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到敦煌旅遊攻略

  敦煌自古以來就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一度頗為繁華,周邊石窟寺亦頗多。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一篇敦煌的旅遊攻略。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敦煌景點分為東西兩線遊覽,東線主要景點是莫高窟和鳴沙山,都距敦煌市區較近,路程在1-2小時之間。西線長約300km,往返7-8小時,蒼涼與悲壯之感是敦煌西線旅遊的特點。

  敦煌必去景點:

  1、鳴沙山:位於敦煌市南6公里的沙鳴山北麓,因沙動有聲而得名。古稱“沙角山”、“神沙山”。

  山由流沙積聚而成,東起莫高窟崖頂,西接黨河水庫,東西綿延40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最高海拔1715米。整個山體由紅、黃、綠、黑、白米粒狀沙粒堆積而成,五色沙粒細軟滑圓,隨足頹落,經宿風吹,輒復如舊。山形美觀,峰如刀刃,遠看連綿起伏,如虯龍蜿蜒。遇摩擦振動,便會殷殷發聲,輕若絲竹,重如雷鳴。故“沙嶺晴鳴”為敦煌“八景”之一。

  自古歷來水火不能相容,沙漠清泉難以共存,但在鳴沙山中,卻能看到沙漠與清泉相伴為鄰的奇景。月牙泉被鳴沙山環抱,長約150m,寬約50m,因水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這是鳴沙山景區最著名的地方,充滿了色彩和生機,宛如大漠羌笛聲中的一段江南牧笛聲,婉轉清揚,歡快靈動。

  2、月牙泉: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的鳴沙山北麓。古往今來以“山泉共處,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觀著稱於世,被譽為“塞外風光之一絕”,1994年被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月牙泉位於鳴沙山北麓,處於鳴沙山環抱之中,東西長300餘米,南北寬50餘米,水深約5米,泉形酷似一彎新月,故名月牙泉。古稱“沙井”,又名“藥泉”,一度訛傳“渥窪池”,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積0.88公頃,平均水深3米左右,水質甘冽,清澈如鏡。泉被鳴沙山四面環抱,但並不為流沙所掩,始終碧波盪漾,清澈見底,久雨不溢,久旱不涸,泉內星草含芒、鐵魚鼓浪,山色水光相映成趣,風光十分優美。它的神奇之處就是流沙永遠填埋不住清泉。

  3、莫高窟:莫高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俗稱千佛洞,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東方盧浮宮”,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莫高窟由敦煌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和莫高窟實體洞窟兩部分組成。

  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近代以來又發現了藏經洞,內有5萬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專門研究藏經洞典籍和敦煌藝術的學科——敦煌學。但在近代,莫高窟受到盜竊,文物大量流失,其寶藏遭到嚴重破壞。1961年,莫高窟被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前往實體窟之前可在數字展示中心內觀賞主題數字電影《千年莫高》和球幕電影《夢幻佛宮》,兩部電影分別介紹了莫高窟的千年歷史,讓觀眾如臨窟內。

  4、玉門關:始置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定河西四郡之時,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漢時為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玉門關又稱小方盤城,建於公元前111年左右。為絲綢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位於敦煌城西北90公里處戈壁灘中。關城為正方形,黃土壘就高10米、上寬3米、下寬5米的城牆儲存完好,東西長24米,南北寬2***米,面積633平方米,西北各開一門。當時玉門關,駝鈴悠悠,人喊馬嘶,商隊絡繹,使者往來,一派繁榮景象。登上古關,舉目遠眺,四周沼澤遍佈,溝壑縱橫,長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楊挺拔,泉水碧綠。紅柳花紅,蘆葦搖曳,與古關雄姿交相輝映,使人心馳神往,百感交集,懷古之情,油然而生。

  5、漢長城遺址:始建於漢武帝元狩二年***前 121年***,止於太初四年***前101年***。西起今敦煌市西端的灣窯墩,沿疏勒河經後坑子、玉門關、大月牙湖,由三個墩人安西,過西湖、望火堡、布隆吉、橋灣,穿玉門市北石河沿岸,進金塔後沿弱水北通居延。另一路從金塔順黑河經高臺、臨澤、張掖、山丹,過永昌、民勤、武威、古浪、永登等地,渡黃河人寧夏。在甘肅境內全長1 000餘公里。漢長城是漢代河西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西漢王朝構建河西乃至整個北方防禦工程的歷史縮影。雖經千百年來的風雨剝蝕,仍然巍然屹立在戈壁荒漠中,堪稱中國儲存最為完好的漢長城之一。

  6、沙州夜市:是敦煌旅遊精品線路上的一個重要旅遊景點。位於敦煌市陽關東路,是敦煌市最大的夜市。 這裡以其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民俗風情,被譽為敦煌“夜景圖”和“風情畫”。隨著沙州市場夜市服務設施不斷完美,服務專案的豐富多彩,敦煌沙州夜市越來越受到中外遊客的青睞。尤其是近年來敦煌風情城的建成,沙州夜市和風情城連成一片,遊客可以從四面八方進入沙州夜市觀光遊覽。沙洲夜市劃分為風味小吃、工藝品、“三泡臺”茶座及農副、土特產品五大經營區域。在“三泡臺”茶座區,可以悠閒自得地品茶休息;風味小吃區有臊子面、漿水面、餡兒餅、羊肉串等各色小吃,令人垂涎;農副土特產區有”李廣杏、鳴山大棗、紫胭桃、香水梨、白葡萄、黃河蜜瓜等,更使人滿口生津。最引人注目的是市場門口的100多個工藝品攤位,沿街一字排開,敦煌特有的水晶石眼鏡、水晶石首飾、玉石白駝、敦煌絲毯、塑像、壁畫複製品及夜光杯、旅遊書籍等琳琅滿目。

  7、反彈琵琶雕像:是敦煌市的標誌,位於市區正中心的環島花壇處,敦煌市就以該環島為十字中心,向四方分散出市區的主要道路,南北向街道命名為沙洲路,東西向名為陽關路。 雕像通高約5米,姿態婀娜,體形豐滿,女舞神慈眉善目,重心放在右腳,左腿提起,琵琶背朝前置於身後掌心朝上反彈。該雕像是根據敦煌壁畫中的其中一幅——中唐112窟中的《觀無量壽經變》內的“反彈琵琶”所制,該壁畫同飛天並稱敦煌樂舞壁畫中的兩大代表作,舉世聞名,是敦煌藝術中最優美的舞姿。《西方淨土變》中寫,伎樂天伴隨著仙樂翩翩起舞,舉足旋身,使出了“反彈琵琶”絕技時的霎那間動勢。她神態悠閒雍容、落落大方,手持琵琶、半裸著上身翩翩翻飛,天衣裙裾如游龍驚鳳,搖曳生姿,項飾臂釧則在飛動中叮噹作響,別饒清韻。

  8、敦煌研究院陳列中心:全稱為“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是我國唯一的石窟類文物保藏陳列機構,佔地面積兩萬多平方米,由日本政府無償援建,於1992年2月開工,1994年4月落成,同年8月21日正式開館。該中心內設錄影演播廳和三個展區,敦煌石窟藝術的精華和發展歷程的概況在此得以展現。第一展區是8個原大複製洞窟,它們是敦煌莫高窟十六國時期的第275窟、西魏第249窟和第285窟、隋代第419窟、初唐第220窟、盛唐第217窟、元代第3窟和安西榆林窟中唐第25窟,均屬各時期的傑出代表窟,展現了自十六國至元代一千年間敦煌石窟藝術的風采。第二展區是敦煌石窟文物陳列,展出敦煌石窟出土的文物精品。第三展區位於中心展廳二樓,為機動展區,可以舉辦各種展覽和專題文物陳列。

  9、河倉城:俗稱“方盤城”,位於敦煌西北90km處的戈壁灘中,建於西漢,到魏晉時一直是長城邊防儲備糧食的重要軍需倉庫。從今日聳立的窗洞牆體來看,建築當初的雄偉之勢依然可以想見。蒼涼、廣袤的戈壁風光,和歷史感十足的滄桑的建築遺存,在這裡拍出的片子具有更濃烈的歷史感和蒼涼美。 河倉城南向北,夯土版築,呈長方形。東西長約132米,南北寬約17米,殘垣最高處6.7米,城內有南北方向的兩堵牆,將其隔為相等並排的三座倉庫。每庫向南開一門。四壁多已頹塌,只有北壁較為完整。牆壁上下置三角形小洞,上三下五,間隔距離交錯相等,可能是能風設施。外圍的東、西、北三面加築有兩重圍牆。第一重尚破有斷牆,四角有土墩建痕跡。第二重僅存北面土墩痕跡。

  10、雷音寺:位於敦煌市至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區公路的左側,距市區約4公里。傳說古時在月牙泉附近有雷音寺,後被風沙所埋。***,由國內外佛教團體和敦煌市佛教協會捐贈,重建了雷音寺。1991年6月落成開光,並對遊人開放。是敦煌市規模最大的佛教活動場所,初一、十五香客絡繹不絕。整個建築坐南朝北,依山取勢,寺院重疊,以集中、緊湊、高雅著稱。設計以中軸線展開,橫向左右對稱,逐次延伸、升高、平地、高臺渾然一體。寺院顯得非常莊重巨集偉、氣勢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