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物素描質感

  質,是指物體的物質屬性。不同的物質給人以不同的視覺感知,這就是質感。如陶罐的粗糙,玻璃的光潔,絲綢的柔軟,金屬的堅硬等。以下是有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A、無光物體的質感表現

  無光物體如砂鍋,陶罐、缸缽等陶質用品,以及纖維製品中的粗布、毛呢等,其質地粗細適中,反射光不強,高光不明顯,除深色無光物體外,明暗變化的規律顯示卻比較全面。

  陶製品的質感表現

  陶製品的質地一般較為粗糙,宜用稍軟的鉛筆以粗鬆的線條鋪色調,中間色調變化豐富應著力刻畫。深色陶製品暗部及光較弱,應注意處理暗部色調的虛實關係。畫暗部色調時要分層加色,用力不宜過重,避免形成筆跡反光而影響質感的表現.

  布類、呢料的質感表現

  布類一般以多層次的線條,在反覆排列中組成富於變化的色調予以表現。布紋的明暗層次不宜一次畫到位。否則易顯單薄和生硬、要特別注意布紋的結構關

  系和因轉折而產生的色調虛實變化,這往往是布料的粗細,厚薄等質地表現的關鍵所在

  呢料與布料相比較顯得厚而重,質地較粗,反射光弱,其紋理轉折特別給人以厚重感。深色呢料明暗的反差弱。表現呢料質感一般多用軟鉛筆,線條粗鬆,依靠線條的多次重複組織色調,並注意控制明度範圍。

  B、有光物體的質感表現

  有光物體指釉陶、陶瓷日用品、玻璃器皿、金屬製品等。一般來講,有光物體表面密度大,透光性弱,反射力強,因此對光源極為敏感。高光是光面物體最重要的視覺特徵,高光的高度一般都很強,但由於物象的形體特徵。固有色的明度差異等,因此在其高度,形狀及虛實關係上,都呈現微妙的變化,這些變化同形體的塑造、質感的表現,有著密切的關係。

  釉陶與陶瓷的質感表現

  畫釉陶和陶瓷物體一般開始用較軟的鉛筆鋪色調,適當地用布擦拭,再用較硬的鉛筆深入刻畫,以表現質地的密度和堅實感。表現高光要注意其位置。形狀和明度。位置與形狀不準,會破壞物象的造型;明度把握不當,會影響其光潔度和質感表現的真實性。在深入刻畫過程中,線條要緊密,不宜“鬆”、不宜“跳”,以得質感表現.

  深色釉陶和陶瓷物體,高光與固有色形成強烈的反差。其暗部色調明度差異很小,要善於在有限的明度範圍內,表現其明暗層次,以利於形體的塑造。

  玻璃的質感表現

  玻璃器皿是光潔度度很高的物體。它能透光性,也有不全透光的質地,高光在不透光部分顯很特別明亮,其透光部分受環境色影響呈現微妙的變化。因其透明性,高光周圍的色調往往比背光部分的明度稍低。玻璃的透光力與反射力是成反比的,即透光力愈強,反射的明暗愈不明顯,反之則愈明顯,明確這一規律對把握玻璃的質感很有幫助

  金屬的質感表現

  光潔度高的金屬物體,對光具有高反射性質,其無論對光源或環境的散光,都能予以較充分的反射,因而無論是高部或暗部都可能出現高光,其形狀、位置和亮度也各不相同,但仍以對光源的反光最強。從整體上講,它仍有著明暗變化的一般規律,色階層次往往較為清晰。深入刻畫時多以硬鉛筆為主,線條要細膩,有力度。

  光潔度低的金屬製品,其質地粗糙,有重量感,高光很弱,甚至無高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