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文言文隋書楊尚希傳閱讀題附答案

  為了幫助高考考生複習語文文言文,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

  高考語文文言文隋書楊尚希傳閱讀題原文

  楊尚希,弘農人也。父承賓,商、直、淅三州刺史。尚希齠.齔.而孤。年十一,辭母請受業長安。涿郡盧辯見而異之,令入太學,專精不倦,同輩皆共推伏。周太祖嘗親臨釋.奠.,尚希時年十八,令講《孝經》,詞旨可觀。太祖奇之,賜姓普六茹氏,擢為國.子.博.士.。仕明、武世,歷太學博士、太子宮尹、計部中大夫。宣帝時,令尚希撫慰山東、河北,至相州而帝崩,與相州總管尉迥發喪於館。尚希出謂左右曰:蜀公哭不哀而視不安,將有他計。吾不去,將及於難。遂夜中從捷徑而遁。遲明,迥方覺,分數十騎自驛路追之,不及,遂歸京師。高祖以尚希宗室之望,又背迥而至,待之甚厚。及迥屯兵武陟,遣尚希督宗室兵三千人鎮潼關。尋授司會中大夫。

  高祖受禪,拜度.支.尚.書.,進爵為公。尚希時見天下州郡過多,上表曰:自秦並天下,罷侯置守,漢、魏及晉,邦邑屢改。竊見當今郡縣,倍多於古,或地無百里,數縣並置,或戶不滿千,二郡分領。具僚以眾資費日多吏卒人倍租調歲減清幹良才百分無一動須數萬如何可覓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張之義瑟無膠柱之理。今存要去閒,並小為大,國家則不虧粟帛,選舉則易得賢才,敢陳管見,伏聽裁處。帝覽而嘉之,於是遂罷天下諸郡。

  尚希性弘厚,兼以學業自通,甚有雅望,為朝廷所重。上時每旦臨朝,日側不倦,尚希諫曰:周文王以憂勤損壽,武王以安樂延年。願陛下舉大綱,責成宰輔,繁碎之務,非人主所宜親也。上歡然曰:公愛我者。尚希素有足疾,上謂之曰:蒲州出美酒,足堪養病,屈公臥治之。於是出拜蒲州刺史,仍領本州宗團驃騎。尚希在州,甚有惠政,復引瀵水,立堤防,開稻田數千頃,民賴其利。開皇十年卒官,時年五十七。***節選自《隋書卷四十六》***

  高考語文文言文隋書楊尚希傳閱讀題題目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具僚以眾資/費日多吏卒/人倍租調/歲減清幹/良才百分無一/動須數萬/如何可覓/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張之義/瑟無膠柱之理

  B.具僚以眾/資費日多/吏卒人倍/租調歲減/清幹良才/百分無一動/須數萬/如何可/覓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張之義/瑟無膠柱之理

  C.具僚以眾資/費日多吏卒/人倍租調/歲減清幹/良才百分無一/動須數萬/如何可覓/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張之義/瑟無膠柱之理

  D.具僚以眾/資費日多/吏卒人倍/租調歲減/清幹良才/百分無一/動須數萬/如何可覓/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張之義/瑟無膠柱之理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齠齔亦作齠齓,意為垂髫換齒之時,借指童年。古代多以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徵而代稱年齡,比如垂髫、黃髮等。

  B.釋奠是古代在學校奠祭先聖先師的一種典禮。釋奠屬於荀子天地先祖君師三禮中的君師之禮。

  C.國子博士即國子監的博士,是古代最高學府裡的最高學位。六國時就有博士,秦因之。唐有太學博士、算學博士等。

  D.度支尚書是官名,三國魏文帝設定,即掌管貢賦和稅租的首腦。度支,即量入為出之意,到唐代,改稱戶部。

  12.下列對原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楊尚希很小時就死了父親,十一歲就告別母親外出求學;他刻苦學習,學問優異,受到皇上的高度重視。

  B.楊尚希不僅學問好,而且也有相當的政治敏感,並決策果斷,避免了一場人生災難,還進一步受到皇上的信任。

  C.楊尚希洞察時弊,積極進言獻策,皇上不僅嘉獎他,還採納了他的政治建議,撤消了天下的所有郡縣。

  D.楊尚希不僅在政治上為皇上分憂,而且在生活上也為皇上著想,皇上因此對他關愛有加,很關心他的身體健康。

  13.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涿郡盧辯見而異之,令入太學,專精不倦,同輩皆共推伏。***5 分***

  ***2***尚希性弘厚,兼以學業自通,甚有雅望,為朝廷所重。***5 分***

  高考語文文言文隋書楊尚希傳閱讀題答案

  10.D***具僚以眾,資費日多;吏卒人倍,租調歲減。清幹良才,百分無一,動須數萬,如何可覓?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張之義,瑟無膠柱之理。***

  11.C***是古代最高學府裡的最高學位錯,博士是古代學官名。***

  12.C***撤消了天下的所有郡縣錯。***

  13.涿郡人盧辯見了對他感到驚異***覺得他與眾不同***,讓他進入太學就讀***學習***,楊尚希專心精研學業***聚精會神、用心專一***,不知疲倦,同輩的人***同學***都推崇敬服他。***重點詞:異1分;專精1分;推伏1分;大意2分***

  ***2***楊尚希心性***天性***寬巨集敦厚***寬大忠厚***,加之***加上***自己精通學業,有很好的名望***聲望***,被朝廷重視***尊重***。***重點詞:弘厚1分;兼1分;雅望1分;大意:2分***

  【參考譯文】

  楊尚希是弘農人。父名承賓,歷任商、直、淅三州刺史。楊尚希童年喪父。十一歲時,辭別母親請求到長安就學。涿郡人盧辯見了對他感到驚異,讓他進入太學就讀,楊尚希專心精研學業,不知疲倦,同輩的人***同學***都推崇敬服他。周太祖宇文泰曾親自到太學奠祭先聖先師,楊尚希當時十八歲,令他講論《論語》,言語意義都可觀。太祖視為奇才,賜姓普六茹氏,提拔任國子博士。任官於明帝、武帝之朝,歷任太學博士、太子宮尹、計部中大夫。宣帝時,派楊尚希安撫慰問山東、河北,到相州時宣帝駕崩,他跟相州總管尉迥在官署釋出喪訊準備祭儀。楊尚希出來對隨從人員說:蜀公哭泣不哀傷而且眼神不安定,將會有別的圖謀。我不離開,將遭受災難。就連夜從小道逃跑。天大亮後,尉迥才發覺,派幾十人騎馬從官道追趕,未能追上,楊尚希於是就回到京城。隋高祖楊堅因為楊尚希是宗室素有聲望,又能背棄尉迥返回京城,於是待他很優厚。等到尉迥在武陟屯駐兵馬時,高祖就派楊尚希督率宗室兵馬三千人鎮守潼關。不久任命他為司會中大夫。

  高祖接受北周禪位登基後,授任楊尚希為度支尚書,升爵位為公。楊尚希當時看到天下設定的州郡太多,就上表說:從秦統一天下,廢除諸侯設定郡守,由漢代、魏朝到晉代,國家郡邑設定多次更改。我看當今郡縣數量,比古時成倍增多,有的地方不滿百里地,***卻***幾個縣並列***同時***設定;有的地方戶數不到一千,***卻***由兩個郡分開管轄。備員充數的僚佐太多,資財耗費一天天增多,下吏走卒人數倍增,租稅調賦逐年減少。清廉能幹的優秀人才,百中無一,動輒需要數萬,到何處尋覓?正是所說的民眾少官員多,十隻羊九個人放牧。正是所謂琴可以改弦更張,瑟不應膠柱而鼓的道理。現在要儲存重要的郡縣去除虛設的郡縣,合併小郡成為大州,國家就不用虛耗倉糧官帛,推選舉薦就容易得到賢能的人才,斗膽陳述一孔之見,恭聽聖斷裁處。皇帝看了奏表讚美嘉獎他,於是就廢除了天下諸郡原有的設定。

  楊尚希心性寬巨集敦厚,加之自己精通學業,有很好的名望,被朝廷重視。皇上當時每天清晨臨朝,到日過中天也不倦怠,楊尚希進諫說:周文王因為憂國勤政而折損壽命,武王因為安閒快樂而延年益壽。希望陛下條舉朝政大綱,責求宰相去完成。繁雜瑣碎的事務,不是君主所應親自處理的。皇上高興地說:您真是關愛我的人啊。楊尚希向來有腳病,皇上對他說:蒲州出產美酒,足以養病,委屈您輕鬆治理蒲州。於是楊尚希調出京城擔任蒲州刺史,兼任本州宗團驃騎。楊尚希在蒲州,有很多惠民的政事,又引來瀵水,修立堤壩防洪,開墾稻田幾千頃,百姓依靠這些得到好處。開皇十年楊尚希在任上去世,享年五十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