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園不值古詩原文及翻譯賞析

  《遊園不值》是宋代詩人葉紹翁的名篇,《遊園不值》這首小詩寫詩人春日遊園所見所感。今天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遊園不值》原文及翻譯賞析,希望你喜歡。

  《遊園不值》古詩原文

  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遊園不值》古詩註釋

  ①遊園不值:想遊園卻沒有人在。值,遇到;不值,沒有遇見。

  ②應憐:應該愛惜。應,應該;憐,愛惜。

  ③屐齒******jī chǐ***:屐是木鞋,鞋底前後都有高跟兒,叫屐齒。

  ④小扣:輕輕敲門。

  ⑤柴扉:用木柴、樹枝編成的門。

  ⑥由“一枝紅杏”聯想到“春色滿園”,展現了春天的生機勃勃。

  《遊園不值》古詩翻譯

  也許是園主擔心我的木屐***jī***踩壞他愛惜的青苔, 輕輕地敲柴門,久久沒有人來開。 可是這滿園的春色畢竟是關不住的, 一枝粉紅色的杏花伸出牆頭來。

  《遊園不值》分析

  詩人想去朋友的花園中觀賞春色,但是敲了很長時間門,也沒有人來開。主人大概不在家,又可能是愛惜青苔,擔心被遊人踩壞,從而不開門。但是一扇柴門,雖然關住了遊人,卻關不住滿園春色,一枝紅色的杏花,早已探出牆來。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讚美之情。

  《遊園不值》古詩賞析

  此詩所寫的大致是江南二月,正值雲淡風輕、陽光明媚的時節。詩人乘興來到一座小小花園的門前,想看看園裡的花木。他輕輕敲了幾下柴門,沒有反響;又敲了幾下,還是沒人應聲。詩人猜想,大概是怕園裡的滿地青苔被人踐踏,所以閉門謝客的。詩人在花園外面尋思著,徘徊著,很是掃興。他在無可奈何、正準備離去時,抬頭之間,忽見牆上一枝盛開的紅杏花探出頭來。“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詩人從一枝盛開的紅杏花,領略到滿園熱鬧的春色,感受到滿天絢麗的春光,總算是不虛此行了。

  從詩意看,門前長有青苔,足見這座花園的幽僻,而主人又不在家,敲門很久,無人答應,更是冷清,可是紅杏出牆,仍然把滿園春色透露了出來。從冷寂中寫出繁華,這就使人感到一種意外的喜悅。

  這首詩在寫作上有很多好處。其一是寫春景而抓住了特點,突出了重點”。陸游《馬上作》雲:“平明小陌雨初收,淡日穿雲翠靄浮。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頭。”用“楊柳”的金黃、嫩綠來襯托“紅杏”的豔麗,可謂善於突出重點。葉紹翁這首詩應是從陸游詩中脫胎而來,用一“出”字把紅杏擬人化,更是抓住了春景特點,突出了重點。

  其二是“以少總多”,含蓄蘊藉。比如“一枝紅杏”就是“滿園春色”具體而集中的表現,一枝紅杏就代表了牆內百花。

  其三是景中有情,詩中有人,而且是優美的情、高潔的人。門雖設而常關,“小扣柴扉”又“久不開”,其人懶於社交,無心利祿,已不言可知。門雖常關,而滿園春色卻溢於牆外,其人怡情自然,丰神俊朗,更動人遐思。

  其四是不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夠引起許多聯想,從而給人以哲理的啟示和精神的鼓舞。“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春色在這麼一“關”一“出”之間,衝破圍牆,溢位園外,顯示出一種蓬蓬勃勃、關鎖不住的生命力度。後人更賦予這兩句詩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會衝破重重困難,脫穎而出,蓬蓬勃勃地發展起來。這兩句詩也便獲得了新的生命,流傳不絕。

  《遊園不值》作者簡介

  葉紹翁***生卒年不詳***,字嗣宗***sì zōng***,號靖逸,龍泉人,宋代文學家、詩人。祖籍浦城。原姓李,後嗣於龍泉***今屬浙江***葉氏,祖父李穎士於宋政和五年***1115***中進士,曾任處州刑曹,後知餘姚。建炎三年***1129***,穎士抗金有功,升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後因趙鼎黨事,被貶。紹翁因祖父關係受累,家業中衰,少時即給龍泉葉姓為子。光宗至寧宗期間,曾在朝廷做小官,與真德秀過從甚密。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與葛天民互相酬唱。詩屬江湖詩派。有《四朝聞見錄》《靖逸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