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有名的傳統美德故事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和諧社會建設的核心因素,最具凝聚力、最具親和力。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貞姬辭聘

  詩曰:貞姬辭聘,拒絕吳君,黃金白璧,非所願聞。

  春秋時期楚國的貞姬是白公勝的妻子,很早就守寡,紡紗績麻,誓不嫁人。這時候,吳王得知她賢德,就差大夫拿二萬兩黃金,一雙白玉,去聘她做吳國夫人,又用婦人的車子三十輛來迎接她。貞姬辭謝說:“我的丈夫白公不幸死了,我情願一輩子守著他的墳墓,來了卻我自己的壽命。今朝君上賜給了黃金白玉做聘禮,用婦人的車子來迎接我,這都是我所不願意聽見和看見的啊!要知道拋棄了義理,依慾望去做,這是汙穢的行為;見了厚利,就忘記死,這是貪婪的行為。我若是見了君上這樣貴重的聘禮,眾多的車輛,就答應了君上的請求,我就是貪婪汙穢的人了。又貪婪又汙穢的人,君上要她做什麼用呢?”終於辭謝了吳王的聘禮不肯去。吳王也很佩服她的賢德,就用“貞姬”的名號稱呼她。

  :孟孫克己

  【孟孫克己】

  孟孫克己。盛德孔多。助人採果。且避偷禾。

  【原文】

  漢淳于恭、字孟孫。家有山田果樹。人或侵盜。輒助為收採。見偷禾者。念其愧。因伏草中。盜去乃起。裡落化之。王莽末。恭兄崇。將為盜烹。恭請代。得俱免。後崇卒。養孤教誨。有不如法。恭用杖自箠。兒慚而改過。

  淳于恭專以克己利人為務。未嘗欲激人之知恥。而人受其感化。則羞惡之心。莫不油然作矣。且當遭寇之時。眾莫事農桑。恭獨力田。人曰。死生未分。何空自苦。恭曰。縱我不得。他人何傷。尤無我相也。

  【白話解釋】

  東漢朝時候。有一個雙姓淳于。名叫恭的人。表字就叫孟孫。家裡有的山田和果子樹。人家或者去偷盜他的果子。淳于恭就每每幫了他們採下來。又看見有來偷他田裡稻子的人。淳于恭恐怕偷稻的人要慚愧。他就自己伏在草裡面。等那偷稻的人去了。才起來。於是他鄉里的人。都受了他的感化。在王莽末年間的時候。淳于恭的哥哥名叫淳于崇的。被強盜們捉了去。將要把他煮熟著吃了。淳于恭就去請求、自己代替哥哥死。因此兄弟倆都得免了。後來淳于崇死了。淳于恭教養孤兒。倘若有了不合法。淳于恭就用了杖打著自己。孤兒見了很慚愧。就改過了。

  :丘明素臣

  【丘明素臣】

  丘明所恥。匿怨友人。巧言令色。足恭異倫。

  【原文】

  周左丘明、受經於孔子。因春秋作傳。杜預雲。仲尼為素王。丘明為素臣。孔子嘗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宋元豐中。詔左丘明從祀。封瑕丘伯。

  孔子述而不作。所作者惟春秋。左丘明懼妄意失真。具論其語而作傳。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丘明傳春秋。則亂臣賊子當更懼矣。孔子所恥。丘明亦恥之。杜預謂為素王素臣。義自當也。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有一個姓左名叫丘明的。在孔夫子的那兒學習經書。就因了孔夫子做的春秋那一部書。做了傳文去解釋他。後來晉朝的杜預說道。孔仲尼是不登王位的素王。左丘明也就是不曾做官的素臣子了。當時孔夫子曾經說道。凡是一個人、說話說得好聽。面色妝得好看。做出過分謙恭的樣子。左丘明對於這種人覺得很羞恥。我對於這種人也覺得很羞恥的。隱藏了心裡的怨恨、又去親近他的、這種人。左丘明覺得他們很羞恥。我也覺得他們很羞恥的。後來在宋朝元豐年間。皇帝下了詔。把左丘明在孔夫子的大成殿裡祔祭著。並且追封他做瑕丘地方的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