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補脾的食物有哪些小動作

  脾胃是我們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脾虛的人就要注意健脾,健脾補脾有哪些食物?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答案。

  健脾補脾的食物

  1、地瓜

  地瓜是補脾胃的食物之一,它具有補脾、寬腸胃、益氣力的功效,很適合身體瘦弱、容易乏力、脾虛的人吃,但是吃地瓜要注意適量,如果吃多了容易導致胃腸道脹氣,還會有反酸燒心的現象。

  2、鯽魚

  鯽魚有很好的健脾利溼作用,身體浮腫、容易口渴、食慾差、容易睏倦的人吃鯽魚可以健脾,緩解這些症狀。

  3、山藥

  中醫認為山藥味甘,歸脾胃經,具有健脾補氣、補腎固精、養陰養肺的功效,適合慢性腹瀉、便溏、脾虛等症患者食用,但是氣滯脹滿者和溼重者不宜食用。

  4、土豆

  土豆又稱馬鈴薯,中醫認為,土豆味甘,具有健脾、補氣的功效,經常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脾虛的人可以吃些土豆來調理,在挑選土豆的時候要注意,發芽的土豆一定不能吃,這樣的土豆是有毒的,吃下去會導致中毒。

  5、香菇

  香菇味道獨特,人們煲湯時常喜歡放些香菇來調味,中醫認為,香菇味甘,具有益氣的功效,能夠健脾胃,因此,脾胃虛弱的人可以吃香菇,但是香菇是發物,面板病患者慎食。

  6、牛肉

  牛肉也是健脾胃的食物,它蛋白質含量高,但是脂肪的含量卻比較少,除了能益脾胃,還能強筋骨、補氣血,身體虛弱的人可以多吃。

  7、板栗

  板栗在秋季成熟,可以生吃,可以煮熟吃,味道很好,中醫認為,栗子味甘,歸脾胃經,具有活血止血、補腎強筋、健脾養胃的功效,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的人適合吃,但是腹脹的人不能吃。

  8、黃芪

  黃芪是最好的補氣中藥,同時也具有養脾胃的功效,脾虛的人可以在煲湯時放些黃芪。

  9、茯苓

  “茯苓久服百病除”這是藥王孫思邈對茯苓的評價,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茯苓對身體十分有益。茯苓也具有健脾的功效,同時還具有利水滲溼的功效,對治療脾虛腹瀉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健脾的小動作

  1、動動腳趾

  中醫認為,如果你的脾胃健康、脾胃功能強的話,站立時用腳趾抓地會很牢固,反之,如果你的脾胃功能不夠好,腳趾抓地就無力,想要鍛鍊脾胃,就可以試試通過鍛鍊腳趾的方法,這個方法很簡單,站著、坐著都可以做,站立或坐好時,雙腳放平在地面上,要緊緊貼著地面,然後腳趾抓地、放鬆,交替的進行,時間不計長短,隨意進行鍛鍊。這種方法能達到健脾的原因是,一鬆一緊的腳趾鍛鍊可以刺激到小腿的脾經。

  2、按摩肚子

  有很多脾經的穴位是在我們的肚子上,它們一般在我們人體前正中線旁開4寸的地方,如果按壓這個位置會感到疼痛的話,那麼,你的脾多不健康。按摩腹部可以疏通脾經,增強脾功能,具體的做法是:仰臥在床,肚臍為中心,摩擦雙手,待雙手溫熱時,用手掌順時針旋轉、按摩20次,按摩不宜太重,太重了肚子會難受,當然也不能太輕,太輕按摩就沒有效果了,根據自己的感覺把握力度。另外,做仰臥起坐也是不錯的方法,而且也很簡單,只要每天早起、入睡前做20到40個仰臥起坐就可以了,這樣做的原理與按摩腹部是一樣的。

  3、按摩小腿

  小腿上有很多穴位,有些穴位在脾胃經上,比如常見的陰陵泉穴和足三裡穴,因此按摩小腿也是一個不錯的養脾方法。按摩的時候要從上到下,慢慢按摩,同樣,按摩力度不能太重,也不要太輕,以自己的能夠承受的力度為佳,最好能每天堅持睡前按摩3次,要注意剛吃完飯飽腹時、或者很飢餓的時候不要按摩。

  4、蹲馬步

  扎馬步是古人練功的基本功,也是很多運動的基本功,其實,蹲馬步可以強化下半身肌力,鞏固下盤,可以幫助我們健脾胃。

  蹲馬步時雙腳開啟,距離為我們肩寬的兩倍,雙手扶住膝蓋,微蹲馬步,上半身要保持挺直,身體上下浮動,蹲的最低點,以我們的膝蓋不超過腳尖為標準,每次做1-2分鐘。

  健脾的食物

  1、蜂蜜

  中醫認為蜂蜜味甘,性平,具有潤腸通便、潤肺止咳、補脾緩急的功效,對津虧腸燥便祕、脾胃虛弱胃痛有很好的調理效果。

  2、牛肉

  中醫認為,牛肉性平,味甘,具有益氣血、補脾胃的功效,久病脾虛患者、大便洩瀉、氣短乏力的人,用牛肉燉汁服用,或者喝牛肉粥都能夠調理脾胃。

  3、紅棗

  中醫認為,紅棗性溫,味甘,具有養血安神、補益脾胃的功效,對脾胃虛弱、容易疲乏、身體無力、大便稀的患者大有裨益,但是便祕、溼熱、氣滯體質的患者不宜吃大棗。

  4、鯽魚

  中醫認為,鯽魚性平,味甘,早有書籍記載鯽魚有健脾養胃的功效,因此,脾胃虛弱的朋友可以吃些鯽魚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