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心理健康手抄報圖片素材

 健康的心理來自於健康的體魄,對生活的熱愛,閱讀閱讀一份心理健康手抄報會讓你有所感悟。下面是小編找來的心理健康手抄報資料,一起來看下吧!

  簡潔的心理健康手抄報

  心理健康手抄報資料

  心理健康的簡述

  是現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麼什麼是人的心理健康呢?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標準的,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標準的。不過人的心理健康的標準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標準具體與客觀。瞭解與掌握心理健康的定義對於增強與維護人們的健康有很大的意義。人們掌握了人的健康標準,以此為依據對照自己,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診斷。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況某個或某幾個方面與心理健康標準有一定距離,就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鍛鍊,以期達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嚴重地偏離心理健康標準,就要及時地求醫,以便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較好的自控能力,且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能自尊、自愛、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培養身心健康社會公民為目的,通過運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園環境、功能環境的改善為主,人文環境的改善相配合,為老師和學生兩個主體,提供科學、健康、專業的指導。

  學齡前兒童心理健康的標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主張”:解放兒童的頭腦、解放兒童的雙手、解放兒童的嘴巴、解放兒童的空間,解放兒童的時間。也許,應該再加上一句,解放兒童的心理。

  4歲乖乖女張倩的故事

  有一次,老師讓小朋友回家後,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用彩紙疊三個紙青蛙。回到家,張倩不敢和看報紙的爸爸說,也不敢和正在做飯的媽媽說,有幾次,她鼓起勇氣,想說卻又咽了回去。吃過晚飯,要睡覺了,她卻一直不肯回自己房間。

  “你這孩子,怎麼不聽話?”爸爸訓斥她。張倩哭了:“老師說,要你們幫我做紙青蛙。”聽了張倩的回答,爸爸愣了一下,看看牆上的鐘:“現在到哪去買彩紙?明天再說。”張倩想爭辯一下,說鄰居張爺爺家有,卻沒敢說。

  就這樣,張倩的紙工作業並沒有完成,最後,還是媽媽答應,第二天和她一起到幼兒園向老師解釋,她才安心地睡了。

  沒想到,第二天媽媽單位臨時安排她出差,她把張倩送到幼兒園門口,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上午10時左右,媽媽在出差的車上,接到幼兒園老師的電話,說張倩沒到幼兒園。媽媽忙給爸爸打電話。中午,焦急萬分的媽媽終於接到爸爸電話,說張倩找到了,原來,她怕老師批評她沒完成作業,所以沒敢進幼兒園,就在不遠處的一個街心花園裡哭呢。媽媽這才長長地嘆了口氣:孩子很乖、很聽話,可就是太聽話了……

  其實,張倩媽媽除了嘆息,並沒有深入地尋找孩子這種行為的心理根由。

  張倩原本並不是這樣的,二三歲的時候,她非常好奇,也喜歡冒險,但每當她要淘氣或和大人辯駁時,媽媽就會罵她,說她不聽話,爸爸甚至還打過她兩巴掌。慢慢地,在父母的管束下,孩子變了,變得越來越乖巧聽話。這也簡單,完全按大人的意志行事就行了。大人們是喜歡了,可是,由此孩子也添了毛病:遇事沒有主見,獨立性差,而且膽小怕事。

  這樣“聽話”的孩子,常見的特點:有問題提不出來、或不敢提出來,說東他往東,說西就向西,就算心裡不滿意,也會適應、服從別人的想法。特別是對長輩,無論是對還是錯,都不敢與之辯論,因為,他們的心裡已經形成了一種定式:自己是個聽話的好孩子。這樣“聽話”的孩子,有的是遵從、禮貌、是對讚美的追求,遇事不敢說出自己的要求、提出自己的觀點。這樣的孩子,性格已經被扭曲,被父母教育出了一種“奴性”的心理。

  這樣的孩子,不由令人想到獵鷹。獵人捕到鷹後,不給它吃,不給它喝,在它反抗時,就打它的頭,“扇”掉它的野性和傲氣,直到最後,它屈服了,順從了,由博擊長空的鷹,變成了捕兔的獵鷹,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然而遺憾的是,一般父母還是把這樣的孩子當成聽話的好孩子,把培養乖孩子的方法稱之為成功的教子方案,爭相效仿。

  幼兒心理健康標準

  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觀察事物,記得快、記得住、記得對。能就具體直觀的事物進行概括。肯動腦筋,想像力豐富,善於對周圍事物和現象提出各種問題,並能解決一些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問題。

  具體表現為:

  愛父母,愛老師,愛小朋友。能恰當地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

  對人有禮貌,會用禮貌用語,有同情心,適度怕羞;

  跌跤或受點輕傷都不哭,遊戲輸了不胡鬧;

  不懼怕黑暗和某些形象怪異的小動物。

  不以滿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出過分的要求。熱愛勞動,愛惜物品;

  喜歡種花和飼養小動物,喜歡聽音樂、看圖冊、唱歌、跳舞、繪畫和參加各種智力遊戲,並能從中感到快樂;

  能對自己的行為作具體、簡單的評價,能分清自己的和他人的東西;

  服從約束,能接受別人的批評和建議;

  與大家在一起時比一個人獨處時愉快,能遵守遊戲規則和順序,在玩法上服從大家的意見,懂得同伴的感情和需要,不故意找別人的麻煩,肯幫助其他小朋友,能為小朋友取得成績而高興;

  在新環境或不熟悉的人面前 ,不過份的拘束害怕。不向小朋友、客人要東西吃;

  能自己到商店去買一些簡單的生活日用品,能在車輛較多的馬路旁的人行道上獨自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