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詩人朱熹的相關資料

  朱熹是中國傳統思想史上,承上啟下的儒家集大成者。是南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思想家。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詩人朱熹的相關資料介紹,希望對你有幫助!

  宋朝朱熹生平簡介

  朱熹,字元晦,號晦庵,世稱朱文公,他是南宋時期的人,是南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思想家。出生於1130年,享年70歲,是福建尤溪縣人。他的父親在沒有生他之前去卜卦算前程,算命的是這樣回覆他的:你啊,貧富都這樣,但是你生的兒子堪比孔子。他的父親就回去了,第二年生他的前一天家門前的兩座大山起火反而呈現祥瑞之兆,便給他取名熹,意為喜火的意思。

  朱熹從小就有過人之處,作學問總會問到根處。四歲時指著天上的星星問他父親星星屬於哪裡的?他父親說是屬於天。他又問那麼天屬於哪裡?他父親矇住了。兒童時期有他父親悉心教學,不過朱熹的父親在他十歲時就過世了,把他託付給自己的朋友照顧。他父親的朋友對他們一家人很好,還在自己的住處旁特意為他們一家人蓋了一座房子,方便照顧。

  朱熹父親朋友對他的影響不少,他接觸了佛、道、儒學。成年以後考中進士做了官,當了幾年官發現目前朝廷推崇的文化使人懶惰,朱熹就棄官拜名人為師尋找超脫之道。他辦了很多的學校,同時專研學問,是第一個把四書結為一體的人。他還創造了理學,他的理又可以解釋為太極。他還寫了很多警示後人如何讀書的金玉良言,這些在他的詩詞中都可以看出。朱熹有聖人之風,被稱為另一個孔子。

  朱熹近思錄主要內容

  《近思錄》是淳熙二年依朱熹、呂祖謙兩人的理學思想體系編排而成,全面論述了理學思想的主要內容,從修身、齊家再到治國平天下,都進行詳細的闡述,囊括了在此之前理學學派大家的思想。

  宋孝宗二年,呂祖謙與朱熹二人在寒泉精舍討論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等人的著作,感慨他們學識淵博,但是對於初學者來說,不容易把握其中的要義,所以從中精選了622條,著成了《近思錄》。《近思錄》分為14卷,其中“近思”二字來源於《論語》“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朱熹給此書取名的用意在於,把《近思錄》當做學習二程等人著作的階梯,學會了他們的著作,才能進而的學會《六經》,防止一些學子好高騖遠。

  《近思錄》共有十四卷,六百二十二條,內容大致有“為學”、“致知”、“克己”、“教學”、“聖賢”、“家道”、“出處”、“治體”、“政事”、“異端”等。《近思錄》在理學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為傳播理學思想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代表了儒學發展的另一高度。其中記載周敦頤、二程、張載讀書經的方法,對於今天讀經具有啟發和借鑑的意義。《近思錄》中記載的教學方法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科學的教學方法,教學次序,以及在教學中當行和不當行的事情,對於今天的教育都有指導意義,借鑑的價值。

  朱熹故里是在哪裡

  朱熹故里尤溪是個美麗的地方,這是朱熹出生的地方,他對自己的故鄉懷有深厚的感情,曾多次回鄉探訪,並留下大量的墨寶。尤溪人受他的影響之大,文化底蘊深厚。因為他的名聲之大,來這裡尋找他的足跡和氣息的人不少,其中不乏大量的文人雅士。

  著名的南溪書院的北處的文山和公山之間還發生過關於他的一個神奇的故事。在他出生的前一天,文山起火了,接著公山也起火了。照理說起火應該是凶兆才對。可這火燒的奇怪,兩火交相輝映形成了一道非常美麗的奇景,天空被照得一片亮堂,百姓皆驚千古奇聞。第二天朱熹就出生了,他的父親就給他取名熹,意為喜火的意思,後人也因此稱他為文公。

  朱熹故里發生過這麼一段關於他的神奇的現象,朱熹對他的故鄉的感情自然也與眾不同。他的家鄉有一顆千年古樹沈郎樟,這棵樹的傳說與朱熹有關。他的小名叫沈郎,他兒時親手栽種這棵樹,後來長成參天古樹,便被大家取名為沈郎樟。他的故鄉之人愛護這棵樹,猶如對朱熹的敬重。朱熹故里還留有大量關於他的傳奇故事,弘道門中留下了朱熹刻苦讀書感動上蒼滿園桃花再度盛開的景象,文公祠讓我們又看到了朱熹故里之人對他的懷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