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食用的功效價值

  生活中很多人都愛吃柿子,因為它口味獨特、營養豐富,且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供大家參考。

  

  樑代陶弘景所著的《名醫別錄》中說:“柿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據《本草綱目》記載;“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氣平,性澀而能收,故有健脾、澀腸、止血之功。”清代著名醫學家王士雄所撰的《隨息居飲食譜》中說:“鮮柿甘寒。養肺胃之陽,宜於火燥津枯之體。乾柿甘平。健脾補胃、潤肺澀腸、止血充飢、殺疳、療痔、治反胃。”現代醫學文獻記載:柿子可以補虛健脾胃、清熱潤肺、生津止渴、去痰鎮咳、降低血壓、增加心臟冠狀動脈的血流量,並且有抗菌、消炎、解熱等作用。 在我國一些地區有“霜降吃柿子,不會流鼻涕”的說法,專家解釋,其實真正的原因是柿子一般在霜降前後完全成熟,這時的柿子皮薄肉鮮味美,營養價值高。

  柿子的營養價值

 

  柿子的營養價值很高,富含維生素C。每百克柿果中的維生素C含量是橘子的2倍、香蕉的8倍、葡萄的10倍。柿子中還含有大量黃酮類化合物、單寧等酚類物質,具有抑制血小板凝結、防止低密度脂蛋白氧化、軟化血管的作用。除了維生素C,柿子中還含有蛋白質、磷、鐵、鈣、胡蘿蔔素等多種營養成分。它既可生食,也可加工成柿餅、柿糕,並可用來釀酒、制醋等。

  柿子傷胃吃不得

  醫學研究證明,可對腸胃造成傷害的鞣酸在柿子未成熟時,主要存在於柿肉內而柿子成熟後,鞣酸便會集中於柿皮內,所以成熟的柿子皮吃起來會感覺澀澀的。

  柿子所含的鞣酸這種物質在胃酸的作用下,會與食物中的蛋白質起化合作用生成沉澱物即柿石,易使人引起上腹部不適、飽脹、食慾不振等症。因此,不要吃未去皮的柿子,也不要空腹吃柿子。柿子雖好,但是也要適可而止哦,千萬不要猛吃~!

  柿幹裡的美容成分

  柿幹中含有新鮮柿子5倍的β-胡蘿蔔素,從專業角度來解讀,β-胡蘿蔔素具有強力抗氧化作用,可去除身體中的活性氧,同時,還可以根據身體的需求轉化為維生素A,可加強粘膜功能提高身體免疫力,有助在秋冬季節預防感冒。此外,β-胡蘿蔔素還對人們在秋冬季節的普遍煩惱——面板乾燥有良好的改善效果。每天吃一個柿幹能夠溫暖內臟,調整腸胃功能,緩解疲勞恢復體力。柿幹中的膳食纖維含量很給力!

  柿幹由於在晒的過程中逐漸損失水分,因此膳食纖維的含量比重也直線攀升,對於緩解、改善和預防便祕有重要作用,同時,膳食纖維還能吸收膽固醇,促進膽固醇排出。在年末年初的時節裡,很多人幾乎頓頓在外面就餐,大魚大肉並不鮮見,但蔬菜水果的進食量卻直線降低,膳食纖維攝入量更是遠遠不能滿足人體需求,也因此便祕的發生更加頻繁和普遍。對於這一部分苦惱於膳食纖維不足的人來說,每天吃一個柿幹作為下午的點心就能夠滿足對膳食纖維的需求,不妨從今天開始吃點柿幹吧!

  柿幹雖好,也不可多吃

  儘管柿幹對於潤澤肌膚和美容、預防便祕等都有良好的功效,但由於柿幹中含有豐富的單寧酸,過多攝入容易影響鐵的吸收,同時膳食纖維的過多攝入反而會加重便祕,因此,柿幹雖好,也絕不可以多吃。另外,柿幹中含有的糖分也不容小覷,過多食用柿幹容易導致能量過剩,誘發肥胖,每天1個較為合適,不可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