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體育教學方法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為實現體育教學目標和完成體育教學任務而有計劃地採用的、可以產生教與學相互作用的、具有技術性的教學活動。那麼體育教學方法主要有哪幾種呢?一起來看看吧!

  體育教學四種方法

  一.以語言傳遞資訊為主的教學方法

  是指通過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運動技能的教學方法。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常用的以語言傳遞資訊為主的方法有講解法、問答法和討論法。

  講解法:是指教師運用語言向學生說明教學目標、動作名稱、動作要領動作方法和要求,以指導學 生學習和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進行練習的一種方法。

  問答法:也稱談話法,是教師和學生以口頭語言問答的方式完成體育教學的方法。

  討論法: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體育知識或輔助運動技能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

  是指教師通過對實物或直觀教具的演示,使學生利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客觀事物或現象而獲得知識的方法。

  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有動作示範法、演示法、糾正錯誤動作法、保護與幫助法、視聽引導法等。

  示範法

  是教師***或指學生***以自身完成的動作為示範,用以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的方法。它在使學生了解所學動作的表象、順序、技術要點和領會動作特徵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體育教學中教師示範時,除注意示範面外還應考慮示範的速度和距離。

  由於運動動作的多樣性,因此動作示範更要注意“示範面”的問題。示範面是指學生觀察示範的視角,也包括示範的速度和距離等要素。示範面有正面、背面、側面和鏡面。

  ***1***正面示範:教師與學生相對站立所進行的示範是正面示範,正面示範有利於展示教師正面動作的要領,如球類運動的持球動作多用正面示範。

  ***2***背面示範:教師背向學生站立所進行的示範是背面示範,背面示範有利於展示教師背面動作或左右移動的動作,以及動作的方向、路線變化較為複雜的動作,以利於教師的領做和學生的模仿,如武術的套路教學就常採用背面示範。

  ***3***側面示範:教師側向學生站立所進行的示範是側面示範,側面示範有利於展示動作的側面和按前後方向完成的動作,如跑步中擺臂動作和腿的後蹬動作。

  ***4***鏡面示範:教師面向學生站立進行的與同學同方向的示範是鏡面示範,鏡面示範的特點是學生和教師的動作兩相對應,適用於簡單動作的教學,便於教師領做,學生模仿。例如,做徒手操,開始時學生完成動作是左腳左移半步成開立,教師的示範動作與學生的動作相對應,則是右腳右移半步成開立。

  演示法

  是教師在體育教學中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

  多年來這種方法在體育教學中被廣泛採用,儘管對於某些示範有一定難度,但是對於運動表象記憶又非常重要的體育教學來說,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教學方法,它與講授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的結合使用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糾正動作錯誤與幫助法:是體育教師為了糾正學生的動作錯誤所採用的教學方法。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技能提高是伴隨著動作錯誤的不斷出現與不斷糾正而進行的。

  三.以身體練習為主的體育教學方法

  是那些通過身體練習和技能學習使學生掌握和鞏固運動技能、進行身體鍛鍊的方法。

  在體育教學實踐中,以身體練習為主的體育教學方法有分解練習法、完整練習法、領會教學法和迴圈練習法等。

  完整練習法

  完整法是從動作開始到結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連續地進行學和練習的方法。它適用於“會”和“不會”之間沒有質的區別或運動技術難度不高而沒有必要進行或根本不可分解的運動專案。

  運用完整法時必須注意的問題:

  限制練習法:在設定限制的條件下進行練習,糾正動作錯誤的方法。如練起跑時,在學生頭頂上設定一定高度後低前高的斜杆,在這種限制的條件下使之體會,掌握起跑時的正確動作,避免產生過早直起身來跑的錯誤。

  誘導練習法:是與所學動作技術相似而又簡單的專門性練習。誘導性練習的選擇要有目的性,應注意它所使用的肌肉以及用力的順序與所學身體練習的一致性。如:在墊上做肩肘倒立時,學生不能挺直腰腹部,對此可在墊子上方懸一吊球,誘使學生用腳尖觸球而挺直腰腹部。

  自我暗示法:學生在明確完成動作的方法而又注意補到達到某些要求時,在練習中自己有意識地暗示自己達到要求的方法。如奔跑時後腿蹬地不充分應在練習中暗示自己注意

  輔助性練習:是為了幫助學生掌握較難動作而採取的技術結構與所學身體練習相似的簡單技術動作的練習。

  分解練習法:是指將完整的動作分成幾部分,逐段進行體育教學的方法。它適用於“會”和“不會”之間有質的區別或運動技術難度較高而又可分解的運動專案。

  領會教學法

  是體育教學方法指導思想的一項重大改革,它從強調動作技術轉向培養學生認知能力和興趣。領會教學法的教學過程主要包括六個部分,領會教學法是以“專案介紹”和“比賽概述”作為球類運動的開始,讓學生了解該專案特點和比賽規則,從而使學生一開始就對該運動專案有一個全面的瞭解。

  領會教學法與傳統的技能教學不同的是:教師不是從基本的動作教起,而是首先對學生進行“戰術意識培養”。教師在戰術介紹以後,結合實戰向學生演示一些臨場複雜的情況和應付的方法,對學生進行“瞬間決斷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全面觀察情況,把握和判斷時機以及應變能力,使學生最終可以根據所學的技術和戰術,判斷出“做什麼”和選擇最佳的行動方案——“如何去做”。

  領會教學法的教學模式有如下特點:

  ***1***從專案整體特徵人手,然後再回到具體技能學習,最後再回到整體的認識和訓練中。

  ***2***強調從戰術意識人手,把戰術意識貫穿在各個教學環節中,整體意識和戰術為主導的特徵很強。

  ***3***突出主要的運動技術,而忽略一些枝節性的運動技術。

  ***4***注重比賽的形式,並在比賽和實戰牛培養學生對專案的理解,教學往往從“嘗試性比賽”開始,以“總結性比賽”結束。

  迴圈練習法

  是根據教學和鍛鍊的需要選定若干練習手段,設定若干個相應的練習站***點***,學生按規定順序、路線和練習要求,逐站依次練習並迴圈的方法,它主要是練習的方法,不是教學方法,但它也是一種教學組織方法。迴圈練習的方式有多種,主要是流水式和分組輪換式兩種。

  四.以情景和競賽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

  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情境和比賽活動,使學生通過更生動的運動實踐,陶冶他們的性情、提高運動能力、提高運動參與興趣的教學方法。

  以情景和競賽活動為主的體育教學方法有運動遊戲法、運動競賽法、情景教學法等。

  運動遊戲法:

  遊戲法通常有一定的情節和競爭成分,內容與形式多種多樣。但正是遊戲中的情節和競爭、合作等要素可以幫助體育教師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思考和判斷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對學生進行心理鍛鍊等,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游戲法被廣泛地採用。

  運動競賽法:

  是指通過組織學生比賽進行技能學習和練習的一種教學方 法。嚴格地講比賽也是遊戲的一種形式,但比賽和前述的遊戲法有如下兩個主要區別:***1***遊戲有競爭、合作、表現等多種型別,而比賽則偏重於競爭;***2***遊戲不限於某個專案,而比賽往往是與某個運動專案有關。

  情景教學法:

  是一種主要適應小學低、中年級學生,利用低年級學生熱衷模仿、想像力豐富、形象思維佔主導的年齡特點,進行生動活潑和富有教育意義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主要遵循幼兒認識和情感變化的規律。

  體育教學精講六策略

  一、提前佈置,少講場地

  對於“下面我們每排為一組,各組挑選一名同學做組長,以球場縱軸和中線為界劃分四個場地,第一組到右前場地、二組到左後場地、三組到左前場地、四組到右後場地”的講解,看似交待得很清楚,實際上完全可以提前佈置好場地,如在佈置好的場地上醒目標記上①、②、③、④等記號,一句“①~④組分別由組長帶到①~④號場地”即可,簡潔明瞭。

  課前線條分明、器材擺放有序的場地佈置,既有利於課堂教學的組織.也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練習的主動性。

  二、建立常規,少講調動

  採用“嘟!”的哨音指揮停止練習,是一種良好的課堂常規的表現。“嘟!”的哨音,意為:“停止練習,原地立正,面向老師站好”。如果每次停止練習,都用“同學們,大家停一下,下面……”,既費了口舌,又浪費了學生的練習時間。

  因此,對體育課堂的集合、停止練習、交換場地等活動,建立手勢、哨音等簡潔、便利的訊號指揮系統,強化訓練,形成常規是很必要的。

  三、提煉關鍵,少搬書本

  將其用力動作要領提煉出“插、夾、提、壓、抬”5個字,簡潔、明瞭,學生易懂、易記。如果照搬教科書上排球正面雙手墊球約200字的動作要領,冗長的講解會讓學生厭倦,也可能記不住動作要領。再如,只用4個字“高、提、遠、跨”,就能讓學生牢牢地把握住“單槓騎撐前回環”100多字的動作要領。

  因此,備課時,研究透教材非常有必要,儘可能將複雜的技術動作要領提煉出關鍵字、關鍵詞,以方便學生的學,簡化教師們的講解。

  四、示範輔助,精講要領

  技術動作的講解,講10遍,不如給學生示範1遍。示範動作的直觀性有助於學生建立完整的動作表象。動作示範後,為強調和補充,只運用較少的講解語言就可以了。同樣,技術動作的掛圖或者大螢幕的使用,便於學生看清動作的各個分解部分,更清楚地看懂動作的結構,也可以大大減少語言的講解。

  五、練中提示,減少等待

  將動作要領全部講解完再開始練習,學生很可能一下子把握不住動作要點,只會胡亂做一遍,這會降低教師講解和學生練習的效果。

  六、區別指導,減少集合

  對於練習中學生出現的錯誤,要做到區別對待,對個別學生出現的錯誤,可以單獨指導,不必打斷其他學生的練習。在排球正面雙手墊球的案例中,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用“肘直、夾緊、蹬地、壓腕、插入球下”等提示性語言糾正錯誤,強化學生正確動作。對於面上大多數學出現的錯誤,教師則必須集中糾正。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儘量少集合。為集合勢必有時間上的花費,也會干擾學生練習的連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