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苗大棚種植要注意什麼

  水稻苗的大棚種植會有利於改善水稻苗的生長情況,大棚水稻苗的種植需要注意些什麼?水稻苗的蟲害疾病要怎樣預防以及怎樣處理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大棚水稻苗的種植方法,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水稻苗大棚種植

  一、選用良種。最好選用通過自治區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優質高產品種。如:寧粳43號,寧粳27號等。

  二、固定秧田,培肥秧田。今年建好的大棚最好種植蔬菜或大豆。不要拆卸,不要種植玉米等高耗肥作物。為第二年早育秧打好基礎。

  三、早育秧,為早插秧打好基礎。爭取4月15日之前育秧結束,5月20日之前插秧結束。

  三、做好種子消毒及浸種工作。

  1、晒種:選晴天將稻種鋪5—7釐米厚,晒1—2天。

  2、選種:用比重1.10的鹽水或泥水***能使鮮雞蛋浮出水面2分硬幣大小***進行選種。撈出秕穀,用清水將種子沖洗乾淨。

  3、消毒:將選好的稻種用“使百克”1:4000倍液消毒3天***72小時***,預防水稻惡苗病。

  4、浸種:消毒後的種子要用清水清洗,再用10℃的清水浸種5天,每天換一次水,使種子吸足水分。

  5、催芽。將泡好的種子撈出裝入麻袋中,放在溫暖的地方保持30—32℃進行催芽,待80%的種子破胸露白即可播種。

  四、嚴格按照規程製作營養土。選用鹽鹼輕,草籽少的旱田過篩細土3份與1份基質,每方加育苗寶一袋,摻拌均勻,堆悶5—7天,使肥料和土壤充分吸附。

  五、播種及播量。播種前將浸泡過的稻種攤開晾晒至鬆散狀態即可播種。每盤播催芽稻穀130—140克。

  六、床土消毒。每毫升移栽靈,兌水1—1.5公斤,澆透苗盤土。進行土壤消毒,預防水稻苗期立枯病。

  七、秧田除草。擺盤後每平方米用50%殺草丹乳劑0.23毫升,兌水100倍噴霧,防除秧田雜草。

  八、秧田管理。苗床管理分四個時期。

  1、播種至出苗。管理目標:保溫保溼,確保出苗整齊。棚內溫度30—32℃,超過35℃時,通風降溫,防止高溫蒸芽。苗盤及空氣溼度主要以噴水為主,保證覆蓋土溼潤,防止覆蓋土頂蓋,確保水稻出苗。

  2、出齊苗至一葉一心。管理目標控溫保溼,促進根的正常生長。棚內溫度控制在25—28℃,超過時開啟膜口。一般播種後3—5天,苗見綠後,就開始通小風,中午11時開啟,下午3時關閉。發現有頂蓋和露籽,要及時用木棍落蓋和補土。出苗後減少噴水次數,不幹不噴水。此期管理好的秧苗根長是苗高的兩倍。稻苗一葉一心期,每毫升移栽靈,兌水1—1.5公斤,澆透苗盤土。進行土壤消毒,預防水稻苗期立枯病。

  3、一葉一心至二葉一心。管理目標:控水控溫,促進紮根,防止徒長。棚內溫度控制在20—25℃,日出前開啟棚膜,下午4時關閉風口。陰天中午開啟兩個小時通風換氣。溫度低於10℃時,縮短通風時間及提早關閉通風口,不要長時間通風,以免秧苗受冷害,發生生理障礙。此期若通風不夠,溫度高,溼度大,形成徒長苗,易得立枯病。

  4、二葉一心至移栽。管理目標:促進生長,培葉促櫱。此期溫度20℃以內,要逐漸加大通風,使秧苗逐漸接近棚外溫度,夜間溫度大於12℃時晝夜通風。進入二葉一心期後,蒸發量大,生理需水量增大,容易缺水,要增加噴水次數和時間。

  水稻秧苗插秧前後的管理

  水稻插秧前首先要整地。用旋耕機或水耙等整平田面,高差不超過3~5釐米。整地時間應根據插秧時間決定,沙壤土插秧前1天整地,壤土插秧前2~3天整地,粘土插秧前3~4天整地。整地時應將磷肥、鉀肥、矽肥做底肥與泥漿混合均勻。

  日平均氣溫穩定13℃時為插秧適宜期,插秧規格是行距30釐米,株距12~13釐米,每穴3~4株。株高穗大、分櫱力強的品種、雜交稻等可插2~3株。

  在插秧時,要注意插秧質量,拉線插秧,行直穴勻,不缺穴不漂苗,插秧深度為2釐米。稻田地1~2釐米淺水時插秧,插秧後稻田立即進水護苗。

  插秧後2~3天后灌水,灌水深度在4~5釐米,在苗高2/3處,這樣做可以防止卷葉發生,保護秧苗。一週後,換一次水。鹽鹼地的稻田,需再換一次新水。10天以後,施返青肥,每畝施尿素5~8公斤。插秧返青期噴施敵稗、禾大壯、丁草胺、草剋星、神鋤等進行除草。對少量特殊草類、難以化除的大草要人工拔除,最好在分櫱期結合耘田進行。

  在防治病蟲害方面,要謹防“稻水象甲”。它的成蟲咬葉,幼蟲在水裡咬根。防治它的方法是在整地時,

  四到位培育水稻壯苗

  為促進糧食生產高產高效,推動現代化大農業更好更快發展,前鋒農場積極鼓勵種植戶在水稻秧田管理工作中做好四項到位,確保高標準高質量的培育水稻壯苗。

  通風煉苗到位:秧苗一葉一心期開始通風,促下控上,通風一般晴天在9~10時開始,14~15時閉膜保溫。煉苗從秧苗一葉一心期開始,與通風結合進行,並根據溫度情況,適當煉苗。

  病害防治到位:在水稻1.5葉期、2.5葉期進行2次防病,防治立枯病可用3%甲霜惡黴靈每平方米苗床15~20毫升兌水5公斤,或30%惡甲***瑞苗青***水劑,每平方米苗床1~1.5毫升,對水5公斤,莖葉噴霧;綿腐病可用惡黴靈或可用0.1%硫酸銅溶液噴霧防治。

  溫度調節到位:1葉1心期,溫度控制在25~28℃,超過28℃時就應通風煉苗。夜間要蓋好蓋嚴,防寒潮和霜棟危害秧苗。遇有霜凍預報,有條件的可往步道溝灌水保苗,好天將水排出。2葉1心期,床內溫度應保持在20~25℃之間。

  水分管理到位:一葉一心以前,由於苗小,棚外溫度較低,此時以密封保溫為主,在澆足苗床底水的基礎上,儘量不要開床澆水,如區域性缺水,可少量噴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