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手抄報字多

  清明時節風光好,陰陽兩界真奇妙,故人一去不復返,如煙往事莫忘了增良。你知道如何製作一份字比較多的清明節手抄報嗎?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供大家閱讀和參考。

  圖片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資料1:經典詩歌

  《清明節詩》

  我寫下家鄉,稻子;

  我寫下清澈的河流

  我寫下那水底游魚,

  我寫下那岸邊綠草

  我寫下夜裡點燈尋找愛情的女鬼

  我寫下奶奶和觀世音的傳奇

  一個人一輩子行善,最後就真的成了仙

  雖然她一直說還有未了的心願

  我必須得寫下這些,

  夢裡久久纏繞的鄉愁啊

  我必須從你簡陋的農舍寫出風景

  我必須從你貧困的脊樑寫出生命的剛強

  就像父親從田裡挖出金娃,

  我們都知道那是假的

  但他挖了一輩子,你能不信

  我必須得在清明節之前寫出這些

  祖墳已經遷移,我快說不出方言

  唯一沒變的姓氏啊,

  因你才保留我與母親的聯絡

  我必須在清明節把這些未盡的詩句

  對著北方的天空焚燒

  資料2:趣味故事

  清明又名“踏青節”,最宜外出郊遊。清明踏青的習俗,據考證起於唐,盛於宋,時人謂之“遊春”。唐、宋均是詩詞鼎盛的朝代,故留下了許多傳世之作。“詩聖”杜甫有“江邊踏青罷,回首見旌旗”的詩句流傳。張先有“芳草拾翠莫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的佳句,描繪郊野踏青遊人往來不絕,婦女乘春遊之際採擷花草,時已黃昏仍流連忘返的景象。“南國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歐陽修的這首《踏青》動靜結合,勾畫出人們遊春的動人場面。而宋代詩人吳惟信在《蘇堤清明即事》一詩中寫道:“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此詩形象地描繪了西湖春天美妙的景色,以及人們傾城遊春的生動場景。清末著名辛亥女傑、“鑑湖女俠”秋瑾女士17歲左右在長沙居住時,也曾作有關於“踏青”的詩詞數首,其中一首寫道:“西郊也為踏青來,攜手花間笑語才。昨日卿經賈傅宅,今朝儂上定王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