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暴海嘯閱讀答案

  《狂暴海嘯》這篇文章著重介紹了地震與海嘯的關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狂暴海嘯》的文章閱讀以及相關的閱讀習題答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狂暴海嘯》原文閱讀

  ①初春三月,扶桑之國的櫻花正自南向北悄然綻放,而日本宮城縣以東 130 公里處的海底卻醞釀了一 場浩劫。北京時間 11 日 13 時 46 分,一場日本史上史無前例的巨震爆發了,僅僅三十分鐘後,高達 10 米 地驚濤駭浪便襲擊了日本北部數百公里的海岸。生靈塗炭,房屋化為碎屑。這場大地震與大海嘯把地球惡 意地“推搡了一下” ,就致使“日本平移了 2.4 米”。

  ②狂暴的海嘯是如何形成的呢?

  ③翻閱專業資料,可以看到,海嘯通常與地震形影相隨,海底地震帶便是它們的“故鄉” 。要使這位 “深居簡出”的海神現身,首先要有發生在海底的淺源大地震——震源深度在 0——50 公里且里氏震級大於 6.5 級,其中使海底地層拉張陷落或擠壓隆起的傾滑性地震比讓地層擦肩而過的走滑型地震更加危險, 本次日本發生的便是一次傾滑性地震。

  ④但就算以上條件都符合了,海嘯卻也未必會發生。地震專家告訴我們,強烈的地震波雖能導致山崩 地裂,但水體不會像岩石那樣發生剪下運動,所以單純的地震波對海水影響十分微小,單看地震與海嘯是 不存在直接因果關係的,追本溯源,地震造成的海底下陷、隆升、塌方等帶來的大規模水體擾動才是引發 海嘯的“元凶” 。如 2005 年印尼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 8.5 級強烈地震,就沒有引發大海嘯。而印尼巽 他海峽一場僅 6.7 級地地震卻曾掀起過 35 米高的巨浪。專家解釋說,這就是因為前者震源比較深,雖然 -7- 震級很強,但海底地表上下錯動幅度可能比較小,因而無法擾動巨量的海水,故而“波瀾不驚”。

  ⑤根據多年的觀測,水深一般要達到 200 米才能出現較明顯的海嘯,要形成災害性海嘯則需超過 1000 米——能夠有足量的水體被擾動。 我們的渤海和黃海平均深度只有幾十米, 東海和南海深度雖然有所增加, 但近海百公里範圍內仍稱得上“水淺地平” 。這也就是為什麼剛剛發生的日本地震,對我們而言儘管震源 近、震級高,但我們的東海預報中心只發布了最低級別的海嘯藍色預警並隨即進行了解除的重要原因。海 嘯在日語中被稱為“津波”即“海港波浪” ,也從一個方面詮釋了這種天災與海岸地形有著密切的關係。

  ⑥除了與地震震級、 海岸地形等相關外, 部分專家還表示, 海嘯的發生與全球氣候變化也有關係。 2004 年 12 月 26 日造成三十餘萬人喪生的南亞大海嘯發生後, 中國國家氣候中心有關專家進行相關分析後指出, 這場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嘯與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關。

  ⑦目前,人類對地震、火山、海嘯等突如其來的災變,還只能通過預測、觀察來預警,儘可能的減少 它們所造成的損失,還不能控制它們的發生。因此每當環太平洋地區出現地震時,各國氣象部門都會對海 面情況進行嚴密監測,以確定是否釋出海嘯警報。當天日本地震發生後,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迅速向 20 各國家和數個太平洋島嶼釋出了預警.中國國家海洋預報臺也在第一時間表示,這次地震可能會在震中周 圍數百公里範圍內引發區域海嘯。但這些都未能引起日本政府足夠的重視。截至 4 月 27 日,日本政府公 布本次大地震及其引發的海嘯已確認造成 14517 人死亡,11432 人失蹤。

  ⑧回顧歷史我們還發現:全球地震海嘯發生區的分佈基本上與地震帶一致。破壞性較大的地震海嘯平 均六七年發生一次,其中約 80%發生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據地質專家講,由於太平洋板塊中部的大洋中 脊快速擴張,使得板塊邊緣與東西兩側的亞歐板塊和美洲板塊發生碰撞,海底地震發生後,就使得邊緣地 帶出現裂縫。這時部分海底會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會發生嚴重顛簸,就猶如往水中拋入一塊石頭一樣會 產生“圓形波紋” ,故極易引發海嘯。

  ***根據《中國國家地理》 《自然科學》等資料編寫***

  《狂暴海嘯》閱讀習題及答案

  20.本文著重介紹了____地震_______與_____海嘯______的關係,運用的說明順序是__邏輯順序____。

  21.第④段的劃線句,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並請聯絡上下文說明其作用。 ***至少答出兩種說明方法***

  “如 2005 年印尼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 8.5 級強烈地震,就沒有引發大海嘯。而印尼巽他海峽一 場僅 6.7 級地地震卻曾掀起過 35 米高的巨浪。”

  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準確生動的說明了強烈地震也不一定 就會導致海嘯的發生。

  ***或者答“準確生動的說明了地震造成的海底下陷、隆升、塌方等帶來的大 規模水體擾動才是引發海嘯的‘元凶’”亦可得分***

  22.第⑦段中“中國國家海洋預報臺也表示,這次地震可能會在震中周圍數百公里範圍內引發區域海嘯” 一句中加點的“可能”能否去掉?為什麼?

  不能去掉。 因為“可能”表示推測,亦可答“可能是一個副詞”,表明地震有導致海 嘯的可能,但並非一定會發生。若去掉,就太絕對了,不能體現出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23.對選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

  A.說明文的語言風格有平實和生動兩種,選文的語言屬平實說明。

  B.海嘯通常由風暴潮、火山噴發、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發,與全球氣候變化沒有多大關係。

  C.特大海嘯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但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會引發大海嘯。

  D.海底地震引發海嘯的原因是:大多數海底地震發生在太平洋邊緣地帶,地震發生後,邊緣地帶出現 裂縫。這時部分海底會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會發生嚴重顛簸,從而引發海嘯。

  24.拓展題:有人認為日本 3 月 11 日的 9.0 級大地震及其引發的海嘯所帶來的巨大災難,一半是天災, 一半是人禍。你同意這個說法嗎?請簡要說說理由。

  同意這個說法。 本次日本因地震及海嘯帶來的巨大災難,一方面是人類肆意的破壞自 然環境的惡果, 一方面也是日本政府在災難發生後重視不夠、 救援不夠及時、 資訊不夠透明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