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的傳媒帝國故事

  李靜是《超級訪問》《情感龍門陣》《美麗俏佳人》《娛樂麻辣燙》和《靜距離》5檔節目的主持人,也是國內首個把電視節目賣給電視臺的人。她靈活善變和機智幽默的主持風格不僅征服了億萬觀眾,其製作的節目也發行到海內外200多家電視臺,成為收視率最高的節目之一。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如此輝煌的她當初創業時僅有4萬元,窮途末路時,她借債200多萬元,連房子也抵押出去,發工資都捉襟見肘。可令人驚訝的是,她深陷絕境時,她的搭檔戴軍一直沒離開她,其手下員工寧願不要工資,也要跟她風雨同舟。

  她為何有如此魅力,又靠什麼建立起自己的傳媒王國?其成功的祕密又是什麼呢?

  欠債200萬

  拉不來廣告也不準女孩去喝酒

  李靜1993年從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畢業後,開始在北京電視臺做記者,之後跳槽到中央電視臺做音樂編輯。李靜到央視不久,便在一次緊急招聘中當上了《歡聚一堂》的主持人。1999年,李靜已是小有名氣的主持人了,但她很快發現,在這個環境裡很難讓節目表達自己的思想,便毅然辭去了工作。本來,她想像許戈輝和陳魯豫那樣去鳳凰衛視主持節目,但沒能如願,她便邀請了幾個同學成立了一個工作室,一邊寫劇本,一邊拍戲。由於當時年少輕狂,她廣告一直沒拉來,幾個同學便做鳥獸散。

  李靜失業後,於2000年春著手策劃了一檔電視節目《超級訪問》,並熱情邀請戴軍擔當搭檔。當時,戴軍覺得自己唱歌多年也沒大紅大紫,於是在李靜的遊說下,同意了她的請求。主意定下,李靜隨後叫上妹妹李媛和幾個同學開始了艱難創業。那時,中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訪談節目,李靜利用手上的人脈關係,請來一批名人朋友,開始製作《超級訪問》訪談節目,然後前往上海電視節招商。可令她沮喪的是,吆喝了幾天也沒有召來一個廣告商。

  沒有廣告商,節目還得一期期錄下去。那時,李靜手上僅有4萬元。更要命的是,由於沒有廣告和發行的專業人員,她每做完一期節目就不得不到處找朋友借錢,最多時,她居然欠下了200多萬元債。為了製作節目,她連房子都抵押了,幾個人棲身在北京西城區小西天的一間民房裡。

  李靜搭臺創業時,只有幾個女孩一直跟著她,由於沒有經驗,大家對很多業務都不懂,只好一起摸索。而在這其中,最難的事就是拉廣告。

  那時,這幫女孩出去談廣告,每次都要陪人喝酒。有一天,一個女孩為了談成廣告,陪客人喝得爛醉如泥回到辦公室。她一回來,就哭哭啼啼地吐得房間都是汙物。李靜見了,心疼得就像自己的妹妹被人欺負了一樣,抱著女孩大哭。哭完,她忽然仰起頭對她們說:“以後,你們出去拉廣告誰也不許再喝酒了,如果誰讓你們喝酒,你們就直接拒絕他,即使廣告跑了,我也不怪你們!”但是廣告跑了,李靜靠什麼生存呢?她底氣十足地說:“以後我們就靠節目質量,如果節目做好了,我就不信廣告不來!”

  李靜如此動情,那些小姐妹聽了都非常感動。因為,她們知道靜姐是真心疼她們、保護她們,大家都鉚足了勁為她幹。人心都是肉長的,以心換心,李靜艱難的時候發工資給她們,她們異口同聲地說:“靜姐,你把錢先花在製作節目上吧,我們就是沒錢也跟你幹下去!”這樣,當她手下的人都不計得失地與她風雨同舟時,她也找到了一個最簡單、最省心的管理方法。

  不賣廣告賣人情

  靜姐手下員工皆親人

  2001年,李靜說服了一位投資人免強撐了半年,但她製作的《超級訪問》因為不懂宣傳造勢,加上資金嚴重不足,她徹底陷入了困境。那段日子,由於深陷痛苦泥淖,不能自拔,她時常開著一輛破斯格拉車,大聲放著《傷心太平洋》,一邊在郊外駕車大唱,一邊哭喊,任由淚水在臉上流淌……

  製作節目得有資金,為了拉來廣告,每次陪客戶吃飯,李靜就會化好濃妝,然後出門前強裝笑臉地倚在門框上,嬌媚地告訴手下女孩:“姐妹們,大家都別急,你們就在家等我的好訊息吧!”但每次回來,她除了帶回一嘴酒氣,便是滿臉無奈。此後,為了逃避現實,她經常喝醉,喝醉後就放聲大哭。這樣,在交了一年多學費後,李靜開始明白,自己單純靠貼片廣告的生存方式只會讓自己永遠處於被動,於是,她痛定思痛,毅然決定改變思路——賣節目!

  李靜的想法無疑標新立異,當她把想法告訴同行後,一名發行總監驚訝地說:“中國的電視從來只賣電視劇和廣告冠名,哪有賣節目的啊!何況你的節目鮮為人知,別人憑什麼買你節目?”李靜的員工也說:“賣節目靠人脈關係,這可比拉廣告更難呀!”李靜體諒大家,為了做出樣子,也為自己爭口氣,她開始奔波於全國各地的電視臺進行推銷。

  畢竟原來在北京和央視工作時積累了一些人脈資源,李靜到各個電視臺遊說時,人家一見她來,首先帶著她吃喝玩樂,而唯獨不提買節目的事。李靜知道對方是在堵她的嘴,為了籠絡他們,她乾脆趁著酒興賣起了人情。一次,她前往湖北電視臺推銷時,一位臺領導陪她吃飯。席間,她見大家喝得高興,就說:“我在這兒吃飯,可我公司還有一幫女孩沒飯吃,你們能不能先看看節目錄像?如果看了覺得節目不行,我馬上就走;如果覺得節目可以,我可以免費送給你們,你們賺了錢我分文不要,就當我送給你們一個人情,日後也好再談合作!”那位臺領導見她說話爽快,為人仗義,便召來相關人員一起審片。結果,大家看完節目後一致說《超級訪問》做得非常好。

  為了做成這筆生意,李靜當即決定將節目中的5分鐘貼片廣告全送給對方,而只把其中的30秒時間留給自己。李靜對他們說:“這個節目如果收視率第一,你們一分錢不投就可大賺一筆;如果收視率低了,你們就把節目停了,反正也不會有什麼損失。”她這樣一說,電視臺立刻同意試試,並決定每期節目給她2000元。這樣,李靜成了中國第一個賣節目給電視臺的人。她這一賣就是50家電視臺,而她一期節目能賣10萬元。當時,一期節目的成本才3萬元,這一出一進就賺了7萬元。

  成功地賣出節目後,《超級訪問》很快吸引了廣告商“大紅鷹”冠名。此後,由於《超級訪問》在全國熱播,各地電視臺紛紛跑到北京找李靜的時候,她發現自己已經佔據賣方市場的主動權了,於是毅然將原來的工作室改成公司,隨後又招聘了一批女孩。此時,公司已有30多名女性,或許因為這個原因,她在公司裡開始營造一種家庭企業文化。

  俗話說,3個女人一臺戲,更何況是30多個女人。可奇怪的是,李靜的公司成立後,她跟員工要麼姐妹相稱,要麼直呼其名。她的行政經理一再提醒她,公司做大了要正規化,員工還是稱呼總經理比較好,這樣可以保持領導威嚴。可她認為,大家雖然職位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因此,她堅持讓大家叫她大姐,說這樣才能讓員工感到親近。

  李靜用人一不看重過去,二不看重學歷,但她從來不輕視每個人的能力,她相信每個人都有潛質,可以發揮自己的獨特作用。或許是因為同為女性的原因,李靜在用人上很多時候都靠一種直覺。她一直堅信,每個人在集體中都能發揮最大的潛力,這個潛力可能她們沒有意識到,但作為一個管理者,她應該懂得知人善用,揚其長避其短。

  在李靜眼裡,員工就是親人。公司有個女孩懷孕,但由於怕丟掉職位,結果,她把孩子做掉了。李靜知道了這事後問她:“你為什麼要做人流手術?”那女孩說,她特別願意死心塌地跟著靜姐,但她怕自己要了孩子職位就丟了,工作也沒有了。李靜一聽,非常氣憤地說:“你怎麼這麼傻呢!我覺得你有能力才用你,我既然信任你,就不會辭掉你。我不是資本家,我們是有人情味的,不會因為你有用就把你哄來,你懷孕了就一腳把你踢開。如果下次我發現你再做這樣的傻事,我真把你給辭了!”

  就這樣,李靜把同事當做家人一樣愛她們、關心她們,她們也把自己的最大潛力發揮出來,心甘情願地為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