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適合吃些什麼

  民間有補冬的習俗,天寒地凍,人體收斂潛藏,此時應進行適當的食補,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寒冷的冬季合理地調整飲食,保證人體必需營養素的充足,對提高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是十分必要的。那麼,冬季養生適合吃什麼呢?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歡迎參閱

  冬季養生適合吃什麼

  如何養胃

  避風塘雙椒蟹

  材料:梭子蟹一隻,蒜頭三兩,黑胡椒兩勺,花椒1勺,指天椒2個,魚露少許,油適量。

  做法:蒜頭剁成蒜蓉,指天椒切小塊,黑胡椒打碎,花椒打碎。梭子蟹斬塊,用布擦乾,撲少許生粉待用。油鍋燒熱後將蟹塊倒入,炸到表面幹水後撈起,瀝乾油。在油鍋裡倒入蒜蓉和指天椒碎,黑胡椒花椒碎,翻炒至蒜蓉成金黃色,倒入炸好的蟹塊,兜勻,加魚露少許吊味,即可。炸蟹要先用布或者廚房用紙將螃蟹擦乾,然後再撲少許生粉,可以讓蟹表面迅速幹身,而保持裡面肉的滑嫩。

  如何補腎

  腰果蘆筍炒蝦球

  原料:蝦仁、蛋清、胡椒、玉米澱粉、蒜片、薑片、腰果、蘆筍、胡蘿蔔條。

  做法:處理好的蝦仁與蛋清、胡椒、玉米澱粉一起上漿,然後放沸水裡焯,或過一下油***過油更好吃,焯水更保健***。先把蒜片、薑片炒一下,然後再放腰果、蝦球和切成段的蘆筍和胡蘿蔔條,加鹽翻炒,最後放料酒、澱粉勾芡起鍋即可。

  功效:蝦能補虛養腎,且富含肌球蛋白,特別適合老年人、小孩等人群食用。腰果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蘆筍含抗氧化物質,胡蘿蔔有胡蘿蔔素,營養價值很高。

  韭菜雞蛋餅

  原料:韭菜40g、雞蛋1個、麵粉50g、胡蘿蔔30g、油適量、鹽適量、雞精適量、紅辣椒適量。

  做法:韭菜洗淨切碎,胡蘿蔔切碎。把韭菜,胡蘿蔔,雞蛋放入麵粉碗中。加入鹽,雞精調味。然後加入適量的清水攪打成為麵糊。平底鍋加少許油燒熱,舀入一勺麵糊成為小圓餅,然後上面擺放上兩片紅辣椒圈。小火慢慢加熱至兩面微黃餅熟即可。

  功效:溫中行氣,散瘀,補肝腎,暖腰膝,壯陽固精。

  冬季養生原則

  一、養宜適度

  所謂適度,就是要恰到好處。不可太過,不可不及。若過分謹慎,則會導致調養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勞作則怕耗氣傷神,稍有寒暑之異便閉門不出,食之惟恐肥甘厚膩而節食少餐,如此狀態,都因養之太過而受到約束,不但有損健康,更無法“盡終天年”。

  二、養勿過偏

  綜合調養要適中。有人把“補”當作養,於是飲食強調營養,食必進補;起居強調安逸,靜養惟一;此外,還以補益藥物為輔助。雖說食補、藥補、靜養都在養生範疇之中,但用之太過反而會影響健康。正如有些人食補太過則會出現營養過剩,過分靜養只逸不勞則會出現動靜失調,若藥補太過則會發生陰陽的偏盛偏衰,使機體新陳代謝產生失調而事與願違。

  三、保暖護陽氣

  冬屬陰,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洩津液。故冬“去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大雪節氣的特點是乾燥,空氣溼度很低。此外,衣服要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貼身,不使面板開洩汗出,保護陽氣免受侵奪。夜晚的溫度會更低,夜臥時要加多衣被,使四肢暖和,氣血流暢,這樣則可以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如感冒、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腦血栓形成等。

  四、起居宜早眠早起

  冬日陽氣肅殺,夜間尤甚,要“早臥遲起”。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

  大雪時節,萬物潛藏,養生也要順應自然規律,在“藏”字上下功夫。起居調養宜早眠早起,並要收斂神氣,特別在南方要保持肺氣清肅。早晚溫差懸殊,老年人要謹慎起居,適當運動,增強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

  五、日常應注意頭與腳的保暖

  呂妍表示,目前來看雖然大雪不寒,但日常還應注意頭與腳的保暖。因為頭為諸陽之匯,而寒從腳起,這兩個部位保暖好了,身體才能真正暖和,少生疾病。“保暖的重中之重是頭部,有研究發現,當氣溫處於4℃時,身體60%左右的熱量會從頭部流失,溫度越低,頭部損失的熱量越大。”呂妍說,現在出門戴帽子,對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尤為重要。

  六、改善心情多吃香蕉和燕麥

  今冬霧霾天不少,有可能讓人變得陰鬱,呂妍提醒,改善心情可多吃些“開心食物”,她推薦的是香蕉及燕麥等穀物。香蕉所含有的泛酸等成分,是人體的“開心激素”,能減輕心理壓力,排解緊張與憂鬱;燕麥等穀物中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B族維生素,可維護神經系統穩定,增加能量代謝,對抗壓力、抗抑鬱也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