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語文伴你學參考答案

  做七年級語文伴你學習題會讓你擁有更多的“資本”。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一***

  繁星伴你學答案

  1.略

  2.第一次是“從前在家鄉七、八月的夜晚,甜蜜溫馨”,第二次是“三年前在南京,親密投機”,第三次是“如今在海上,愜意信賴”。

  3.第一次側重表達對星天的依戀之情;第二次側重表達與星星的夥伴關係;第三次側重表達與星星的知心之情。總之都表達了作者對繁星的熱愛,對光明的追求。

  4.產生情況和感受不同的原因:作者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對周圍世界的觀察和感知也漸進細微深切。

  5.比喻、擬人、排比,舉例分析略。

  6.“那個巨人”指星座。“還在跑”一是說那個星座有著像巨人在跑似的性狀;而是因為前文提到“船在動,星也在動”,所以使人感覺到“那個巨人”在跑。

  7.我認為不多餘。“密密麻麻”不僅寫出了數量多,而且寫出了密度高,更加突出了星星的多。

  8.並不矛盾。“沉睡著”說的是“我”睡的神態,在星星的懷抱中面帶微笑地熟睡著;“覺得”是講“我”把自己當作一個小孩子睡在母親的懷裡,感到無比舒心、安詳和陶醉,交代了“我”“沉睡”的原因。這樣寫,由果到因,因果相映,既富有情趣,又啟人遐思。

  9.zhuì mèi zhuì yíng shà

  10.不能換,“懸”是“浮”的意思,這是作者仰望星空時所產生的動感和距離的貼近感,同時與下文的“搖搖欲墜”相呼應。

  11.***1***運用擬人,將“我”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命筆含情,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產生無盡的遐想。

  ***2***運用排比,依次從觸覺、聽覺、幻覺的角度描寫海上之夜令“我”產生的種種美感,使讀者受到強烈感染。

  12.寫“我”在海上觀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13.無數半明半昧的星;因為眼睛模糊或欲睡時的“我”感覺夜空中的無數半明半昧的星越來越低,搖搖欲墜,所以作者會產生這樣的幻覺。

  14.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依戀之情,或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

  15.略***聯想合理即可***

  16.示例:天上的星星是璀璨的,是華麗的,是迷人的。***只要運用排比,形容詞選用恰當即可***

  17.畫中安琪兒的微笑;古道旁孩子的微笑;茅屋裡老婦人的微笑。

  18.第一階段,作者心緒不寧,轉身看到安琪兒,若有所思;第二階段,追憶後兩個笑,作者心裡似乎明白了些;第三階段,作者總綰三個笑,心裡豁然開朗,感悟到了貫穿三個笑的愛的主題。

  19.第一次的笑是畫中的笑,神的笑,代表著關懷與愛;第二次的笑是回憶裡的笑,小孩的笑,代表著天真與愛;第三次的笑也是回憶裡的笑,老婦人的笑,代表著善良與愛。

  20.***1***通過真切的觀察,形象的比喻,寫出了月光下樹葉上的雨點的清新柔美,空靈剔透,不僅給人一種美感,而且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2***通過對偶的形式寫出了當時靜謐清新的環境,語句工整,意境優美。

  ***二***

  古代寓言二則伴你學答案

  1.***1***《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韓非 戰國末期 哲學 法

  ***2***《呂氏春秋▪察今》 戰國末期 呂不韋

  2.略

  3.***1***他事先量了自己的腳,把量好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2***為什麼不用腳試一試鞋的大小呢?

  ***3***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4***這個人從他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

  ***5***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6***像這樣找劍,不是很糊塗嗎?

  4.買鞋者是一個十分死板而又愚蠢的人。對話式的結尾既解開了他人“何不試之以足”的疑惑,又把鄭人固執、迂腐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還能引發讀者深思。

  5.不能找到。告訴我們:世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的,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當考慮到這種變化,適合於這種變化的需要。

  6.這兩則寓言諷刺的都是那種因循守舊、固執己見、不知變通、不懂得根據客觀實際採取靈活對策的人。《鄭人買履》採用對話式結尾,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生動。《刻舟求劍》運用對比、反問的手法揭示故事寓意。

  7.略***言之成理即可,提倡個性化回答***

  8.略

  9.***1***同“座”,座位

  ***2***同“返”,返回

  ***3***終於

  ***4***拿

  ***5***等到

  ***6***集市

  ***7***雕刻

  ***8***這兒

  ***9***迷惑、糊塗

  ***10***用

  10.***1***寧信度,無自信也

  ***2***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11.***1***量長短 量好的尺碼

  ***2***自己 從

  12.D

  13.C

  14.***1***等他返回集市,集市已經散了,終於沒有買到鞋。

  ***2***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15.諷刺的都是那種因循守舊、固執己見、不知變通、不懂得根據客觀實際採取靈活對策的蠢人。生活中有這樣的人,例如有些同學只知道死學書本上的知識,不能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

  16.削足適履 跋山涉水

  17.***1***濫竽充數

  ***2***自相矛盾

  ***3***畫蛇添足

  ***4***掩耳盜鈴

  18.***1***做官

  ***2***宴會,宴席,酒宴

  ***3***有人***有的人***

  ***4***用來***用***

  19.那個人偏要掩蓋自己的無知***那人故意遮掩自己的弱點***

  20.不要不懂裝懂,否則將鬧出笑話;學習***求知***要有誠實的態度;人不能故意遮掩自己的無知***弱點***。

  ***三***

  三峽伴你學答案

  1.酈道元,字善長,北魏人。他歷覽群書,收集了有關全國水道的記載以及自己遊歷各地跋涉山川的見聞為《水經》作註釋,撰《水經注》40卷,對《水經》中的記載加以詳細闡明和補充。它敘述了兩岸各地的地理古蹟、神話傳說和風俗習慣,對各地秀麗的山川作了生動的描繪。《三峽》是《水經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2.***1***完全、全部 同“缺”***2***上 順流而下***3***即使 賓士的快馬 快***4***的確、實在***5***早晨***6***連續不斷

  3.***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見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見月亮。

  ***2***即使騎著賓士的駿馬,駕著長風,也不如船行得快。

  4.第一層總寫山勢,抓住峽深山高的特點,突出山勢雄偉險峻。以下三層寫水。第二層寫夏季水勢,抓住暴漲流急的特點,生動描述了江水奔流直下、洶湧湍急的氣勢。第三層寫春冬景色,抓住水退潭清、山水秀麗的特點,描繪出三峽清幽雋絕、令人流連忘返的風光。第四層寫秋天猿嘯,抓住山野寂靜肅穆、猿聲哀婉的特點,寫秋景的蕭瑟,又引漁者之歌,更增峽景的淒涼。

  5.示例一:三峽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峽,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了天空,擋住了陽光。

  示例二:三峽的水美,你看,夏季水漲,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隻都被阻絕。水流湍急,清早坐船從白帝城出發,傍晚便可到江陵,即使騎著駿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

  示例三:三峽的樹美,你看,在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它顯示著旺盛的生命力和堅強的意志,給山水之間投進了一股生命的活力。

  6.古詩中的三峽:《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三峽歌》十二巫山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朝雲暮雨渾虛雨,一夜猿啼明月中。

  三峽現狀略。***提示:可從三峽風光的變化、三峽大壩發揮的巨大作用和生態環境被破壞等方面蒐集***

  7.夏季:水勢迅急凶猛 春冬:景色秀麗奇絕 秋季:蕭瑟淒涼

  8.①長嘯 ②承載

  9.***1***衝蕩***2***逆流而上***3***極***4***連續

  10.至於/夏水襄陵

  11.白色的急流,迴旋著清波;碧綠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12.①長、多。“七百里”寫其長,相連,無缺,再加上“略”可見其多。②陡高,用“重”“疊”“隱”“蔽”四字,著重刻畫了山的高峻。

  13.水以夏季最盛,最為凶險、迅疾。所以先寫“夏水”。

  14.側面描寫。用漁歌作結,進一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天蕭瑟悽清的氣氛,側面表現了三峽漁民船伕的悲慘生活。

  15.***1***雲霄***2***全,都***3***這***4***音節助詞,不譯

  16.議論的人說泰山、華山、衡山、廬山都沒有這種奇異的景象。

  17.《三峽》寫群山具有連綿不斷、雄奇險拔、遮天蔽日的特點。本文描繪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點。

  18.對祖國壯麗山川的熱愛與讚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