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健脾的食物有哪些

  今天是芒種,芒種時節養生在飲食上要注意以清淡為主,下面給大家分享芒種健脾的食物,希望能幫到大家。

  芒種健脾的食物

  1、第一粥——綠豆粥

  上榜理由:綠豆有“食中佳品,濟世之食谷”之美稱。在炎炎夏日,綠豆湯更是老百姓最喜歡的消暑飲料。綠豆亦食亦藥,可用以清熱解毒、消暑、利水,治暑熱煩渴、水腫等。不過應注意,綠豆屬於涼***食之品,身體虛寒或脾胃虛寒者不宜過量飲用,否則會出現腹痛腹瀉。

  最佳搭配:可以搭配大米或者黑豆等其他豆類做成雜豆粥,能補充更多的微量元素和B族維生素。

  2、第一菜——黃瓜

  上榜理由:夏季對人體最重要的影響是暑溼,暑溼侵入人體後會導致毛孔張開,過多出汗,造成氣虛,還會引起脾胃功能失調、消化不良。適當攝入涼性蔬菜有利於生津止渴、除煩解暑、清熱瀉水、排毒通便。黃瓜就是涼性蔬菜中的代表。它含水量高,又兼具高鉀低鈉的特點,適合人們大量出汗後補充水分及流失的無機鹽。

  最佳搭配:蒜泥搭配黃瓜,有殺菌、增進食慾的功效。

  最佳烹調方式:涼拌黃瓜是最好的吃法。脾胃虛寒的人可以清炒黃瓜,或者做黃瓜餡水餃。

  3、第一瓜——西瓜

  上榜理由:我國民間早有一句諺語:“熱天吃西瓜,不用把藥抓”。西瓜性寒,味甘,歸心、胃、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煩的功效;經常飲酒的人體內偏熱,若能常吃些西瓜能清火解熱,還能加強肝臟解除酒精毒性的作用。新鮮的西瓜汁和鮮嫩的瓜能增加面板彈性,減少皺紋,增添光澤。夏天出汗多,適當吃些西瓜,不僅能補足丟失的水分,更能增加營養。

  最佳烹調方式:西瓜可以生吃,也可以榨汁。西瓜翠衣即西瓜皮,可以用來煮水、炒菜。

  4、第一鮮——鯉魚

  上榜理由:夏初的鯉魚正值產卵季,體內積蓄了很多脂肪和營養成分,身體肥碩而結實,因此肉的味道最鮮美。夏季氣候溫熱潮溼,適當喝些鯉魚湯,有助於祛溼開胃、利水消腫。而從營養學角度來說,鯉魚富含優質蛋白、礦物質和維生素,極易被消化吸收,包括兒童、孕婦、老人在內的各類人群都適合吃。

  最佳搭配:溼熱天氣裡,吃鯉魚可以適當加一些祛溼的食材一起煲湯,比如陳皮、冬瓜、蔥白等。咳嗽時則可以用鯉魚與少許川貝一起煮湯食用,可止咳平喘。而赤豆鯉魚湯是一道緩解腎炎水腫的經典食療方。

  最佳烹調方式:夏季人容易燥熱,可以選擇清蒸、燉湯等。

  5、第一菌——木耳

  上榜理由:木耳味甘、性平,歸胃、大腸經;具有益氣、潤肺、補腦、輕身、涼血等功效;木耳有“血管清道夫”之稱,夏天多吃點黑木耳,一方面有利於排毒通便,另一方面有涼血、增加食慾之效。

  最佳搭配:銀耳有潤肺生津、補養氣血、滋腎益精等功效。將雙耳用溫水泡發後,與冰糖和水一起,放蒸籠中蒸熟,製成雙耳湯,具有滋陰潤肺、補腎健腦的功效。

  最佳烹調方式:清炒、涼拌、做湯均可。

  6、第一谷——薏米

  上榜理由:薏米性味甘淡微寒,含有維生素B1和多種氨基酸,《本草綱目》中記載:薏米能“健脾益胃,補肺清熱。”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溼的食物。

  薏米可清除體內溼毒。盛夏時節陰雨連綿,空氣溼黏,這時吃些薏米粥,可以起到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的作用。

  最佳搭配:薏米紅豆粥。既除溼,又補心,還能健脾胃。

  最佳烹調方式:煮粥。暑熱會減弱食慾及腸胃的消化功能,粥易於消化,既能幫助補充因大量出汗所消耗的水分,還能快速補充血糖和能量,是消暑的最佳主食。

  7、第一肉——鴨肉

  上榜理由:四季之中,鴨肉特別適合夏季食用,俗話說得好:“防苦夏吃吃鴨”。鴨肉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質等養料,而且能防治疾病。鴨屬水禽,性寒涼,從中醫“熱者寒之”的治病原則看,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食鴨肉,體質虛弱、食慾不振、發熱、大便乾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為有益。

  最佳搭配:可加入蓮藕、冬瓜等蔬菜燉食。

  最佳烹調方式:“雞肉湯,鴨肉味”,夏季在食用鴨肉時最好燉食,不但味道好,而且最滋補。

  芒種養生小知識

  一、養:

  溼熱犯困:注意晚睡早起 避開陽光直射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夏打盹”在醫學上也稱之為”夏季倦怠症,是由於夏季炎熱,溫度過高,使人體大量排汗,而鉀元素隨汗液大量排出,又得不到及時補充,導致人們倦怠疲勞、精神不振。

  首先要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輕鬆、愉快的狀態。也要注意晚睡早起,最好午睡一會兒,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的執行,振奮精神。可是千萬要注意,一定要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

  二、食:

  暑溼困脾:飲食減酸增苦 清補瓜果

  “芒種”也稱為“忙種”、“忙著種”,是農民朋友的散播播種。“芒種”到來預示著農民開始了忙碌的田間生活,真可謂“芒種芒種,吃飯沒空”。

  芒種節氣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宜多吃能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飲食,掌握好低鹽、多飲、清熱、淡軟的原則。在果蔬中,尤其推崇“瓜族”,如苦瓜、青瓜、冬瓜、木瓜、西瓜、香瓜等。

  三、泡:

  溼熱淤結:睡前泡腳

  各類關節痛及肢體麻木的患者在夏天最好不要穿短衣褲,不要洗冷水浴或游泳,禁睡地板以及在室外露宿,避免風寒溼氣伏積於經絡之中。睡前使用艾草泡腳,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使全身得到更好的休息。

  四、潔:

  “陽熱”內盛:常洗澡 衣衫要勤洗勤換

  芒種過後,午時天熱,人易出汗,衣衫要勤洗勤換。為避免中暑,要常洗澡,使“陽熱”易於發洩。 但在大汗時不要立即洗澡,民諺有“汗出不見溼”之說,若“汗出見溼,乃生痤瘡”,出汗的時候立刻洗澡容易使外感邪氣侵襲人體,導致疾病。

  五、調:

  四肢睏倦:按摩豐隆穴健脾胃祛痰溼

  芒種後,空氣中的溼度增加,人體內的汗液無法通暢地發散出來,所以容易讓人感到四肢睏倦,萎靡不振,還容易導致痰溼內聚。小主們不妨試試按摩豐隆穴。豐隆穴乃足陽明胃經的絡穴,經常按摩此穴有健脾胃祛痰溼的作用。看圖中藍色點就是豐隆穴,每天按壓1到3分鐘。豐隆穴的穴肉厚而硬,點揉時可用***,或用食指節重按才行。

  六、防:

  易發熱傷風:禁睡地板以及在室外露宿

  夏天易患感冒,中醫稱為“熱傷風”。其常見症狀為流涕、鼻塞、打噴嚏,有時還出現發熱、頭痛等,有的患者還會出現嘔吐、腹瀉症狀。在飲食上可飲綠豆湯、金銀花露、菊花茶以清熱解暑,同時忌食油膩、酸腥、麻辣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