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液的危害是真的嗎

  臨床中,輸液是重要的治療手段之一。它直接進入人體血液,不到一分鐘即可遍佈全身,起效迅速,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輸液的危害吧。

  輸液的危害

  危害之一是,發熱反應。輸入致熱物質、輸液瓶清潔滅菌不完善或被汙染等原因,都會導致病人發冷、打寒戰和發熱,嚴重者高熱達40~41攝氏度。

  危害之二是,導致肺水腫。因為輸液速度過快,短時間內輸入過多液體,使迴圈血容量急劇增加,心臟負擔過重而引起水腫,嚴重者有生命危險。

  危害之三是,靜脈炎。因為長期輸注濃度過高、刺激性較強的藥液,或靜脈內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時間太長,可引起區域性靜脈壁的化學炎性反應,也可因在輸液過程中無菌操作不嚴,引起區域性靜脈的感染。

 

  危害之四是,空氣栓塞。原因在於,輸液時空氣未排盡,橡膠管連線不緊有漏縫。只要少量空氣進入靜脈,患者就會感到胸部異常不適,隨即發生呼吸困難、嚴重紺紫和缺氧,並可導致猝死。

  輸液對寶寶的危害

  1、降低寶寶抵抗力。

  長時間的輸液,寶寶身體對藥物產生了依賴,以至於再發生感冒發燒時,寶寶即使只是普通的鼻流清涕,也會慢慢出現發燒病症,主要就是因為寶寶的抵抗力越來越低了。

  2、普通藥劑對寶寶失效。

  當寶寶流鼻涕、打噴嚏時,一般吃些感冒藥就會好轉,但是對於長期輸水的寶寶,吃藥都不管用了,主要是藥片的藥效慢,不如輸液來的快,很多家長都想寶寶快些好,所以還是去輸水,如此會造成了惡性迴圈。

  3、增加了過敏的危險。

  輸液的藥物有些寶寶會過敏,比如頭孢等藥,雖然在當時察覺不出來,時間長了容易出現副作用。而且頻繁的扎針會影響寶寶血管的健康。

  輸液的風險

  引發輸液反應

  輸液需要遵循無菌原則,並受到患者體質的影響,發熱、過敏性休克、靜脈炎等都是常見的輸液反應。輸液的藥物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微粒,如果它們堵在細小的血管中,可能聚集,引起栓塞。

  增加迴圈負擔

  輸液需要把藥物溶解在鹽水或糖水中,如果一次輸兩袋500毫升的液體,相當於短時間增加了1升的血容量。一個體重為60千克的人,正常情況下全身血量約為4~5升,粗略估算,輸液1升相當於加大了20%的迴圈負荷。老人的心肺功能較差,尤其是有心衰等心臟病的老人,頻繁輸液的風險更大。

  加速過敏和耐藥

 

  藥物過敏可能引起休克等嚴重後果,輸液時藥物迅速進入血液,過敏可能更快出現,症狀更重。同時,如果輸抗生素,相當於把抗生素帶到全身,更容易引起耐藥。但是,若經過各項檢查,醫生認為確實需要輸液時,不應拒絕,而應遵醫囑輸液並注意觀察症狀。

  醫生認為不必輸液的情況

  1、患病毒性感冒的寶寶,一般不需要輸液,只要讓孩子按時吃藥、多喝水、多休息,隨時監測寶寶的體溫,就ok了。

  2、患細菌性感冒的定型,能吃藥的就不必輸液,只要按時吃藥、多喝水、多休息就行了。

  3、患氣管炎的孩子,如果只有一些咳嗽和低燒,只要能按時吃藥,就不需要輸液。

  輸液的分類

  1.電解質輸液 用以補充體內水分、電解質,糾正體內酸鹼平衡等。如氯化鈉注射液、複方氯化鈉注射液、乳酸鈉注射液等。

  2.營養輸液用於不能口服吸收營養的患者。營養輸液有糖類輸液、氨基酸輸液、脂肪乳輸液等。糖類輸液中最常用的為葡萄糖注射液。

  3.膠體輸液用於調節體內滲透壓。膠體輸液有多糖類、明膠類、高分子聚合物類等,如右旋糖酐、澱粉衍生物、明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