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健康生活方式

  你知道是什麼嗎?下面小編給你整理了,一起來了解吧!

  有哪些?

  ***一***培養自立、自主的精神

  現在的小學生自立、自主的精神較差,依賴性較強。原因在於小學生中獨生子女的比例越來越大,他們從小生活在一種眾星捧月的家庭環境中,處處受人寵愛、呵護。有人形象地將這種情形描述為“六一現象”,也就是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六個人圍著孩子一個人轉。他們在享受優越生活條件的同時,失去了許多鍛鍊生活技能的機會。

  對小學生參加家務勞動情況的調查表明,在家裡從來不幹任何家務勞動的孩子大有人在,只有相當少的一部分同學在家裡幫助父母幹家務勞動。有的孩子在飯後,將碗一推,就坐在電視機前津津有味地看動畫片,收拾剩下的飯菜、洗涮碗筷,那是父母的事;有的從來沒有疊過一次被子;有的甚至每天起床後衣服都要父母給穿上。其實,之所以會出現種種令我們觸目驚心的情形,過錯並非全在孩子身上,很大一部分責任應該由家長、長輩來承擔。他們對孩子的過分溺愛、呵護,使得孩子沒有機會從事家務勞動,自立、自主精神的培養也就無從談起。

  培養孩子自立、自主的精神,既要從小做起,也要從小事做起。比如,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可以在父母的指導下整理自己的書包,每天晚上睡覺前將第二天上學要用的課本、文具收拾好;小學二年級開始學著收拾自己的臥室,疊被子、打掃房間等;小學三年級則要開始學習洗自己的衣服。總之,孩子自己能夠做的事情就要放手讓他們去做,鼓勵他們去做。不要因為怕孩子做不好、出差錯就大包大攬,這無形中就助長了孩子的依賴性。

  ***二***學會正確打扮自己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在衣著上一般都是由父母來安排,他們還意識不到自我形象這個問題。但是進入小學高年級後,他們就會開始注意自己的形象。這是走向成熟的標誌之一,家長和教師應該注意引導,讓他們學會正確打扮自己。

  首先,穿的衣服要乾淨、整潔。其次,注意衣服的顏色。要選擇適合自己身材和膚色的衣服顏色。對於小學生來說,衣服顏色不應該過於花哨,樸素的顏色如淺藍、淺白、淺綠等較為適合小學生。再次,注意選擇衣服的款式。應該選擇樣式簡單、大方、明快的服裝,不要過於追求特殊的風格,刻意標新立異。

  ***三***注意飲食中的營養問題

  在小學生中存在著營養不良與營養過剩的雙重問題。一方面由於營養過剩的原因,肥胖問題在我國的很多地區表現出來了。中華兒童保健學會進行的城市兒童肥胖症調查結果顯示,1986~1996年,肥胖率從0.1%上升到2%。另一方面,營養不良問題的表現也非常突出。國家教育部曾經對我國10個省市的兩萬名中小學生進行檢測,發現貧血發生率均達到了44.2%。其中中學生為22.4%,小學生則高達45.7%。在上海,1/3的學生營養不良,40%~60%的學生患有不同程度的缺鐵性貧血。在營養問題上存在著吃得好、吃得飽就是有營養的錯誤觀點。有的孩子的確吃得飽,但卻嚴重偏食,愛吃葷菜,不愛吃蔬菜,還有的學生嫌學校的營養餐不好吃,以零食來代替,整天零食不斷。巧克力、膨化食品等大量的攝人使得熱量過剩,但蛋白質以及一些微量元素如鐵、鈣、銅、鋅等則嚴重缺乏。有的家長有意識地挑選含鋅、碘、賴氨酸等的營養液或者藥物給孩子吃。據調查,北京市10歲以上兒童服用營養液的比例達到85%,小學畢業生更是高達95%。以營養液和有關的藥物代替食品,干擾了兒童體內生物成分的平衡,反而引起營養失衡。

  營養平衡一方面要注意全面性、自然性。全面性是指凡是適合人體飲食要求的,都應該適量攝人;自然性則是指儘可能地取食於天然食品,減少加工。對於城市家庭而言,要注意的是保持三餐的定時定量,適當增加穀物和蔬菜;對於農村家庭而盲,應適當增加蛋、奶和豆製品。另一方面要注意早、晚餐的質量。許多家庭不能正規地給孩子準備早餐,以麵包、餅乾,或者雞蛋、牛奶來代替,造成孩子白天學習營養不足,注意力不能集中。中國流傳有“晚餐要吃少”的說法,對於成年人是如此,但對於小學生來說,則不能這麼要求。兒童處於生長旺盛的時期,需要大量的營養,孩子的營養代謝比成年人快,所以晚飯要吃好、吃飽,熱量要達到全天的40%,但是不要吃難以消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