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文言文新唐書張柬之傳閱讀題附答案

  為了幫助高考考生備考語文文言文閱讀題,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

  高考語文文言文新唐書張柬之傳閱讀題原文

  張柬之,字孟將,襄州襄陽人。***1***少涉經史,補太學生。祭酒令狐德棻異其才,而以王佐期之。中進士第,始調清源丞。永昌元年,以賢良召,時年七十餘矣。對策者千餘,柬之為第一。授監察御史,遷鳳閣舍人。時突厥默啜有女請和親,武后欲令武延秀娶之。柬之奏:古無天子取夷狄女者。忤旨,出為合、蜀二州刺史。故事,歲以兵五百戍姚州,地險瘴,到屯輒死。柬之力陳其弊,疏奏不納。俄為荊州大都督府長史。

  長安中,武后謂狄仁傑曰:安得一奇士用之?仁杰曰:陛下求文章資歷,今宰相李嶠、蘇味道足矣。豈文士齷齪,不足與成天下務哉?後曰:然。仁杰曰:荊州長史張柬之雖老,宰相材也。用之必盡節於國。即召,為洛州司馬。它日又求人,仁杰曰:臣嘗薦張柬之,未用也。後曰:遷之矣。曰:臣薦宰相而為司馬,非用也。乃授司刑少卿,遷秋官侍郎。後姚崇為靈武軍使,將行,後詔舉外司可為相者,崇曰:張柬之沉厚有謀,能斷大事,其人老,惟亟用之。即日召見,拜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進鳳閣侍郎。誅二張也,柬之首設其謀。以功擢天官尚書、同鳳閣鸞臺三品、漢陽郡公,實封五百戶。不半歲,以漢陽郡王加特進,罷政事。柬乏既失權,願還裹州養疾,乃授裹州刺史。***2***臨行,中宗為之賦詩祖道,又詔群臣餞於定鼎門外。至州持下以法雖親舊無所縱貸會漢水漲齧城郭柬之因壘為堤以遏湍怒闔境賴之。又懇辭王爵,不許。俄及貶,又流瀧州,憂憤卒,年八十二。景雲元年,贈中書令,諡曰文貞,授一子官。柬之性剛直,然邃於學,論次書數十篇。

  高考語文文言文新唐書張柬之傳閱讀題題目

  4.下列對文中面曲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至州持下/以法雖親舊無所縱貸/會漢水漲/齧城郭/柬之因壘為堤/以遏湍怒/闔境賴之

  B.至州/持下以法/雖親舊無所縱貸/會漢水漲齧城郭/柬之因壘為堤/以遏湍怒/闔境賴之

  C.至州持下以法/雖親舊無所縱/貸會漢水/漲齧城郭/柬之因壘為/堤以遏湍怒/闔境賴之

  D.至州/持下以法/雖親舊無所縱/貸會漢水漲齧城郭/柬之因壘為/堤以遏湍怒/闔境賴之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頊是*** ******3分***

  A.補、授、擢均為古代官員的任命方式,補:補充空缺官職。授:授給、給予官職。擢:在原官上提拔。

  B.進士,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中進士第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科舉殿試時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

  C.諡號、古人死後,朝廷依其生前行跡而為之所立的稱號。帝王的諡號一般由禮官議上;臣下及其它有名望的人,諡號由朝廷賜予。有美諡、惡諡之分。

  D.經史:經是指古代社會中的政教、綱常倫理、道德規範,主要是儒家的典籍,如《四書五經》;史,即正史,是由皇帝欽定的,以紀傳體為體例的二十四部史書,如《資治通鑑等編年體。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張柬之,唐代進士,在朝廷徵試賢良時,他以年過七旬的高齡參試,並在千人的應試大軍中,脫穎而出,高中榜首。

  B.武則天求才,狄人傑、姚崇舉薦張柬之,使之最終得到賞識,並受到重用。

  C.誅殺二張,張柬之功高至偉,中宗得以繼位。因此提拔張柬之為天官尚書,加封漢陽郡公,實封五百戶,又授予襄州刺史之職。

  D.張柬之回襄州後,執法嚴明,又興修大堤,造福百姓。但不久,卻被貶瀧州,憂憤而死。死後卻又得到了朝廷的封諡。

  7.把文中面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少涉經史,補太學生。祭酒令狐德棻異其才,而以王佐期之。***5分***

  ***2***臨行,中宗為之賦詩祖道,又詔群臣餞於定鼎門外。***5分***

  高考語文文言文新唐書張柬之傳閱讀題答案

  4.B

  5.D***《資治通鑑》是編年體,後世把只要是皇帝欽定的史書都叫正史,不限於二十四史。***

  6.C***授襄州刺史,是張柬之在被罷政,失權後,要求回襄州養疾時給予的官職,不是因功所得。***

  7.譯文參見參考譯文 ***1***涉、補、異、王佐各1分,句子通順1分 ***2***賦詩祖道翻譯正確2分,臨行前省略張柬之,翻譯正確1分,於定鼎門外 為倒裝,翻譯正確1分,句子通順1分

  【參考譯文】

  張柬之,字孟將, 襄州襄陽人。年輕時涉獵經書史籍,補缺為太學生。祭酒令狐德棻認為他有奇才,便以帝王的輔臣期待他。中進士後,起初調任清源縣丞。永昌元年,憑藉賢良科目召試,這時他七十多歲了。對答策問的一千餘人,張柬之名列第一。授官監察御史, 後升任鳳閣舍人。這時突厥首領默啜請以女兒和親,武則天皇后想讓武延秀娶她。張柬之進言說:自古從無天子娶異民族女子的事。觸犯了武后旨意,被調出朝廷任合、蜀二州刺史。舊例,每年派兵五百駐守姚州,此地險惡有瘴氣,***士兵***到駐地往往就死了。張柬之力陳其弊端,奏議不被採納。不久調任荊州大都督府長史。

  長安年間,武后問狄仁傑:從何處能得到一位奇士使用他?狄仁傑說:陛下若求文章、資歷,現宰相李嶠、蘇味道足夠了。難道是文士拘泥小節,不足以和他們共成天下大業嗎?武后說:是的。狄仁傑說:荊州長史張柬之雖然年老,卻是宰相之才。用他必定為國家盡心竭力。武后立即召請張柬之任洛州司馬。過了一陣,武后又求才,狄仁傑說:臣曾舉薦張柬之,您沒用他。武后說:提升他了。狄說:臣舉薦宰相卻任司馬,這不是用才。於是張柬之被授官為司刑少卿,遷升秋官侍郎。其後姚崇出任靈武軍使,即將啟程,武后詔令舉薦宮外百官中可任宰相的人,姚崇說:張柬之深沉穩重,有謀略,能決斷大事。他已年老, 要趕快任用。武后當天就召見他, 授官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晉升鳳閣侍郎。

  誅除張易之、張昌宗,張柬之首先設這個計謀。憑藉功勞提升為天官尚書、同鳳閣鸞臺三品、漢陽郡王,封給實納租稅的食戶五百戶。不到半年, 他以漢陽郡王加特進銜,被免除治理政事。張柬之失權後,願回襄州養病,便任命他為襄州刺史。張柬之啟程前,中宗為他賦詩祭路神,還下詔群臣到定鼎門外給他餞行。到襄州後,他以法紀對待下屬,即使是親朋舊故也沒有放縱寬免的。適逢漢水暴漲侵及外城,張柬之就軍營壁壘築堤,遏制急流怒濤,全境依賴它防洪。他又懇切地辭去王爵,朝廷不準。不久遭貶,並流放到瀧州,憂愁憤懣而死,享年八十二歲。睿宗景雲元年,被追贈為中書令,諡號文貞,授予他一個兒子官職。張柬之性情剛直,但是在學術方面研究精深,有評議篇次的書文數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