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著名的傳統美德故事

  中華傳統美德,是世代相傳並不斷調整和更新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和風俗習慣。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文燦拒間

  【原文】

  宋周文燦之兄,性嗜酒,素仰文燦為生。一日,飲酒大醉後,無故痛毆文燦,其鄰人聞之,鹹為不平。文燦怒曰,兄非毆汝,何得離間我骨肉耶。司馬溫公常書其事以戒人。

  嘗聞杜衍以母改適,二兄遇之無狀,至引劍斫之,傷腦,出血數升,衍受之不怨,可謂悌矣。周文燦之兄,仰弟為生,且賴弟而得飲酒,乃乘醉毆之,宜鄰人之不平。而燦反斥為離間,其悌尤不可及。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有一個人姓周,他的名字就叫文燦。他有一個哥哥,生性是最喜歡吃酒。但是窮苦得很,沒有依靠的地方,所以一向靠著周文燦過著生活。

  有一天,他的哥哥喝了酒,竟喝得大大的醉了,無緣無故,忽然間竟把周文燦重重的痛打了一頓。周文燦的鄰居人家曉得了,大眾替周文燦抱著不平。

  哪裡曉得周文燦反而因為鄰舍的人替他抱不平,他就大大的生氣,對著那鄰舍人說,我的哥哥並非來打你們,你們哪裡可以離間我的骨肉至親呀。司馬溫公很佩服周文燦的行為,常常寫了這一樁事情,去勸戒人家,以作人家兄弟的榜樣。

  :張閏無私

  【原文】

  元張閏、八世不異爨。家人百餘口。無間言。每日、使諸婦女聚在一室為女功。工畢。斂貯一庫。室無私藏。幼稚啼泣。諸母見即抱哺。不問孰為己兒。兒亦不知孰為己母。縉紳之家。自謂不如。至元中。旌表其門。

  先於閏者。唐有張公藝九世同居。宋有陳昉十三世同居。後於閏者。明有鄭濂七世同居。唐宋元明。代有其人。而張閏事、與唐時張孟仁家同。後先輝映。共織一室。不為私蓄。互乳其子。令人欽佩無已。

  【白話解釋】

  元朝時候。有個張閏。他的家裡。有八代不分炊了。家裡有一百多個人口。可是一些兒沒有間隙的閒話。每天叫家裡這一大班的婦女們。大家會聚在一個房間裡。一同做著女工。做好了以後。就藏貯在一個庫裡。各人的房間裡、沒有一些兒私下的收藏物件。每逢小孩子啼哭的時候。伯母嬸母們無論那一個看見了。就抱起了給他吃奶。不去問那一個是自己親生的兒子。這一班小孩子們。也弄得不曉得那一個是自己生身的母親了。這時候就是縉紳的家裡。也都自以為萬萬不及張家。到了順帝至元年間。朝廷裡就派了欽差。在他們的門前旌表起來。

  :泰伯採藥

  【原文】

  殷泰伯、周太王長子。弟季歷。生子昌。有聖瑞。太王有傳位季歷以及昌之意。泰伯知父意。即與弟仲雍相約。因父病。以採藥為名。逃之荊蠻。被髮文身。示不可用。孔子以至德表之。

  李文耕謂泰伯之逃。遵朱注以讓商為定論。然即其默窺太王愛季及昌之意。率仲弟飄然遠去。使王季自然得位。而太王亦無立愛之嫌。其曲全於父子兄弟間者。渾然無跡。非至德其孰能之。

  【白話解釋】

  殷朝末年的時候。有個孝悌兼全的人。姓姬名字叫泰伯。他是周朝太王的長子。他的第三個弟弟。名字叫做季歷。後來季歷生了一個兒子。名叫姬昌。就是後來的文王了。生下來的時候。先有一隻赤色的雀子。嘴裡銜了丹書。停在門戶上。表示著聖人出世的祥瑞。所以太王有想把周朝國君的位子傳給季歷。再由季歷傳位給昌的意思。泰伯知道父親的意思。就和第二個弟弟、名字叫仲雍的約下了。假稱因為父親有病。要到山裡去採藥。藉著這個名頭。兄弟倆順便逃到蠻夷的地方。披散了頭髮。又在身上畫了花紋。表示自己的身子。是不可以再在世上幹事的了。孔夫子表揚泰伯。說他已經到了至德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