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牡丹花幹尖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在多種原因綜合之下,牡丹花很容易在夏季離我們而去,那夏季牡丹花葉子幹尖怎麼辦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夏季牡丹花幹尖的原因,希望能幫到你。

  夏季牡丹花幹尖的原因

  原因

  栽種過晚

  牡丹花花開豔麗需要強大的根莖作為支撐,根鬚較多,可以充分吸收土壤中的養分。但種植過晚,土壤堅硬或者受凍,根系很難向下延伸生長。大第二年春天,牡丹花發芽之後,根部吸收不到充足的養分,一到夏季,晴熱乾燥,很容易出現葉片發蔫的現象。

  土壤不適

  牡丹花的土壤適不適合在夏季就可以知道,土壤板結、土壤偏鹼、土壤貧瘠等都會影響牡丹的生長。因為在夏季,水分蒸發較快,根部需要從土壤中得到充足的氧氣和水分,滿足牡丹花的生長髮育,若土壤不適,根部吸收不到足夠的水分,葉片脫水,幹尖甚至脫落。

  解決方法

  適時栽種

  種植牡丹最好選擇在天氣晴朗的秋天,進行嗎,栽種之後要給予植株充分的生長時間,讓根部生長健全。冬季做好保溫措施。在夏季來臨之前,做好遮陰的準備,避免強光照射。

  改善土壤

  鹽鹼地或沙地的土壤不要用來種植牡丹花,選擇的普通的園土,加入少量的粗沙,增加土壤的通透性。適時增加有機肥,增加土壤的肥力。

  牡丹花常見的病蟲害防治

  1、葉斑病:也稱紅斑病,此病為多毛孢屬的真菌傳染。病菌主要浸染葉片,也浸染新枝。發病初期一般在花後15天左右,7月中旬隨溫度的升高日趨嚴重。初期葉背面有穀粒大小褐色斑點,邊緣色略深,形成外濃中淡、不規則的圓心環紋枯斑,相互融連,以致葉片枯焦凋落。葉柄受害產生墨綠色絨毛層;莖、柄部染病產生隆起的病斑;病菌在病株莖葉和土壤中越冬。

  防治方法:

  ①11月上旬***立冬***前後,將地裡的於葉掃淨,集中燒掉,以消滅病原菌;

  ②發病前***5月份***噴灑1:1:160倍的波爾多液,10一15天噴一次,直至7月底;

  ③發病初期,噴灑500-800倍的甲基託布津、多菌靈,7-10天噴一次,連續3-4次。

  2、紫紋羽病:為真菌病害。由土壤傳播。發病在根頸處及根部,以根頸處較為多見。受害處有紫色或白色棉絮狀菌絲,初呈黃褐色,後為黑褐色,俗稱"黑疙瘩頭"。輕者形成點片狀斑塊,不生新根,枝條枯細,葉片發黃,鱗芽癟小;重者整個根頸和很系腐爛,植株死亡。此病多在6-8月高溫多雨季節發生,9月以後,隨氣溫的降低和雨水的減少,病斑停止蔓延。

  防治方法:

  ①選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塊栽植;

  ②雨季及時中耕,降低土壤溼度;

  ③4-5年輪作一次;

  ④選育抗病品種;

  ⑤分栽時用 500倍五氯硝基苯藥液塗於患處再栽植,也可用5%代森銨1000倍液澆其根部;⑥受害病株周圍用石灰或硫磺消毒。

  3、茵核病。又名莖腐病。病原為核盤菌。發病時在近地面莖上發生水漬狀斑,逐漸擴充套件腐爛,出現白色棉狀物。也可能浸染葉片及花蕾。

  防治方法:選擇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塊栽植;發現病株及時挖掉並進行土壤消毒;4-5年輪作一次。

  經常見的還有炭疽病、鏽病。炭疽病在葉面上發生圓形或不規則形淡褐色凹陷病斑,擴充套件後邊緣為紫褐色;鏽病在葉揹著生黃色孢子堆,引起葉片退綠,後期病葉上生柱狀毛髮物。防治方法同葉斑病。

  牡丹花的觀賞價值

  牡丹色、姿、香、韻俱佳,花大色豔,花姿綽約,韻壓群芳。栽培牡丹有牡丹系、紫斑牡丹系、黃牡丹系等品系,通常分為墨紫色、白色、黃色、粉色、紅色、紫色、雪青色、綠色等八大色系,按照花期又分為早花、中花、晚花類,依花的結構分為單花、臺閣兩類,又有單瓣、重瓣、千葉之異。牡丹栽培和研究愈來愈興旺,品種也越來越豐富,中國產有五百餘種,著名品種有姚黃、魏紫、趙粉、二喬、梨花雪、金輪黃、冰凌罩紅石、瑤池春、掌花案、首案紅、葛巾紫、藍田玉、烏龍臥墨池、豆綠等等。清程先貞詠“春煙籠寶墨,入夜看來難。恐奏清平調,楊妃硯滴乾”,足見此時已有色與暗夜無異的黑牡丹品種出現,而江蘇鹽城便倉產的枯枝牡丹,竟然“奇在一放十二瓣,如果是閏年,就一定是十三瓣,而且枝幹枯黃……一離開便倉,花即變種”。

  中國荷澤、洛陽均以牡丹為市花,荷澤曹州牡丹園、百花園、古今園及洛陽王城公園、牡丹公園和植物園,每年於4月15至25日舉行牡丹花會。蘭州、北京、西安、南京、蘇州、杭州等地均有牡丹景觀。此外,牡丹的形象還被廣泛用於傳統藝術,如刺繡、繪畫、印花、雕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