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感人親情文章

  親情是一面帆,讓我們破海渡洋;親情是一座樓,為我們擋住寒光;親情是不滅的焰火,我們的人生被它照亮!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陪父親過年

  文:王勢午

  還是在母親去世後的第一年,我回去過的春節。一晃已經又是四年,遠在外地工作的我,總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一年又一年把春節回家的願望推遲再推遲。平時和父親的聯絡只是在電話裡,無奈父親因年事已高,在電話裡說話已說得不太明白。

  今年下決心把一切都提前安排妥當,帶妻兒回家過年。

  父親在老家江蘇,母親去世後一直由嫁出去的姐姐照顧,我平時所能做到的就是往家裡寄點星星點點的錢。姐姐說 “武子,不要寄錢,俺爸生活上花不了幾個錢,知道你一直忙,等有時間回家看看俺爸就行,現在他咳嗽的厲害,平時說話不多,經常會念叨你”

  “嗯,姐,我知道,今年一定回家過年” 我一旦聽到姐姐這麼說,心裡總是一陣痠疼。 電話裡這樣答應老姐,但我還是害怕會兌現不了我一次又一次得許諾。

  無數次在深夜裡,我看著夜色迷離的窗外,想著過世的母親和遠在江蘇的父親,冥冥一絲念想時刻纏著自己,自己知道那是一種無法割捨的親情在召喚著我,那裡還有我的父親和姐姐和地下的母親。我知道,倘若我還是沒有時間回去,日月依舊會那樣,可終究會有一種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到的東西會永遠丟失,那時誰會給我現在的那些牽掛?等失去了再回去,是不是在村前的大灣塘前,只有面對那些微風中的水紋時,才能模模糊糊的幻象出父母的影子!

  二月十五號早晨,妻把早已把買好的東西塞滿一車,兒子顯得很興奮,車裡車外的跑,嚷著說要去看爺爺了,作為生在銀川的他來說,江蘇的老家顯得那麼神祕遙遠,爸爸的爸爸在一個十一歲的孩子心裡又該是什麼模樣,也許他現在不知道他的爺爺也有過和他爸爸現在一樣的年輕,也有過帶著兒子去看太陽落山的情景。

  我把車子開出小區的時候,太陽剛剛照紅了東邊的天空,看著便有幾分溫暖。身邊的妻子一臉的安靜。

  出了銀川上高速,車內暖氣開的正好適宜,兒子在後排便開始撕開他的零食,玩起iPad,我和妻沿途看著風景,儘管冬季,但對於我們平時根本沒有時間走動的人來說,一次旅程多少有些新奇,看什麼都是新鮮的。東方的太陽,暖暖的在天邊掛著,順著車窗看過去,落盡葉子的樹枝一閃而過,偶爾看到遠處的村莊,會升起一股白藍色的煙霧,我便把它幻想成農家的炊煙。此時的外面完全沒有灰冷冷的高樓,完全沒有急匆匆擦肩而過的上班族,完全沒有那些看著熱鬧卻又透著孤獨的城市人群。

  從銀川到江蘇宿遷,到老家的時候已是第二天的午後。車子拐進村莊,一切還是幾年前的樣子,只是好像多了一兩條小狗會突然跑出來,衝著車子,扛著尾巴,盛氣凌人的叫喚著,兒子趴在車窗上欣喜的對著小狗學著狗叫,又回頭喊,嚷著讓他媽媽也看。

  妻和我結婚以來沒回過幾次老家,自然認不得老家的人。我早已把車窗開啟,三姑二爺的打著招呼走走停停,妻也笑嘻嘻的對莊鄰點頭。

  車前,隔著幾家,我看到自家的老院,矮矮土院牆黃褐色的土,冬天的蕭瑟彷彿盡寫在牆上。牆頭長滿了草,稀稀拉拉的枯萎在午後的陽光裡。我停好車,下來,後面妻子和兒子被家旁二嫂拉著手說話。我好似再也聽不見別的聲音,只是想快一點再快一點推開院門,推開那扇院門,我就能看見我的父親。

  木門吱呀呀的推開,彷彿打開了一個世界。那不是我的父親嗎?一個老態龍鍾的老人坐在堂屋門西旁的小凳子上,花白的鬍子,戴著一頂棉絨帽,藍色的棉襖灰藍色的棉褲,眯著眼睛晒著太陽,彷彿我的開門聲並沒有驚擾他,倒是驚醒了父親腳邊的一條小黑狗,小黑狗忽地一下起身,卻膽怯的躲在父親的身邊衝我叫嚷起來。

  我已到了父親身邊,不知道是小黑狗還是我把父親叫醒,他睜開眼睛看著面前的我,一點點的驚愕。

  “啊大,是我,小武子回來了” 話一出口,酸澀直湧上心。我半跪在父親身邊,把父親拿柺杖的手拉過來,緊緊的握住。我分明感覺到父親的手在微微的顫動,他開始看著我,一動不動的看著我,我不知道八十二歲的老父親能不能看清我的臉,看清自己兒子的臉,我看見父親渾濁的眼睛裡彷彿一下子變得更加渾濁,我不知道那是不是父親的老淚。

  父親抽出右手,顫顫巍巍的摸著我的臉:“是小武子?小武回家了,回來就好回來就好!我孫子呢?” 父親微微的點著頭。

  “他娘倆在外面和二嫂說話呢,一會就進來” 我很驚奇,父親竟然不問我別的,倒是惦記著他的孫子!

  晚上,姐姐和妻把一桌香噴噴的飯菜擺在桌子上,父親在飯桌上位落了座,我們和姐夫一家圍在桌子周邊。今年的天氣不是太冷,但桌旁還是生著暖暖的爐火,這是從我小時候就知道家裡的這個習慣,也成了我們家的傳統,每到年根,母親便會在家裡點上爐火,我每次從外面回家,家裡總是暖暖的。桌邊的爐火映紅了老父親的面龐。我開啟一瓶老洋河,先給父親倒上一杯,姐姐卻讓我不要倒滿,說父親咳嗽的厲害,酒還是少喝點,而父親卻執意讓我把酒斟滿。

  父親話不多,只是笑著,一邊端著酒杯小咪著酒,一邊看著孫子從凳子上爬下來爬下去的搗蛋,我看見父親吃的也較少,精神卻比中午時好了許多。姐姐把一些容易吃得動的菜往父親面前端,而這樣的舉動都會被父親制止。

  一家人說笑著,聊著著一些無關緊要的話,說話間父親的酒杯也幹了,我不顧姐姐的阻止又往父親的杯中倒了一點。

  我看著父親,發現這麼久,但我又不知道有多久,我都沒有仔細看過父親的臉,彷彿父親的臉還是停留在當初我離開家到外地工作時的樣子,那時父親用獨軲轆手推車把我行李推到車站,車子開動的時候我隔著車窗回頭,回頭看到父親,那個畫面一直定格在我的腦海中,直至今日,我再也沒仔細在意過父親的臉,如今這個夜晚,紅色的爐火映紅著父親的面龐,白色的鬍子,多麼慈祥的眼神。

  我忽然對妻說,今晚我和父親睡。我不知道為什麼要有這個想法,成年的我不知道有多久沒有和父親一起過過夜,大概還是兒時,我曾一夜又一夜的蜷縮在父親的懷中,那時,父親的胸膛是何等的寬大安全,我的頭頂著父親的下顎,抱著他,一夜一夜流著口水做著各色各樣的夢。

  兒子也嚷著要和爺爺睡。我嚇唬他:“爺爺鬍子夜裡扎人,你和媽媽睡去”。小傢伙一臉不高興,但可能又真的怕爺爺的鬍子會扎他的臉。

  父親的臥室是向南開著一扇大大的窗戶的,姐姐說冬天有風的時候父親坐在房間裡也能晒到太陽。今天白天的時候,我看到窗臺上有一盆不知道名字的花,現在已經枯萎得只剩下光禿禿的枝幹。我在父親的腳頭脫了褲子坐在床上,父親也半倚在床頭,手裡託著他那支長長的菸袋在吸著,屋裡只點著一盞小瓦數的檯燈,我看著父親的菸袋鍋,隨著父親一吸,菸袋鍋裡的菸草便發紅起來,父親吐了一口煙,不知是嗆著還是怎地,一陣咳嗽。

  我下床給父親倒了杯水放在床頭。 “武啊,你還是回你房間裡睡吧,我夜裡咳嗽,別嘈了你” 父親看了看水杯說。

  我沒有說話,又掀開被把腿放進了被窩。其實父親啊,我過了年就要走了,走後我想聽你的咳嗽也許都會很難,兒子在小時候撒潑耍懶時躺在地上哭,母親要打,你卻一把抱著我跑。我今夜伴你,我或許會想起那麼多好像被我逐漸就要淡忘的一些事。你是否還能記起?那年寒天,我和三黑驢到村外的池塘邊玩冰,冰碎了,我一下子把腳滑到了水裡,回家後,媽媽恰好不在家,你把我棉鞋脫了,生了堆火烤,把我凍的發紅的腳抱在你的懷裡。

  床前的地上,那隻小黑狗蜷窩在父親那頭。時不時的抬起頭看看父親和我。

  問父親:”阿大,家裡不是有隻貓嗎?”

  “那隻黃貓啊?自從你媽去世後,回家就越來越少了,原來都是你媽餵它,整天跟前跟後的喵喵叫,一等你媽坐下來,就跳到她身上打呼嚕” 父親頓了頓又說 :“你媽過世那幾天一直沒注意過它,後來看見它好像瘦了不少,我餵它,它也只是吃幾口就跑了,那時它夜裡老會在院牆上叫,跟哭的一樣,幾天過後,聲音都啞了,現在看到更少了,差不多幾天還有十幾天才回家一次,也是到老屋裡遛一圈就走了,唉……” 父親長長的嘆了口氣,我不知道父親這聲嘆息是在想貓還是……

  大年三十,按我們本地風俗該上墳給母親燒紙。過年了,陽世的人用炮仗渲染著喜慶,墳前,我們卻用一把紙告訴另一個世界上的親人也該過年了。父親也要跟隨我們一起去,被姐姐攔下,說野外的風很大,等暖和了,清明時再去吧。父親沒有執意,只是雙手拄著柺杖站在門口看著我們開車離開。我在車裡不敢揣摩父親的心思,假如我們帶著父親去,到母親墳前,那一層厚厚的土隔開了兩世,父親是不是也會像我們一樣看著那些飄飄忽忽的火苗就像看到母親一樣,可終究母親在一個遙遠的世界,我們的手再也牽不到母親……。

  一個年,快樂的陪著父親晒太陽,快樂的用車帶著父親去看了宿遷的駱馬湖,看了項羽故里,看了泗陽的媽祖。時間就這樣無聲無息的被我消費,每一天都是飯桌前說笑,然後聽著鞭炮聲和莊鄰侃著彼此的故事,暖冬的天空一樣的藍,心情也如晚間煙花一樣絢麗,陪著父親,旁邊有姐姐一家,我的妻兒,還有時不時來串門的鄉親,兒時夥伴,幾杯酒後,心暖的能開出花。

  春天真的就像在身邊一樣!

  一個年,說是要過了正月十五才算結束,但我必須過了初五就走。初六的早上,車子後備箱又像來時那樣被姐姐塞得滿滿的,頭一天晚上就告訴父親第二天離開的時辰,父親依舊吸著那支長長的菸袋,吸了幾口,輕輕地把菸袋鍋往凳子上磕了磕,慢慢的說:“回去吧,不要擔心我,有你姐在,我身體還好,你就安心工作,下次在回家時不要忘記把孫子也帶來,我要看看孫子又竄高了多少……”

  長長的沉默,我和父親相對無語。

  初六天氣真的很好,姐夫和我在車旁和出來的鄰居說著話,妻的手也被姐姐拉著,父親站在那扇矮矮的土院牆的木門前,雙手握著柺杖逗他孫子說話。

  終究要離開,我把車發動響,招呼妻子兒子上車,因為此時再多的叮囑都顯得那麼蒼白,不如什麼都不說。妻子坐到車裡,兒子也鑽了進來,這時兒子卻突然開啟車門滑出車子,一下子跑到父親面前,拉低爺爺的手。我看見父親彎下腰,兒子飛快的親了父親一下,然後跑了回來。

  我們走了,又要離開我的故鄉,離開我的父親姐姐還有長眠於地下的母親,離開一些親戚和鄰居。後視鏡裡,父親還是雙手拄著柺杖看著我逐漸開遠的車,我不敢在上車時看父親的眼睛,我只是這樣在後視鏡裡看著父親在老家的土牆前看我離開。這時我突然看見父親身邊的土牆上有隻瘦瘦的老黃貓坐在牆頭,也像父親一樣在看著我們。

  身後的一縷陽光晃了我的眼,在我拐過村莊時,再也看不到父親的身影和那隻土牆上的黃貓。

  兒子從後座上站了起來,趴在妻的耳邊:“媽媽,剛才我看見爺爺哭了!"

  2015 02 14

  篇2:歲月溫潤,寫意團圓時光

  悠悠天宇曠,濃濃故鄉情。當相聚的梵音在淺吟低唱,母親的額上是否又添白髮新愁?父親的背脊上是否又鐫下了歲月風霜?以相逢為箋,思念為筆,也書清風,也書明月,只將這一份溫情,遙寄那料峭的春天。歲月溫潤,寫意靜好的團圓時光。

  ————序

  流年如絲,波瀾不驚,悄無聲息而過。打馬而過的光陰裡,指尖的歲月盈動著一縷馨香曼妙,欣欣然揭開了深冬的面紗。回首2014,這一年,也曾有過黯然傷神,也曾有過喜笑顏開,更多的是一份親人相伴的溫暖,友人相伴的幸福。時光的案几上,那些打磨過的歲月,熠熠生輝,便在一份尋尋覓覓中跌宕了似水流年的情懷。

  朱自清說:“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余光中說:“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席慕容說:“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彷彿霧裡的揮手別離 。離別後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

  無論是哪一位文人墨客,落筆時都是帶著一份生生的疼,無論是在觥籌交錯間,還是在幽幽獨處時,那一圈鄉愁的漣漪都已然潛滋蔓長著,活色生香了一份愛的期盼。母親的嘮叨裡,滿滿是愛的情愫,父親的沉默不語中,卻盡承載著無聲的摯愛。那農人的菸袋,牛娃的牧笛,母親在村口遙相守望的身影,總是在無聲靜默間,老了容顏,厚了思念。

  倦鳥終歸巢,落葉終歸根。那遠方的遊子啊,快乘上銀白色的火車歸來吧。縱然山重水複,縱然煙嫋霧茫,只是那一份眷鄉戀親的情愫,越耳畔而來,卻亦是不關寒暑,不關悲喜,都只在山水清和間,嫣然如畫,婉轉成歌。遊子們,快踏上故土的歸程吧,淡淡聽風語,靜靜寫鄉愁,用那一闋旖旎的思念,填寫下最美的篇章。

  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走過山山水水,年年歲歲,無論遊子們尋鄉的跫音落在何處,那眉上心頭索繞的鄉愁絲毫不減。每當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或是柳岸荷塘,遠山翠黛,遊子們心上的那根明線,依然牽引著絲絲縷縷故鄉的情愫,搖曳四季的萬般牽念,婉轉聲聲的依稀呼喚。

  歲月是一幀水墨丹青,隨著不聞人事的年月漸深,愈加有了濃濃的鄉味,歷久彌新。這世間縱有千燈萬盞,卻不及故鄉的油燈一盞,因為在遊子們的心中,那一份鄉土的注視和等待,總能在寒涼的深夜裡拂來一絲溫潤與慰藉。當故鄉的愛如舟楫劃過異鄉的暗夜與黎明,遊子們的心中總會充盈著絲絲縷縷的眷戀,暖了心,暖了情。

  或許,在遊子們心中,故鄉就是一份漁舟晚唱的溫柔,是一指流年嫣然生香的明媚,是烏篷船搖曳在江南水鄉里的如夢似幻,是老茶館上說書人的拍案不絕。只要遊子們盈一袖晚風的溫柔,牽一縷月華的搖曳,便能守得心中的鄉音迂迴,調動幸福的節奏,任心中溫暖次第花開。夢裡夢外,遊子們心中的牽念未曾消停,走南闖北,一路風塵僕僕,家鄉,很遠,也很近。無論何時,無論何地,遊子們總會在合掌開掌之間將故鄉默唸成誦,任時光流轉,世事滄桑,那一份故鄉的眷戀之情,永不淡去。

  故鄉,是歲月中最美的畫卷。無論是柴扉前大紅的福字,還是紅泥火爐邊土製美酒,特色年糕,或是那側掛著的喜慶的對聯,火紅的燈籠,以及那嫋嫋的炊煙,柔美的雲霞,都是帶有一種令人倦戀的鄉土味道。因為故鄉,所以風也柔柔,因為故鄉,所以情也暖暖。因為故鄉,所以花開似錦,因為故鄉,所以葉落如詩。

  著名作家雨袂獨舞曾寫下這麼一段話:“遠離了故鄉,遊子才明白,原來,故鄉的雞啼、犬吠、蛙叫、蟬鳴都是歌。遠離了故鄉,遊子才明白,原來,故鄉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人一物皆是情。遠離了故鄉,遊子才明白,原來,母親的嘮叨裡全是溫暖的情愫,父親的沉默裡盡是無聲的摯愛。遠離了故鄉,遊子才明白,原來,不管故鄉是高樓林立,還是一馬平川,故鄉永遠是自己心中最美的原風景。遠離了故鄉,遊子才明白,原來,哪怕全世界把自己拋棄,故鄉依然會以一種等待的姿態盼望自己的歸來。”

  是啊,近鄉情更怯,無語卻已淚闌珊,故鄉的遊子們啊,快回來吧,快回來吧,故鄉里有和藹的相親,有香醇的菜餚,有熟悉的玩伴,還有一針一線修著愛意的老母親呦。於遊子而言,故鄉,就是一闕填不完的詞,一首唱不完的歌,在潑墨之間嫋嫋生香,暗暗盈動這絲絲情長,在柳風笛中,呼喚著遊子們歸來,歸來……

  你聽,那遊子的腳步,是否在一曲柳風笛聲中漸行漸近。以相逢為箋,思念為筆,也書清風,也書明月,只將這一份溫情,遙寄那料峭的春天。歲月溫潤,寫意靜好的團圓時光。

  篇3:父親,謝謝您

  父親,在我過第四十七個生日的今天,我衷心的謝謝您,是您給予了我生命。讓我從一個天真的小女孩,成長為一個成熟的母親,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爭氣的兒子和知冷知熱的丈夫。

  父親,我很感謝您,是您教給我要做一個堅強的人。小時候,目睹您打鐵的艱辛,看到您種莊稼的辛苦,我就暗暗立下誓言:打鐵還需自身硬,堅強方可成大事。於是,學習中,工作中,我很執著,苦苦追求,具有一種事不成決不罷休的精神。

  父親,您是否還記得,是您交給我誠實正直的品德。小時候,與您掰玉米,因為我不知道鄰居家的地邊,錯把他們的玉米掰了下來。當時,儘管無人知道,您還是如實向鄰居道歉,如數奉還掰錯的玉米。小小年紀的我,那時,便有了一顆誠實的種子在心裡紮根開花結果。後來的我,從不說謊,不會說謊,很正直誠實,跟您的影響不無關係。謝謝您,父親,是您教會了我立身的根本。

  有人說,越老越糊塗。父親,您很開明,很睿智,直至老子暮年,奄奄一息。我開玩笑說,您總疼兒子,愛孫子,一會讓他們歇會吧,一會讓兒子吃點東西吧,怎不讓我們女兒這樣呢?您糊塗中還不忘記:樹葉要落到樹根那裡,他們是您的根,您要把養分給他們才是正道。所以,您愛您所愛,疼您所疼,才符合情理。

  您已經有兩個重孫,缺少重孫女。臨終的前一天,我還對您偷偷的說:您的孫媳婦因懷孕是女孩不高興,您明智的說:有什麼呀?各人的身體,生男生女都一樣。我很佩服您的開明,驚訝您的明理。在這裡,父親,我誠心誠意的表示:我要用一生去學習,直至明辨事理。

  父親,您最看重的是人情。第一次住院,您在醫院昏迷兩天清醒後,母親和姑姑去看您,您總是抹眼淚,我知道,他們是您的親人,你們之間有骨肉親情,難以割捨的至高無上的親情,鬼門關折道兒返的您怎會丟下他們不管呢?於是,抹眼淚成了您情感外露的一種表現形式,是心跡的表現,從那裡,我知道了,情感與人尤為重要。謝謝您,讓我知道了這一切。親愛的父親,真心的謝謝您!

  您要離開我,為了不讓我傷感,您利利索索的對我說:“你上班吧!”我說:“明天來看您”,您說“行”,沒想到,這一走,成為永別。當時的您,坐在床上,看著拿東西要走的我,瞅著看著,我不知道您的目送成為永別,不然,我怎會走那麼利索呢?

  父親,什麼時候,都不要成為別人的累贅,不要拖住別人的後腿,這也是您教會我的。

  ……

  父親,所有優秀品質的形成,都與您的悉心教導不無關係,在這裡,您的三。七紀念日,我呈一文章聊表思念之意,父親,我從肺腑裡謝謝您,謝謝您,您永遠活在我們心裡。

  作者:禾火

  時間:2015。01。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