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賽中關於質詢答辯的技巧

  質詢是一種藝術。它就如同要你將繩索套在被傳喚來傷害你的證人身上,使他被你控制,反過來幫助你。許多辯手都曾經因為提出不當的問題,而在質詢中遭到重創。在各種發言階段中,經驗不足的辯手最感到困難的通常就是質詢階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一質詢的準備

  出色的質詢相當程度需要依賴臨場反應,但這絕不表示質詢無法準備。透過“逆向思考”和“打造地基”,多數質詢都可以在上臺前準備妥當。

  逆向思考

  在分析立場的過程中,辯手應該已經對哪些爭議點有機會發展為“可能議題”有了基本概念,質詢的準備應該以這些可能議題為重點。例如在“大學生創業利大弊大”的辯論中,針對我方主打的“大學生創業即使失敗,仍將增進其挫折抵抗力”,以及對方可能主打的“大學生創業會造成課業分心”等議題,辯論隊伍都應該設計好質詢題目;如果場上確如意料中的出現了這兩個議題,就可以使用事先備妥的質詢來回應。

  換句話說,事前的準備工作做得越充分,猜中的議題越多,質詢就越可以依賴事前的準備情況,而不必只靠臨場發揮。因此,準備質詢題目時,辯手不應該從“我要怎麼問,問什麼”的“問題設計”開始,而要先思考“我要問出什麼”,也就是先想結果,再想題目。這種由結果倒推問題的準備方式,就是所謂的“逆向思考”reverse thinking。

  一般而言,對攻防而言越重要的議題,也就是對質詢而言越主要的主題,質詢時辯論隊伍攻擊對手立論和防禦本方立論的重要工具。 打造地基

  接下來辯手要思考怎樣問出自己要問出的東西。前面說過,辯論或者論證的基本過程是透過雙方都同意的事,來使對方承認他原本不同意的事由“第一共識”找“第二共識”。因此最好的論證擁有三大組成要素:1、無可否認的根據;2、無從推翻的“推論”,因此產生3、無可迴避的主張。 簡單的說,主張的“大樓”必須建立再根據與推論的穩固“地基”之上。而質詢就是打造地基ground building的有效手段。 舉例來說,如果我方統一“大學生創業回造成課業分心,因此弊大於利”的方式,是“很多事情都會造成大學生分心,因此造成分心不構成弊大於利的理由”,這個我方主張就是要試圖構建的大樓。而要怎樣使對方接受這個主張呢?類比論證使一個可能的方法。我方如果以交男女朋友、打球與參加社團做類比,強調這些事情也會使大學生分心,但卻不被認為弊大於利。辯手可以這樣問——

  問:對方辯友,請問您有沒有女朋友?

  答:有。

  問:請問您交女朋友是不是會花時間?

  答:我懂得時間分配。答辯者打算逃脫

  問:那請問有沒有大學生會交女朋友交到無法兼顧課業?質詢者不為所動,繼續以其它大學生為物件進行追問

  答:這不一樣……答辯者回避問題

  問:請回答我的問題,有沒有大學生會因為交男女朋友而耽誤課業?質詢者不為所動,再次追問同樣問題

  答:呃,有可能,但是……獲得對方承認類比

  問:謝謝你,我得到我想要的答案了。

  在打造地基時,質詢者最常用的就是“類比論證”。如果對方無法否認類比,又無法證明二者“不能類比”,他將就無法迴避主張——交男女朋友利大於弊。如果交男女朋友、打球、參加社團這些多數人不認為弊大於利的事情,依照對方的邏輯都屬於弊大於利,其辯論的外部連貫性就將受到重傷。

  所謂“絕不能問不知道答案的問題”,指的經常就是以對方無法否認的事情作為質詢的地基。“有沒有大學生會因為交男女朋友而耽誤課業”,在一般人的“已知”答案中顯然是“有”,因此對方無法否認。除了一般人的已知,對方自己說過的話他們也將難以否認,同樣可以作為質詢的基礎。例如:

  問:您剛才是不是提到“刑罰教育犯罪者的目標重於報復的目標?”他們自己說過的話,這是很難否認的

  問:所以當二者衝突的時候應該以教育目標為優先嘍?這是同一說法的重複,同樣難以否認

  問:請問您,如果有一位盜竊犯已經服完所有刑期報復目標完成,並且未再觸犯任何法律,您方是否一定要讓他出獄?這時有兩種可能的答案,質詢者推測他會答“是”,但如果他回答“不是”,將發生自相矛盾,對質詢者更有利 問:請問他是不是可能還沒改過教育目標未完成?因為這個問題的“強度”很低可能,對方將很難不回答“是的” 問:那麼您方為什麼要讓他出獄呢?這是逼對方啞口無言的問題,對方回答不回答都將暴露矛盾

  在設計系列問題打造地基時,“耐心”非常重要。若能達成質詢效果,即使延長系列問題的數目也無妨。

  完成問題的初步設計後,辯手可以彼此扮演質詢者和回答者,來測試問題中是否有明顯疏漏,容易讓對方有可乘之機的地方。透過上述“心懷目標→打造地基→設計問題→問答演練”的準備過程,在比賽正式開始前,辯手們應該擁有重要議題方面的多套質詢題目,有備無患。

  二問題的形式

  在設計問題時,質詢者要知道自己可以使用的問題的形式。一般而言,質詢者最常用的問題形式有三:我問你答的一般問題,以及目的在“我代你答”和“你無法答”的特殊問題。

  一般問題

  一般問題general questions指的是尋求答辯者回答的問題,又可以安裝學生考試中的常見題型,分為是非題、簡答題、選擇題和申論題、在質詢答辯中,選擇題比較少見,簡答題偶爾出現,最常見的則是是非題和申論題。

  先來談是非題true or false questions。為了佔有主導權,質詢者應該多詢問這類題目,例如在上面的兩個例子中,所有的問題都是隻要求對方回答“是或不是”、“對或不對”以及“會或不會”的是非題。 如果遇到狡猾一些的答辯者,可能在是非題上回答“不一定”。這時質詢者不用驚慌,因為“不一定”代表的是“有時候是對、會,有時候不是對、會”,只要多追問一個問題就可讓這類答辯者無法逃避,例如——

  問:請問有沒有大學生會因為交男女朋友而無法兼顧課業? 答:不一定。

  問:您說不一定是不是因為有些人會,有些人不會?

  答:呃,對。

  問:那表示有人會嘛。 答辯者也可能作出“迉類問題不能用是或不是來回答”來答覆。有時這的確是質詢者的詢問內容不適合以是非題形式來提出,例如“請問核能發電是一種好的發電方式麼?”由於“好”價值詞的定義是相當模糊的,答辯者自然難以用簡單的是或不是來回答。但有時這仍是答辯者試圖迴避,質詢者應該透過追問將它拉回來,例如—— 問:請問有沒有大學生會因為交男女朋友而無法兼顧課業?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