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吃動物性食物有哪些危害

  在日常飲食中,很多人為了追求口味或營養,可能會選擇生吃食物,認為只有生吃食物才不會破壞食物原來的味道和營養。但是,不是所有的食物都適合生吃,尤其是動物性的食物,那麼?下面小編整理了相關的資料,一起了解吧!

  ?

  1.寄生蟲

  生吃動物性食品的另一個常見安全問題就是寄生蟲。薑片蟲,寄生在肝中,可引起肝硬化、膽管堵塞等問題。

  很多人以為海水魚安全。由於海水是鹹的,就不會有寄生蟲。其實,即使是海魚做的生魚片,也不像你想象的那麼安全。實際上,海水魚也可能攜帶寄生蟲,同樣也有能力感染人類。其中,以異尖線蟲***Anisakis***最為臭名昭著,三文魚、大馬哈魚、金槍魚、海鱸魚、鱈魚、帶魚、海鰻、石斑魚、鯡魚、真鯛等等,都可能被它感染,如果不小心食用,將會發生感染。

  至於肉類,現在有好多人會吃用牛肉、豬肉刺身,被絛蟲感染的豬肉***俗稱米豬肉***或牛肉,如果不小心被食用,就會危害人體健康。這裡值得提醒的是,要避免吃一些「農家樂」自己屠宰的豬肉,這些未經檢疫的豬肉,其風險是未知的。

  2.致病菌

  生肉類和海鮮水產等動物製品,在加工、儲存及運輸過程中都有被致病菌汙染的風險。

  美國一項最新報告對2008~2012年發生的食源性疾病進行分析發現,引起食物中毒最多的四種致病菌分別是: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彎曲桿菌、李斯特菌。

  涉及的食物包括雞肉、牛肉、蔬菜、水果、乳製品等我們常見的食物。

  常見細菌汙染有生雞蛋上的沙門氏菌,生牛肉中的

  3.病毒

  食物中能夠令人患病的病毒主要有三大類:腸胃炎型病毒、肝炎型病毒及其他疾病型病毒。最最典型的是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感染,上世紀,上海暴發過一次甲肝流行,是因為食用未煮熟的“毛蚶”造成的,那次之後,“毛蚶”在流行病學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最近,又有媒體報道因吃用“海鮮姿造”造成甲型肝炎感染並至肝功能衰竭的事例。“海鮮姿造”是一種南方地區的典型吃法,它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吃法保留海鮮最鮮嫩的部分,有一句關於它的描述是這樣的:炸不如炒,炒不如蒸,蒸不如涮,涮不如生。然而,正是因為這種無知的吃法,造成了新一輪甲型肝炎的流行。甲型肝炎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是經由進食了被糞便汙染的食物和水源傳播,介貝類水產動物是傳播甲型肝炎的罪魁禍首。介貝類水產動物泛指所有有殼的水棲動物,一般可分為四類,即甲殼類***如蟹、小龍蝦、龍蝦和蝦***、腹足類***如鮑魚***、雙殼類***如蠔、蜆和扇貝***及頭足類***如魷魚***。這是因為它們經常生活在容易被汙染的海水中,可能攜帶甲型肝炎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對熱的抵抗力較強,在室溫條件下能在幹糞便中保持感染性長達30天,在60℃的水中,可以存活一個小時。所以,在吃海鮮的時候,如果加熱不徹底或者生吃被汙染了的海鮮,就有感染甲型肝炎的風險。不過,當水、食物被加熱到100℃時,大約5分鐘就可以將其中的甲型肝炎病毒全部殺死。需要強調的是冷凍、辣醬、芥末、煙燻、飲酒等都無法完全殺死有害細菌,只有充分加熱才可以。所以,吃的時候儘量加熱至熟透,最好不要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