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的死因是什麼

  馬克思是全世界範圍內的無產階級精神領袖,當代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者,公元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與世長辭,他的去世令無數人為之悲傷不已,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馬克思的死因,希望對你有幫助。

  馬克思的死因

  堅持了奮鬥了六十五年的馬克思最終因心臟疾病而永遠停止了心跳,整個發病過程只有短短的兩分鐘時間,可以說馬克思臨死前並未感受到很大的痛楚。

  第一、貧困的生活是奪取馬克思生命的首要原因。由於馬克思發表的種種觀念被各國政府禁止,所以他先後被德國、法國等國家驅逐出境,在世界各國過著顛沛流離的日子,由此他的經濟狀況是令人堪憂的,大量的債務常常壓得馬克思透不過氣,這些使得他長期處於飢餓的狀態。

  第二、不良的生活習慣致使馬克思的身體早衰,對於創作的人來說,靈感是極其重要的,抽菸這個壞習慣便是由此養成,生活的壓力無法令馬克思集中精神進行創作,唯有香菸可以給予他寧靜,生活的貧困使得馬克思出外打工,那麼大量的創作就只能在深夜進行,為此馬克思常常通宵達旦的進行寫作,許多不良習慣使馬克思很早就患上了肺炎、肝炎等多種疾病。

  第三、妻子、女兒的相繼離世給馬克思帶來了沉重的心靈打擊,那種悲傷不斷地折磨著他的精神。

  馬克思和燕妮的愛情故事

  馬克思與燕妮是青梅竹馬的兒時玩伴,兩人相識之時馬克思剛4歲,燕妮也才8歲,在童年兩個人之間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燕妮出生於一個德國貴族家庭,其父親是一個商人,家中十分富有,燕妮從小便接受到極為良好的教育,曾經獲得“特里爾舞會皇后”的稱號。而馬克思的出身相比之下就顯得極為平庸了,馬克思的父親只是一名法律學家。

  馬克思和燕妮的愛情,一開始是極為艱難的,來自於家族的阻擾致使兩個相愛的人不能在一起,燕妮為了能夠成為馬克思的妻子,苦苦等待了七個年頭,在這七個年頭裡,燕妮和馬克思極少能夠見面,兩人之間只能通過書信取得聯絡。公元1843年,這兩個相愛的人終於成婚,並相守一生。

  婚後,燕妮不僅成為了馬克思的妻子,更成為馬克思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在馬克思完成草稿後,燕妮便負責謄寫馬克思的手稿,糾正其中的錯別字。雖然婚後的生活極為貧困,但馬克思與燕妮卻相互扶持最終白頭到老。

  為什麼西方國家反對馬克思

  這主要決定於馬克思主義思想在全世界的實踐情況。馬克思主義思想在全世界具有很高的地位,但是它的實踐效果並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在西方。

  十八世紀以後,西方的工業革命基本上已經完成了,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這時候許多新思想應運而生。馬克思主義思想就是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產生的。但是一種新的思想的誕生並不代表所有國家都能夠適應。十九世紀二十年代,讓人望而生畏的經濟危機與戰亂逐漸讓西方工人階級產生覺醒的意識。西方各地逐漸掀起來大量工人階級解放運動。隨著二戰的結束,西方的經濟空前發展,馬克思所預想的階級矛盾並沒有發生,取而代之的是中產階級的大量出現,於是西方政府也開始注重社會貧富差距問題,工人階級力量漸漸消失。

  西方為什麼反對馬克思主義的另一個原因是馬克思主義思想作為一個整體在西方世界失敗了。中西方的歷史發展狀況不一樣,思維土壤也是不一樣的。許多國家效仿西方國家的西方民主制度,結果往往不盡人意。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國家在全世界範圍內僅僅只有中國,越南等少數國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中國取得的發展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其他幾個國家都在積極模仿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並且實行積極的改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