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達嶺長城遊記遊記作文

  八達嶺長城在北京的郊外,早有人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下文是2篇,僅供參考:

  一

  俗話說得好:不到長城非好漢。為了做一次好漢我只好登上長城了。今天天氣不錯,不是很熱,最適合去登長城,正好彭叔叔有空,所以開車帶我們去八達嶺長城。在高速公路上遠遠可以看到一大群人在登長城了。買票後我們就進去了。一開始登長城時沒什麼感覺。但是待上完樓梯後就要下一個非常陡的坡,只要一不小心就會整個人滾下去。登長城也非常辛苦,時不時給你來個超長的上坡,讓你非常同時也充滿危險,一不留神,站在你後面的人全部遭殃。所以我們格外認真的爬。不一會兒我們的衣服都溼了,我們站在長城邊上,吹著涼爽的風,並且觀望一下下面的植物,那種感覺真是好級了。經過我們幾個奮力向上爬,我們也終於到達了八達嶺長城的最高點。因為上最高點那裡有點危險,所以我們小心翼翼的扶著欄杆過去。從這裡望下去才是最好,時不時幾隻鳥在飛,而且很大風,下面的景色猶如蓬萊仙島一般。我們立刻拍照留念。終於到了最艱鉅的任務了,就是下長城。我們找到了一個地方,那裡走山路下,並非從長城下。俗話說得好:上山容易下山難。只要你稍微加速你必定整個人像皮球一樣滾下去,而且有許多螞蟻。在這條小山路走著我突然感受到像八路軍們在這裡埋伏的景象。因為長城是防禦外敵的屏障,敵人必須翻過長城才可以入侵,所以八路軍必須再此防守。想象這麼多螞蟻他們都不吭一聲,這種精神真是讓我佩服。下到山後我們吃過飯就走了。經過這次爬長城我變成了一位好漢,但是也絕對沒有八路軍們那樣厲害。

  二

  回顧登途,有斜坡也有臺階,正如曲折的人生,充滿坎坷和平淡。

  迂迴下行,標誌牌寫著前方路窄難行,一走果不虛言。坡也好臺階也好,非常陡峭,簡直將近直上直下,傾斜度至少不下60度。毫不誇張地說我和老伴是手抓欄杆倒退著蹲爬而下。到一段平緩地帶,我們就再喝點水休息一會兒。

  攀登過程中,我講了一段與長城有關,教化人們心胸開闊不要斤斤計較的故事。內容梗概是古代一名官員在京城做官,家裡人蓋房子,同鄰居爭一個過道蓋牆,仗著有勢力有後臺,就寫信給京城裡的大官,大官知道後,寫了一封回信:“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裡人接到信很愧疚,就主動讓出了過道,鄰居也放棄了爭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條巷子。這個故事後來被南方的一個劇種編成了劇本搬上了舞臺,題目就叫《三尺巷》。

  我給老伴介紹,萬里長城之所以叫萬里長城,是因為她東起河北山海關,西至甘肅嘉峪關,橫貫八個省、市、自治區,全長約6700公里,就象一條矯健的巨龍,越群山,經絕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嶺之巔,黃河彼岸和渤海之濱。古今中外,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歎它的磅礴氣勢、巨集偉規模和艱鉅工程。這是一座稀世珍寶,也是藝術非凡的文物古蹟,它象徵著中華民族堅不可摧永存於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整個人類的驕傲。世界遺產委員會已把她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這裡每走一步都是歷史的傳說,每踩一腳都是歷史的遺蹟。我還告訴老伴,長城始建於公元前200年的秦朝時期,經歷朝不斷修葺,形成如此浩瀚的規模。兩千多年生產力非常低下的情況下,耗費了多少人力物力和時日可想而知。所以今天的好多歷史傳說故事和成語典故都與他有關,如廣為流傳的孟姜女哭長城、定城磚、烽火戲諸侯等;相關成語有雄關萬里、狼煙四起、烽火連天、眾志成城、固若金湯等等。到長城腳跟下,已是下午三點多,不敢再耽擱,上了返程車抓緊回返。

  車子啟動了,我們再回首望一望那如詩如畫的巍峨長城,心中默默道一聲:再見了長城!和平的生活是美好的,祝願各國人民和平相處遠離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