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同初行狀閱讀練習及答案

  《吳同初行狀》記述了吳同初風流倜儻、誓赴國難、抗清而死的志士形象。行狀是記述死者生平行事的文章。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吳同初行狀》閱讀材料

  吳同初行狀

  顧炎武

  裡中二三十年來號為文人者,無不以浮名苟得為務,而餘與.同邑歸生獨喜為古文辭,砥行立節,落落不苟於世,人以為狂。已而又得吳生, 吳生少餘兩人七歲,以貧客嘉定。而炎武有叔蘭服,少兩人二歲。姊子徐履忱少吳生九歲。五人各能飲三四鬥。五月之朔,四人者.持觥至餘舍為母壽。退而飲,至 夜半,抵掌而談,樂甚,旦日別去。餘遂出赴楊公之闢.,未旬日而北兵③渡江,餘從軍於蘇,歸而.崑山起義兵,歸生與焉。尋亦竟得脫,而吳生死矣。其九月,餘始過吳生之居而問焉,則.其母方煢煢獨坐,告餘曰:“吳氏五世單傳,未亡人惟一子一女。女被俘,子死矣!有孫,二歲,亦死矣!”餘既痛吳生之交,又念四人者持觥以壽吾母,於是不知涕淚之橫集也!

  生名其沆,字同初。世本儒家,下筆數千言,試輒第一。每言及君父之際及交友然諾,則.斷然不渝。北京之變,作大行皇帝、大行皇后二誄 ④,見稱於時。北兵至後,遺餘書及記事一篇,又從餘叔處得詩二首,皆激烈悲切,有古人之遺風。然後知閨情諸作,其寄興之文,而生之可重者不在此也。

  生居崑山,當抗敵時,守城不出以死,死者四萬人,莫知屍處。以生平日愛國不忘君,義形於文若此,其死豈顧問哉?生事母孝,每夜歸,必為母言所與往來者.為誰,某某最厚。死後,炎武嘗三過其居,無已,則遣僕伕視焉。母見之,未嘗不涕泣,又幾.其子之不死而復還也。然生實死矣!

  ***取材於《亭林詩文集》,有刪改***

  注:①行狀:文體名,是記述死者生平行事的文章。 ②顧炎武:明清之際著名學者、詩人。曾參加明末抗清鬥爭。 ③北兵:清兵。 ④誄:lěi,祭文。

  《吳同初行狀》閱讀題題目

  6.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砥.行立節 砥:磨練

  B.五月之朔. 朔:農曆每月十五

  C.餘遂出赴楊公之闢. 闢:徵召

  D.又幾.其子之不死而復還也 幾:通“冀”,希望

  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 而餘與.同邑歸生獨喜為古文辭 歸生與.焉

  B. 四人者.持觥至餘舍為母壽 必為母言所與往來者.為誰

  C. 退而.飲 歸而.崑山起義兵

  D. 則.其母方煢煢獨坐 則.斷然不渝

  8.下列語句的括號中是補出的詞語,補出後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落落不苟於世,人以***之***為狂

  B.下筆數千言,***故***試輒第一

  C.北京之變,***吳生***作大行皇帝、大行皇后二誄

  D.炎武嘗三過其居,***若***無已,則遣僕伕視焉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開篇一句,把吳生與“浮名苟得”的一般文人區別開,說他好古文、砥行立節,是作者志同道合的朋友。

  B.文章結尾寫吳生事母至孝的天倫之情,寫作者對亡友的誠篤情誼,對吳母的關心,彼情彼景躍然筆端。

  C.文章介紹了吳生的家世、才學和忠孝思想,既全面地刻畫了吳生的形象,又探尋了他忠義行為的原因。

  D.這篇文章,作者時而放筆直抒,時而又點到為止,不論繁簡,都具有傳神達意、情深意濃的表達效果。

  《吳同初行狀》閱讀題答案

  6.B ***朔:農曆每月初一***

  7. C ***均為連詞,表順承關係。A項,連詞,和;動詞,參加。 B 項,語氣詞,用在句中,錶停頓;代詞,……的人。 D項,連詞,竟然;就***

  8. B ***不是因果關係***

  9. A ***不是“吳生”,應是“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