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銅鎖收藏價值

  古代銅鎖發展於5000年的歷史長河,發展於漢代,昌盛於明清。那麼古銅鎖有收藏的價值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第一,歷史研究價值。鎖具的歷史十分悠久。最初,人類只是簡單地把個人貴重財物用獸皮包起來,外面用繩索牢牢捆縛,最後在開啟處打上特殊的繩結。這種緊緊捆死的繩結,只能用一個叫“錯”的工具才能挑開。最早的鎖是木製的,構造極為簡單,不能防盜,只是作為一種象徵性的鎖。中國的金屬鎖發明於漢代,為***結鎖。宋代多為鐵鎖,到了明清,銅鎖成為家家戶戶的生活必需品。作為一種生活常用品,不同材質、不同工藝的古鎖記錄了不同時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一些特別造型、特別花紋的鎖具還記錄了當時的民俗風情,從這個角度來講,古鎖極具史料研究價值。

  第二,藝術價值。愛美是人的天性,歷來我國古代的工匠在製作器物時,都不會忘記在實用的基礎上將藝術的元素注入進去。鎖具也不例外。吳啟勝就收藏了很多形神兼具的牛鎖、龜鎖、蟹鎖、蛙鎖、琵琶鎖……把一定的造型引入到鎖具的設計中,使之增加了實用性之外的文化內涵,而且尺度適宜、結構合理、造型生動、裝飾富麗,無不包含了審美的意境。除了造型,很多鎖具還使用了平雕、透雕、鏤空雕、鏨花、鎏金、錯金、包金、鍍金、鑲嵌等各種工藝。精湛的工藝、優美的造型使鎖具本身就成了一件藝術品。

  第三,文化價值。中國傳統鎖具還蘊藏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如新娘出嫁時在嫁妝箱上用“十二生肖鎖”,做壽時用“福祿壽喜鎖”,為小孩過生日時用長命鎖……吳啟勝說自己的收藏中有一個蛙嘴中銜著一枝蓮花的青銅鎖,是妻子送給做官的丈夫的,寓意為“親蓮***清廉***”。這些鎖不僅從文字上、圖案上,甚至造型上都含義深刻。把玩這些鎖具,體會古代技工的匠心,成了吳啟勝平時休閒的一件樂事。

  古銅鎖收藏本屬於雜項收藏中的一種,但是近年來隨著其收藏價值的不斷升溫,各地的古玩市場上漸漸出現了專門經營古鎖的攤位,古鎖收藏現在已經慢慢形成自己的市場。作為一個新興的收藏門類,市場價位也還處於低端,目前收藏投資古鎖具的人也還不是很多。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收藏投資愛好者對古鎖的關注,古鎖的價格也一路水漲船高。

  一把普通鎖具的價格較10年前已經上漲了5-7倍,而那些工藝精湛、複雜的精品則上漲了10倍不止。吳啟勝10年前花了500元買了一把造型逼真的清代龜形銅鎖,現在市價早已超過了5000元。

  由於古鎖既有收藏投資價值又有史料研究價值,而現在也正是進入古鎖具收藏的最佳時機。因為現在古鎖的收藏價值才剛剛被挖掘,一般來說價格比較低,升值空間大。而且此類收藏正處在起步階段,收藏的人少,也容易收藏到精品。

  古銅鎖收藏鑑別方法

  一直以來,銅鎖,特別是“紹鎖”佔據著收藏市場非常重要的地位。與木鎖、鐵鎖不同,銅鎖在收藏市場上擁有不少“粉絲”。

  金屬鎖具發明於漢代,為***結鎖。據行家介紹,古銅鎖的欣賞價值較高,市場上仿品較少,如明代的三色銅鎖,清代的白鶴鎖、密碼鎖、暗門鎖、四開鎖、倒拉鎖以及人物、動物和文字造型的鎖具,都值得人們收藏。

  古代鎖具的型別分為***構造鎖與文字組合鎖兩大類。***構造鎖又分為廣鎖、花旗鎖、刑具鎖及首飾鎖,多為橫式鎖具,用於門、櫃、箱等。清光緒年間多產於紹興,又俗稱“紹鎖”。這些鎖大多為銅質,正面呈凹字狀,端面是三角形與長方形的組合。明代以前的廣鎖,端面呈長圓筒形。明清時期的廣鎖,端面上部呈三角形,下部呈斜方形。清代大多為黃銅,也有一些是雲南白銅與鐵質,端面上部與明清時期相同,下部呈正方形。

  傳統的鎖具中,有的形似一對鴛鴦,需兩把鑰匙同時開啟的“連環鎖”;有的要用鑰匙插入其中,對鎖連擊三掌才能開啟的“三巴掌鎖”等。筆者曾見過一把銅鎖,上面有5個文字,要想開啟鎖,需將這些文字對成五言絕句,詩句對正確,此鎖才會開啟。

  隨著拍賣市場一些精品屢屢創出天價,許多普通銅鎖的價格也在水漲船高,收藏者對於贗品要保持警惕。鑑別古銅鎖真偽需要掌握幾大要訣:一看銅質,有的銅鎖是鍍銅或是鎏黃;二看紋飾,真品摸上去感覺沒有凹凸感,如用化學方法“腐蝕”出來的圖案就有可能是仿製的;三看鎖的工藝,要看兩端是否有拼接痕跡,裡面的***是否焊接過,密碼鎖則要從雕刻的文字辨別其真偽。在收藏銅鎖時還要注意其鑰匙是否原配,具備原配鑰匙的銅鎖更具有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