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彈琴峽題壁閱讀答案

  《清平樂·彈琴峽題壁》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寫的一首題壁詞,這首詞生動地表達了詞人“英雄寂寞”的情懷。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清平樂彈琴峽題壁》閱讀材料

  清平樂•彈琴峽①題壁

  納蘭性德

  泠泠②徹夜,誰是知音者。如夢前朝何處也,一曲邊愁難寫。

  極天關塞雲中,人隨雁落西風。喚取紅巾翠袖,莫教淚灑英雄。

  【注】 ①《大清一統志•順天府》載,“彈琴峽,在昌平州西北居庸關內,兩山相峙,水流石罅,聲若彈琴”。②泠泠:水流聲。

  《清平樂彈琴峽題壁》閱讀題目

  ***1***這首詞描寫了怎樣的邊塞景象?有什麼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詞主要抒發了作者哪些情感?請簡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平樂彈琴峽題壁》閱讀答案

  ***1***描繪水聲泠泠、關塞入雲、秋風蒼勁,鴻雁低飛的邊塞景象,***2分***渲染蒼涼肅殺的氣氛,***1分***烘托作者行旅天涯的悲涼悽苦,***1分***為結尾抒情做鋪墊。

  【試題分析】這裡的“景象”略同於“意境”,即先抓住詩中的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再點明意象所營造的氛圍特點,最後還要點出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這是該類題目答題的一般套路。所謂“作用”一般是從內容和結構兩個方面,但估計考生在回答“結構”方面的作用好像無從下手,這與題目設定不夠明確有關。

  ***2***抒發了知音難覓的苦悶、關塞行役的艱辛、背井離鄉的無奈、英雄失路的落寞及對朝代興衰的感嘆。***每點一分,答出四點得滿分。考生能讀出知音難覓、離鄉背井、壯志未酬、前朝如夢、邊愁難盡等基本意思的,即可給分。***

  【試題分析】情感的把握是以真正讀懂詩歌為前提的,這還涉及到作家作品相關背景知識,儘管高三學生可能讀過納蘭性德的作品,但還是知之甚少的,所以只能從文字出發,仔細閱讀,並依據中國古典詩歌表情達意的一般方式去仔細解讀。考生還是能夠讀出知音難覓、離鄉背井、壯志未酬等基本意思的。

  《清平樂彈琴峽題壁》賞析

  此篇為行役塞上之作。詞中抒發了關塞行役中的“邊愁”及詞人的興亡之感。

  詞作由冷冷水聲起興。用“冷冷”形容流水的清脆悠揚,自是十分精當,化用了陸機《招隱詩》中的名句“山溜何冷泠,飛泉漱鳴玉”,也就十分自然。然而唐劉長卿曾作過一首《聽彈琴》詩,裡面也有“冷冷”二字:“冷冷七絃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可見這“冷冷”既可以形容流水,亦可以描述琴聲。此處詞人正是由潺潺的流水聲聯想到泠泠的琴聲,從而發出“誰是知音者”的疑問。

  “如夢前朝何處也,一曲邊愁難寫”,鳴琴一樣的水聲勾起的不僅僅是知音難覓的慨嘆,還有前朝如夢、邊愁難寫的無端意緒、種種悲感。至此,整個上闋,都是從聽覺上引來的愁情落筆。

  下闋轉而從視覺、從眼前景上進一步渲染這種愁情。“極天關塞雲中,納蘭只能與大雁”,“極天”言關塞之遠,“雲中”謂關塞之險,皆出之於誇張之辭。這樣險要的邊關之地,自然是極其寥廓遼遠的。“喚取紅襟翠袖,莫教淚灑英雄”,結尾二句,由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詞句“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化出,自然渾成,表達了難以名狀的孤獨寂寞的情懷,深切感人。

  該詞抒發了詞人關塞行役中的“邊愁”,並將此愁書於壁上。上片由水聲泠泠起筆,慨嘆知音難覓、前朝如夢,這是落筆於聽覺上激發的愁情。下片寫景後抒發感情,從視覺及眼前景更深層地渲染這種愁情,自然流暢,感嘆孤獨寂寞的情懷難以言明。全詞氣韻蒼涼,表達了詞人“英雄寂寞”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