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散文老貓讀後感

  《老貓》這篇散文主要講述了季老在北大先後養了四隻貓的故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篇一

  動物可以說是人類最好的朋友。一遍又一遍讀著季羨林先生寫的《老貓》這篇散文,我深深地被文中人與動物之間產生的深厚的感情所震撼與感動。

  季羨林先生酷愛貓,他曾養過兩隻貓:凶猛的虎子和溫柔的咪咪,這兩隻貓雖然性格截然不同,卻能和諧相處,“守望相助”。而人與貓之間美好的感情更是在彼此之間互相關心、照顧、信任贏得的。季羨林爺爺和它們一起住、一起樂,總給貓們準備它們愛吃的雞骨頭、魚刺,甚至到最好的店裡買魚肉給它們。

  我相信這樣一個微小的舉動卻會讓貓們感恩一輩子。虎子是隻普通的貓,卻能像小狗一樣守護著主人,真是情意深深,忠心耿耿,而它們的“天真無邪,率性而行”,更讓季羨林爺爺感到了生活的快樂。

  讀了《老貓》這篇文章,我也想到了現在的人類,我們有時不能像貓這樣團結友愛、和平共處,經常有子女們為了爭奪遺產而反目成仇;不能像貓們能分享快樂,而用汽油點燃公共汽車來發洩自己的不良情緒;也不能貓這樣忠心耿耿,一個水廠老闆為了私利而貪汙兩億元。。。。。。

  動物有感情,動物也有真心,會用自己的力量來回報善良對待它的人。四名探險家途中偶遇一隻飢餓的狗,給了他一個肉丸。結果這隻狗竟然跟隨探險家們走了100英里千辛萬苦的路程!一個肉丸對我們來說是多麼微不足道,卻給動物一次生命,讓動物對我們不離不棄。

  但是,有些人對動物是令人髮指的。在過去的3年來竟然有6萬頭大象被屠殺!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有些貪婪的人只是為大那物件牙!這們的屠殺讓大象數量銳減,現在僅存約50萬頭。不僅如此,現在的老虎也在遭受著滅絕的厄運:目前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華南虎,現在人們竟然無法找到它的活體!如果一直這們不斷地砍殺下去,動物們就會對人類十分懷恨,人類與動物彼此之間更加陌生的,更加冷淡,地球就不會生機勃勃的,這將會是一個多麼恐怖的悲劇啊!

  讀了《老貓》,我心中情不自禁地人類發出呼籲:親愛的人類,動物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如果缺少了這些可愛的生靈,地球將會多麼冷清啊!請保護人類的好朋友--動物,珍惜彼此之間美好的友誼吧!

  篇二

  死亡是我們人類以及動植物都避免不了的。死亡我們不能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人生,在有限的生命裡,創造出無限的價值。季羨林寫的《老貓》就講述了這個道理。我們先看看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吧!

  季羨林先生養了一隻叫虎子的普通貓和兩隻波斯貓。這兩隻波斯貓與虎子非親非故,但虎子還是把他們當自己的兒女對待。這兩隻波斯貓中,其中一隻叫咪咪。咪咪臨死前的時候,去了一個神祕的地方。因為大部分的貓都會這樣做,他們不想讓主人看見自己的屍體,不想讓主人因為失去自己而痛苦。

  讀完這篇文章,我才知道貓也是一種很有靈性的動物。也難怪季羨林先生都把這三隻貓當成家庭的一份子啦。從虎子和咪咪的身上,我也能學到很多東西。咪咪為了不讓季羨林先生傷心,而在臨死前就去了一個他找不到的地方,把歡樂永遠流了下來,它死而無憾。

  季羨林先生生前為文學方面做了很大的貢獻,而他到了晚年也沒有放棄自己的工作,還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中國的文學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即使現在他已離開了我們,但我們永遠都敬佩他,可以說他一生無悔。

  人總是避免不了死亡,既然無法改變,那我們能改變的是人生價值。要知道,只有發揮自己的特長,併為之努力奮鬥,才能使自己有價值,不要使自己留有遺憾。

  篇三

  今天,我讀了季羨林老先生寫的散文《老貓》後,十分感動。

  這篇散文主要講述季老在北大先後養了四隻貓的故事,這些貓隨著年齡的增長,都一個個陸續衰老死亡了。文中,季老很明確地表示自己讚賞貓死亡時的做法,即把自己藏在一個別人找不到的地方,靜靜地等待死亡的到來。因此季老希望在自己大限到來之際,也能像貓一樣悄無聲息地離開世界。而且季老認為人總是要死的,他在散文中這樣寫道:“一個人早死幾個小時,或者晚死幾個小時,甚至幾天,實在是無所謂的小事,絕影響不了地球的轉動,社會的前進……”讀到這裡,我不禁感慨:季老對死亡是多麼地淡定自若呀!

  文中,季老對小動物的愛護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季老養的一隻波斯貓,臨死前由於患病導致經常性的小便失禁,於是他書房的桌子上、椅子上、沙發上,都經常灑滿了貓尿,甚至老貓還經常把尿撒在季老正在寫作的稿紙上。但是不管老貓怎樣“胡作非為”,季老都始終謹遵自己定的一條戒律——決不打貓一巴掌,在任何情況之下,也決不打它,面對家人的嘲笑,他置若罔聞“全等秋風過耳邊”。如果換作我的話,肯定會把那隻貓先痛打一頓,然後扔到一邊之後三四天置之不理。這就是季老對小動物的一片博愛善良之心啊!

  這篇散文讓我對季羨林大師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它對小動物的關愛之情和他的“生死觀”更是讓我讚歎不已。我因此又對這位剛剛逝去的一代大師有了更深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