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怎麼寫格式

  俗話說: 不動筆墨不讀書。 寫好讀後感,既能促進學生認真閱讀理解有關的文章,提高閱讀能力,同時又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

  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有感》、《×××讀後感》,也可以用《讀×××有感》。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麼都有一點,什麼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聯絡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寫讀後感的重點應是聯絡實際發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絡實際範圍很廣泛,可以聯絡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絡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但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絡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讀後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述,又必須說理。敘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敘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合。讀後感以“感”為主。要適當地引用原文,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為主。在表現方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重於分析說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著重抒寫感受後,結尾又回扣“讀”。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絡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八,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

  九,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複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怎樣才能抓住重點呢?我們讀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後,自然會受到感動,產生許多感想,但這許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閃而失。要寫讀後感,就要善於抓住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覆想,反覆作比較,找出兩個比較突出的對現實有針對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礎上加以整理。也只有這樣,才能抓住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寫出真實、深刻、用於解決人們在學**上、思想上和實踐上存在問題的有價值的感想來。

  讀後感的作文篇1:讀《忠經》有感

  暑假期間,我讀了一部對我教育意義非常大的書——《忠經》。

  《忠經》主要講了什麼是忠道。忠道是宇宙及人類社會第一要道。君主要以忠道來治理國家,國家才會繁榮昌盛;而臣子為國君做事,理應堅守忠道原則,深思籌劃,默默實施,匡正國家失誤,安撫國民不滿。如果國君賢明,大臣忠良,萬事就會大吉大利。

  在我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忠於國家,忠於人民的英雄人物,他們精忠報國、不怕犧牲,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著想,為民族的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

  南宋初年,抗金名將岳飛,從小就喜歡習武、射箭,參軍時,母親在他的背上刻了四個字:精忠報國,從此岳飛立誓報效祖國。當金兵南下侵略南宋時,岳飛帶著一顆忠心率軍奮戰,從金軍手中收復建康,在郾城大敗金軍,收復了許多失地。你們認為岳飛算不算是一位忠臣呢?

  我想大家都看過《楊門虎將》這部電視劇吧,楊業一家為抵禦遼國侵略,英勇殺敵,屢戰屢勝。但在一次戰役中,朝中大臣潘仁美,卻為了一己之心,暗算楊家,楊家戰敗。大郎、二郎不幸戰死;楊業被遼軍圍困,撞碑而死。你們說楊家將和潘仁美哪一個是忠臣呢?

  抗日戰爭時期,我國湧現出無數民族英雄:甘將熱血沃中華的趙一曼,用犧牲精神喚起民眾的抗日將領李兆麟,為抗日戰鬥到生命最後一息的魏拯民,馳騁抗日戰場寧死不屈的名將趙尚志……他們哪一個不是為了國家的安危、民族的存亡,用滿腔熱血譜寫一首首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曲?

  現代社會中,原呼和浩特市的市委書記牛玉儒勤政為民、鞠躬盡瘁;原登封市公安局長任長霞打擊犯罪分子,為群眾撐起了一把保衛傘;還有為了祖國的榮譽不怕犧牲的航天英雄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他們一心為國家,一心為人民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同學們,讓我們以他們為榜樣,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為國家的繁榮、民族的昌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讀後感的作文篇2:與眾不同的《童年》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童年,不管它是快樂的,還是令人厭煩的,都使我們難以忘懷。童年反映了我們兒時的喜怒哀樂,我想這些喜怒哀樂早已在我們心靈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當我看完《童年》這本書後,我知道高爾基的童年是與眾不同的。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黑暗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裡度過的,他幼年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人,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舅舅,還有兩個表哥。樸實、深愛著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中,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幸好這世界也不完全是醜陋不堪的一面,身邊還會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他們給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並相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是屬於光明的。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便是他的外祖母,她把蜜送到了阿廖沙的心窩中去了。作品中外祖母是最慈藹、最有人性的形象,她總是用她的溫存給予阿廖沙愛的種子,種子發芽了,長成了參天大樹,有了羽翼的保護,阿廖沙的世界就不會再任憑風吹雨打了。祖母撫慰了他心靈上的創傷,而真正教他做一個正直的人的是老長工格里戈裡。當然那個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心的“小茨岡”也同樣教會了阿廖沙如何面對生活的艱難,但他卻被兩個舅舅給害死了,然而我覺得與其說是被他們害死的,還不如說是被這個黑暗的社會所吞噬的。

  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在家裡,父母寵愛著,關心著,保護著。在學校,有老師的教導和同學們的陪伴。而高爾基呢?與我們恰恰相反。在如此邪惡和汙穢的社會中,他那顆光明和博愛的心沒有動搖,沒有被汙染,反而變得越加開闊、光明。也許,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吧!

  在歡樂中,在悲傷中,在愛與恨的交織中,他的童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在閱讀中,我發現他的愛,尋思他的恨,品味著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我想,高爾基的童年要告訴我們的是:要執著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恆、永遠以那種積極,勇於拼搏的態度對待現在和未來的生活!

  讀後感的作文篇3:讀《感恩生活中的愛》有感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一生受用不盡。感恩的心,感謝有你……從小到大,這首《感恩的心》就縈繞在我的耳邊。

  “感恩”顧名思義就是感謝恩情,我們要學會感恩,感恩他人,是人世間的美德,讓我們伸出自己的手去感恩他人,去關愛他人。

  伸手,一個多麼熱情的動作,它讓素不相識的人彼此熟悉相知相伴,成為知己;伸手,一個多麼溫暖的動作,它讓困境中的人得到幫扶,相依相偎,走出風雨,在那些相逢的時刻,無需言語,我們只要輕輕的伸出自己的手。

  伸出自己的手,那一刻世界的愛全部冰釋!

  感恩的那一次伸手,比千言萬語都珍貴,因為它折射的是一個人不家掩飾的愛;因為他伸過去的不止是一隻手,更是一個人的真心和真情。

  每個人都有一雙與眾不同的手,或纖柔或有力,或白皙或粗糙,但在伸手的那一刻,所有的手是那樣的溫暖而美麗。見過許多次美妙的伸手,我不禁也想伸出自己的手,用我的手去表達愛,用我的手去溫暖別人,去幫助別人。

  感恩,本是縫隙中的一點綠色,可是它會發芽,會長大,會慢慢開出用感恩澆灌的花朵。

  讓我們伸出自己的手,送他人嬌豔的玫瑰一朵,手指間留芬芳的餘香一縷,

  讓我們伸出自己的手,送他人解渴的清泉一瓢,心靈中留清涼的安慰一份,

  感恩的細節是多麼珍貴啊!

  細節,如浩瀚的天宇中忽閃忽明的星星,不經意間,總是被天意地忽略;細節如煙波浩渺中那起起伏伏的波紋,欣賞之餘,總是被忘卻。

  愛,就在這無私的奉獻中澆注爛漫!

  生活中的愛已不需要刻意地尋找它,它就在你我身邊環繞,只要用心感受,用心閱讀,也許就會發現人人都是愛的締造者。

  愛如歌,有時低婉,有是高亢;愛如酒,有時清爽,有是醇香;愛如畫,或豔麗,或淡雅。愛是歌,是酒,是畫,只要我們認真發現,你就會感到那歌是那樣的動聽,那酒是如此的醇香,那畫是如此的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