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銅鏡收藏價值

  現在中國的古銅鏡收藏市場日漸活躍,有很多收藏者開始收藏古銅鏡。古銅鏡有收藏價值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2004年,中國嘉德***微博***推出民國時期北京著名收藏家關祖章舊藏銅鏡專場拍賣,143面銅鏡全部以高於預期的價格成交,其中一面“唐代脫銀庭院仕女遊樂圖銅鏡”以45.1萬元的高價成交,遠遠高於拍賣前的15萬元估價。在當時這被認為是銅鏡市場升溫的一個開端,其實作為一個專項收藏的門類,銅鏡算是一個有傳統的門類。但是由於我國對青銅器的交易有嚴格的法律控制,所以建國後銅鏡的收藏市場一直不是很受關注,但是從2004年開始,大家普遍認為這是一個相當有空間的投資的空間。

  確實從此,中國的古銅鏡收藏市場日漸活躍。2008年秋拍,中國嘉德的銅鏡專場中一件元代《纏枝花卉鏡》估價55至今70萬,就拍出了100.8萬元。事實上當時的價格在今天來看依舊是“地板價”,2004年8月,中國嘉德的一面“唐代瑞獸葡萄花鳥鏡”因鑄造工藝精湛,又是王公貴族所用,最後經過激烈的角逐以28.6萬元高價成交。時隔7年,另一方唐代“淮南起照”神獸鏡卻以563.5萬元成交。事實證明了其中的漲幅空間,而看見的是如果藝術市場依舊保持這個勢頭的話,銅鏡的價格相比較當代藝術等熱門門類有著更具有回報率的漲幅空間。

  這方唐代“淮南起照”神獸鏡是在2011年保利的秋拍中被拍出的。近幾年古代銅鏡頻頻在大型拍賣會上亮相併以高價成交的事實。2011年北京保利銅鏡專場拍賣攬集古代銅鏡160方,並以總成交額4487.6萬元結束全場交易。拍品7729號四乳神獸鏡以908.5萬元成交,奪得全場頭籌。

  該漢代銅鏡直徑20釐米,圓形,圓鈕,圓鈕座,鈕座外圍雙凸線方形界格,座周有四片三瓣組成的羽狀紋飾,指向界格四角。四角外各置圓座乳釘一枚,圍有連珠紋一圈,將鏡背分為四區,其間飾以青龍、白虎、蛟龍、奔馬四獸,淺浮雕而成。神獸造型各不相同,其中青龍回首擺尾,雙角細長,鬃毛根根可辨,刻畫極為細緻;白虎張牙舞爪,昂首前,身側似有一翼,威猛無比;蛟龍昂首闊步,頭生一角,龍鱗片片可數;戰馬奔騰,回首嘶鳴,揹負馬鞍,極為俊猛。四獸造型優美靈動,體態矯健,細微之處各有妙趣,極富動態之感。近緣處飾櫛齒紋一週,寬緣上為變形環繞的四神圖案。黑漆古,品相完美。

  畫像鏡在東漢中期異軍突起,三國時開始衰微,這枚銅鏡屬於其中的一種。畫像鏡題材多樣,主要有歷史人物、神人車馬、神人禽獸、四神禽獸等幾大類,本枚銅鏡屬於其中的四神禽獸類。畫像鏡因其在題材、主題、形象、結構、技法等方面的特殊性,既繼承了戰國秦漢以來的平面裝飾傳統,又開啟了稍晚興起的神獸鏡的高浮雕裝飾技法的先河,其承前啟後的角色在中國銅鏡發展史上獨具一格。

  我們上文提到的“淮南起照”神獸鏡以563.5萬元成交則名列本場第二。這方銅鏡直徑25釐米,圓形,圓鈕,圓鈕座,兩瑞獸口含彼此尾環繞鈕座,其外六邊形雙線凹面界格。內區飾六瑞獸,以雙線凹面界格相隔,外區飾駢體楷書銘文一週,譯為“淮南起照,仁壽傳名。琢玉斯表,熔金勒成。時雍炎晉,節茂朱明。援模鑑澈。用似流清,光無虧滿,葉不枯榮。”外圈飾十二生肖等圖案,此鏡造型獨特,紋飾複雜,製作精良,少見,極為精美。

  這方銅鏡屬隋代初唐時期“瑞獸銘帶十二生肖鏡”的範疇,即內區為瑞獸紋,中區為銘文帶,外區為十二生肖紋等紋飾。該鏡目前有十分相似的墓葬出土品。河南洛陽龍門上元三年***676***墓曾出土一面“淮南”銘瑞獸鏡,外形、佈局、紋飾和銘文與這面鏡子幾乎全同,但鏡殘,直徑24.1釐米,重1772g,體量及儲存狀況都不如這面銅鏡。遺憾的是,這座墓葬的具體情況不明,我們無從知道這面銅鏡的擁有者。

  瑞獸銘帶十二生肖鏡是傳世或出土的隋代初唐銅鏡中體量最大、製作最精的一種,頗值得關注。目前年代明確的以《宣和博古圖》收錄的武德五年***622***紀年鏡為最早,其內區為四神,可視為瑞獸的一種。與之相似的銅鏡在陝西、河南、湖南、廣西等地的墓葬中都有出土,但整體數量並不多,墓葬時代明確的均為初唐時期。這些銅鏡的尺寸重量、空間佈局、紋飾內容搭配基本相同,只在內、外區具體紋飾以及鏡銘內容上存在一些差異。

  銅鏡在我國有相當長的發展歷史,現在比較公認的是從齊家文化開始。但是銅鏡的價值並不是越古越值錢,公認銅鏡有三個輝煌的時期,分別為春秋戰國、漢代、唐代。其餘時期的銅鏡都無法與這三期相比,尤其是晚期的銅鏡,比如明清時期。

  古銅鏡收藏價格

  中國古代銅鏡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銅鏡的發展經理了早期***齊家文化與商周銅鏡***,流行***春秋戰國銅鏡***,鼎盛***漢代銅鏡***,中衰***三國、晉、魏、南北朝銅鏡***,繁榮***隋唐銅鏡***,衰落***五代、十國、宋、金、元銅鏡***等階段。古代,銅鏡與日常生活存在密切關係,是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但銅鏡又屬於精美的工藝品,製作精良,形態美觀,圖紋華麗,銘文豐富,因而銅鏡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上古鏡有大盆的意思,名字叫監。三代之初,監都是用瓦製成的。直到商代初年,才開始鑄造銅鑑。秦朝時期,才開始鑄造銅鏡,秦以後,再不用水作鑑。秦漢之後,鏡的使用更為廣泛,製作也愈加精良,質料有金、銀、銅、鐵等,其中以銅為最,也有鍍金銀的、背面包金銀的、或鑲嵌金銀絲的。隋唐之後,還出現帶柄的、四方的,花紋繁多。以玻璃為鏡子,直到明代末期才出現。清乾以後,玻璃開始盛行民間。直至民國初年,以銅為鏡之在少數邊遠地區存在。而銅鏡也從生活用具轉入收藏領域,併成為藏界的又一亮點,備受藏者關注。

  中國銅鏡拍賣源於2004年,中國嘉德拍賣公司首開收藏家關祖章藏鏡專場,在近十年裡,古銅鏡一直有著不俗的表現。2008年秋拍專場,估價55萬至70萬元的元代纏枝花卉鏡拍到100.8萬元,這也是首次出現價超百萬元的銅鏡。此後,古銅鏡便一發不可收拾,以黑馬之姿,馳騁拍場。2009年春拍的成交額為586萬元,其中隋唐十二生肖四神鏡拍至112萬元。2010年,唐代海獸葡萄鏡以700萬元成交,也打破了銅鏡拍賣的紀錄,而2011年初又以2500萬搶救回唐代海獸葡萄鏡,此鏡也成為古銅鏡中的王者,精美程度令人歎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