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食品安全黑板報內容資料

  增強食品安全意識,提高全民身體素質,讓我們共同關注秋季食品安全,參與食品安全宣傳活動,營造食品安全大環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用。

  秋季食品安全黑板報欣賞

>

  食品安全知識

  我參加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對食品安全有了新的認識,在食品安全這個問題上,我們該怎麼擦亮我們的眼睛呢?

  一、瘦肉精豬肉鑑別方法

  一看豬肉皮下脂肪層的厚度。在選購豬肉時皮下脂肪太雹太鬆軟的豬肉不要買。一般情況下,瘦肉精豬因吃藥生長,其皮下脂肪層明顯較薄,通常不足1釐米;正常豬在皮層和瘦肉之間會有一層脂肪,肥膘約為1cm—2cm,太少就要小心了。

  二看豬肉的顏色。一般情況下,含有瘦肉精的豬肉特別鮮紅、光亮。因此,瘦肉部分太紅的,肉質可能不正常。另外,還可以將豬肉切成二三指寬,如果豬肉比較軟,不能立於案上,可能含有瘦肉精。如果肥肉與瘦肉有明顯分離,而且瘦肉與脂肪間有黃色液體流出則可能含有瘦肉精。

  二、染色饅頭鑑別方法

  一看饅頭顏色。玉米麵顆粒大,是無法做出整個色澤均勻的黃澄澄的玉米饅頭的。如果顏色純黃,外表光滑,那麼購買時需慎重。另外,玉米粉比麵粉粗糙,如果掰開饅頭髮現“玉米饅頭”與普通麵粉饅頭一樣光滑,那就值得懷疑了。二是聞饅頭氣味,新增香料的“玉米饅頭”香味刺鼻,玉米味道過濃。

  三、假牛肉鑑別方法

  對於市場上銷售的鮮牛肉和凍牛肉,消費者可從色澤、氣味、粘度、彈性等多個方面進行鑑別。

  色澤鑑別新鮮肉:肌肉呈均勻的紅色,具有光澤,脂肪呈潔白色或乳黃色。次鮮肉:肌肉色澤稍轉暗,切面尚有光澤,但脂肪無光澤。變質肉:肌肉呈暗紅色,無光澤,脂肪發暗直至呈綠色。

  氣味鑑別 新鮮肉:具有鮮牛肉的特有正常氣味。次鮮肉:稍有氨味或酸味。變質肉:有腐臭味。

  粘度鑑別新鮮肉:表面微幹或有風乾膜,觸控時不粘手。次鮮肉:表面乾燥或粘手,新的切面溼潤。變質肉:表面極度乾燥或發粘,新切面也粘手。

  彈性鑑別新鮮肉:指壓後的凹陷能立即恢復。次鮮肉:指壓後的凹陷恢復較慢,並且不能完全恢復。變質肉:指壓後的凹陷不能恢復,並且留有明顯的痕跡。

  四、毒豆芽鑑別方法

  一看豆芽稈:自然培育的豆芽菜是芽身挺直稍細,芽腳不軟、脆嫩、光澤白,而用化肥浸泡過的豆芽菜,芽稈粗壯發水,色澤灰白。 二看豆芽根:自然培育的豆芽菜,根鬚發育良好,無爛根、爛尖現象,而用化肥浸泡過的豆芽菜,根短、少根或無根。

  三看豆粒:自然培育的豆芽,豆粒正常,而用化肥浸泡過的豆芽豆粒發藍。

  四看折斷:豆芽稈的斷面是否有水分冒出,無水分冒出的是自然培育的豆芽,有水分冒出的是用化肥浸泡過的豆芽。

  當然,這些方法也只是人們從吃虧上當的過程中總結出的一些寶貴的經驗。我們具體情況具體對待.確保食品安全。

  校園學習食品安全心得體會

  今天的語文課上,張老師給我們講了校園周邊食品安全的專題講座,並給我們觀看了相關的圖片及資料。看了這些圖片,我的心裡久久不能平靜。

  羊肉串是我平時最喜歡的特色小吃了。可是,當老師給我們講到很多燒烤店裡的羊肉並不是真的羊肉,大多都是腐爛動物身上的肉,然後商家再把肉串好放在羊尿裡泡,以此來以假亂真欺騙顧客。聽老師這麼一說,我頓時覺得噁心極了,並後悔平時不應該那麼嘴饞,吃這些假羊肉串。

  肉夾饃也是我平時經常吃的早餐了。每天早上,爸爸都會去路口給我和媽媽買上兩個肉夾饃當早飯吃。可是誰知道肉夾饃也不是放心早餐,原來肉夾饃裡的肉都是用一些死豬肉做成的。這些黑心小販們這樣對待顧客,他們的良心就不會受到譴責嗎?

  類似於這樣的食品安全問題還有很多很多,比如:喜宴上常用的海蔘都是添加了各種有毒的化工原料;米線為了增加口感和彈性,放入了一些工業膠;麻辣燙裡的蔬菜從不清洗,商販們怕顧客吃了會拉肚子,都提前在湯裡放入了拉肚子藥;臭豆腐放在糞便裡泡上一段時間;一些炸串用的竹籤,基本上都是在馬路上撿來的,不經過任何消毒就再次利用……這些不法小販們為了獲取高額利潤,不惜傷害顧客的身體,他們的這種行為就是在犯罪啊!

  聽了老師的講座,看了相關的圖片,我覺得外邊的小吃雖然看起來誘人,吃起來香甜,但怎麼也不如爸爸媽媽在家做的乾淨衛生。如果我們大家要親眼看見這些食品加工製作的過程,相信我們以後再也不會亂吃這些垃圾食品了。同學們,我們現在正處於身體、智力發育最關鍵的時期,可千萬不能因為一時的貪吃,而傷害了自己的身體呀!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請拒絕這些垃圾食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