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書法作品展作品

  第十一屆書法作品展是我國的一次書法大型展覽,也是我國書法藝術的一次盛宴。裡面有很多優秀的書法作品。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先秦時期的書法藝術

  甲骨文可謂中國書法的濫觴,也可以說中國書法所賴以存在的點畫的始祖。甲骨文表現在筆畫上的效果,是剛勁有力、粗細多變,表現在結體、章法上,是曲直交叉,參差錯落,無規律而言,無法度可循。它最大的價值是確定了中國書法的線條特質,而且它的參差錯落的不成章法的“章法”,那種無章可循,無法可依的或平或險的結體,開啟了中國書法創作的先河。可以說,甲骨文是中國書法永恆魅力的開端。

  如果說,甲骨文還沒有自覺地去追求書寫美的話,那麼,金文則開始自覺地向書寫美邁進,這是中國書法由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飛躍,是漢字由圖畫性向符號性的過渡,是漢字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金文的代表作以《毛公鼎》、《散氏盤》、《虢季子白盤》等最為著名,其總體特徵是點畫飽滿圓潤,結體優美多變,章法參差錯落,氣度莊重典雅。

  石鼓文無疑脫胎於金文,但已跳出了金文的窠臼。在書寫形式上,既無金文字形之大小多變,又無點畫之粗細懸殊。其點畫粗細均勻,有一種圓筆曲線之美,筆畫婉轉曲折,靈活生動;其結體方正均衡,疏密多變,體勢舒展,落落大方。繼承、保留了金文的韻律之美,實開小篆整飭風貌之先河。但石鼓文又以其雄渾古樸的氣韻,灑脫疏落的結體,而克服了小篆拘謹、纖弱之病,真可謂一代書法之典範、承前啟後之藝術瑰寶。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書法藝術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李斯奉秦始皇之命,進行了統一文字的工作,“增損大篆,異同籀文,謂之小篆”。小篆的出現是書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整齊劃一,結構嚴謹,平衡對稱,簡潔明快,筆畫粗細停勻,行筆婉轉圓活,轉折處多呈弧形,使筆畫連線處自然吻合,無明顯接痕,可謂工整修長,美觀端莊。這就從根本上改變了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的欹正不拘、寫法無定的情況,同時也給後來的隸書、楷書以重要的啟示。可以說,李斯為後來書法的演變奠定了一塊最重要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