口乾舌燥,面板乾燥。所以,應該多吃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百合、淮山、芝麻、鴨肉等等。青蘿蔔陳皮鴨湯、玉竹百合豬瘦肉湯、木瓜粟米花生生魚湯、無花果白鯽湯等湯類,可以很好地補充身體所需的水分。

  3、養胃食物

  秋季,也是胃腸病高發的季節。所以,要少吃生冷、辛辣、燒烤等刺激性的食品,多吃一些比較溫和的食品。還可以喝一些紅茶,以達到暖胃的功效。除此之外,還可以養神。

  秋分養生清熱生津的食譜

  1、海米熗竹筍

  原料:竹筍400克,海米25克,料酒、鹽、味精、高湯、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竹筍洗淨,用刀背拍鬆,切成4釐米長段,再切成一字條,放入沸水鍋中焯去澀味,撈出過涼水。將油入鍋燒至四成熱,投入竹筍稍炸,撈出淋幹油。鍋內留少量底油,把竹筍、高湯、鹽略燒,入味後出鍋;再將炒鍋放油,燒至五成熱,下海米烹入料酒,高湯少許,加味精,將竹筍倒入鍋中翻炒均勻裝盤即可。

  功效:清熱消痰,祛風消毒。

  2、甘蔗粥

  原料:甘蔗汁800毫升,高粱米200克。

  做法:甘蔗洗淨榨汁,高粱米淘洗乾淨,將甘蔗汁與高粱米放入鍋中,再加入適量的清水,煮成薄粥即可。

  功效:補脾消食,清熱生津。

  3、蘿蔔杏仁煮牛肺

  原料:蘿蔔500克,苦杏仁15克,牛肺250克。

  做法:蘿蔔切塊,杏仁去皮尖。牛肺用開水燙過,再以薑汁、料酒旺火炒透。瓦鍋內加水適量,放入牛肺、蘿蔔、杏仁,煮烹即成。

  功效:補肺,清肺,降氣,除痰。

  4、蜜餞雙仁

  原料:炒甜杏仁250克,炒核桃仁250克,蜂蜜500克。

  做法:將炒甜杏仁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一小時,再加核桃仁,收汁,將干時加蜂蜜,拌勻至沸即可。

  功效:補腎益肺,止咳平喘,潤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