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江南的冬景測試題和答案

  江南,字面意義為江之南面,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長江中下游以南。狹義的江南指長江中下游平原南岸。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有關江南的冬景高一語文測試題和答案,歡迎大家閱讀!

  江南的冬景測試題和答案

  1.根據課文,在下面句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關聯詞語。

  ***1***草色頂多成了赭色,根邊總帶點綠意,     野火燒不盡,      寒風也吹不倒的。

  ***2***   漸入中年,又愛上了晚秋,以為秋天正是讀讀書、寫寫字的人的最惠季節,   對於江南的冬景,總覺得有可以抵得過北方夏夜的一種特殊情調,說得摩登些,便 是一種明朗的情調。

  ***3***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     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這一種冬天,倒只會感到快活一點。

  答案:*** 1***非但 就是 ***2***雖則 但 ***3***可是

  2.“草色頂多成了赭色,根邊總帶點綠意,非但野火燒不盡,就是寒風也吹不倒的。”這句話中暗含了一首詩,請將詩和作者都默寫出來。

  提示:注意“野火燒不盡”的提示作用。

  答案: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唐朝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3.“太陽一上屋簷,鳥雀便又在吱叫,泥地裡便又放出水蒸氣來,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門前的隙地裡去坐著曝背談天,營屋外的生涯了。”作者在這句話中用了三個“又”字,體會一下這個字的妙處。

  提示:圍繞“江南的冬日溫潤清新,充滿生氣”具體展開回答。

  參考答案:一連用幾個“又”字,意在說明在江南每天都可以聞聽鳥鳴,看見水汽蒸騰,還可以到屋外盡情地活動,從而寫出了江南的冬日溫潤清新,充滿生氣。

  4.《江南的冬景》描寫了哪些優美的畫面?試舉例分析畫面特徵。

  提示: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注意句式的齊整。

  參考答案:文中出現的優美畫面主要有“曝背談天”“午 後寒郊”“冬日農村”“江南雪景”“冬日散步”等。這些畫面的主要特徵是優美、閒適、溫潤、和煦、快活。

  5.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

  A.作者覺得江南冬景抵得過北方夏夜,是很可愛的,但對北方的冬天生活也是很欣賞的。

  B.江南的 冬天,雖有寒風,但冷不過一兩日,總是微風和煦,到處可見充滿生機的綠意。

  C.第七段描寫了冬天微雨中如詩如畫的農村夜晚情景,突出了江南冬晚的悠閒、靜謐。

  D.文章第八段引用的四個詩句,按照時間的順序,寫出了不同時段的江南雪景的美麗。

  E.文章先總寫江南冬景的可愛,後分寫冬景的不同情形,文字清新,筆法細膩,富有文采。

  提示:B項“到處可見”不恰當;E項“先總寫……後分寫”不恰當,可以說“先側面?寫……?後正面寫……”。

  答案:BE

  綜合應用

  一、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我生長在江南,兒時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銘刻特深;雖則漸入中年,又愛上了晚秋,以為秋天正是讀讀書、寫寫字的人的最惠季節,但對於江南的冬景,總覺得有可以抵得過北方夏夜的一種特殊情調,說得摩登些,便是一種明朗的情調。

  我也曾到過閩粵,在那裡過冬天,和暖原極和暖,有時候到了陰曆的年邊,說不定還 不得不拿出紗衫來穿;走過野人的籬落,更還看得見許多雜七雜八的秋花!一番陣雨雷鳴過後,涼冷一點;至多也只換上一件夾衣,在閩粵之間,皮袍棉襖是絕對用不著的;這一種極南的氣候異狀,並不是我所說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國的長春,是春或秋的延長。

  江南的地質 豐腴而潤澤,所以含得住熱氣,養得住植物;因而長江一帶,蘆花可以到冬至而不敗,紅葉亦有時候會保持三個月以上的生命。像錢塘江兩岸的烏桕樹,紅葉落後,還有雪白的桕子著在枝頭,一點一叢,用照相機照將出來,可以亂梅花之真。草色頂多成了赭色,根邊總帶點綠意,非但野火燒不盡,就是寒風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風和日暖的午後,你一個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則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歲時的肅殺,而且還可以飽覺著一種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裡的生氣;“若是冬天來了,春天也總馬上會來”的詩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裡,最容易體會得到。

  說起寒郊的散步,實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給與江南居住者的一種特異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裡生長的人,是終他的一生,也決不會有享受這一種清福的機會的。我不知道德國的冬天,比起我們江浙來如何,但從許多作家喜歡以散步一詞做他們的創作題目看來,大約德國南部,四季的變遷,總也和我們的江南差仿不多。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濱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氣裡時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時也會下著微雨,而這微雨寒村裡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種說不出的悠閒境界。你試想想,秋收過後,河流邊三五人家會聚在一個小村子裡,門對長橋,窗臨遠阜,這中間又多是樹枝槎椏的雜木樹林;在這一幅冬日農村的圖上,再灑上一層細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層淡得幾不成墨的背景,你說夠不夠悠閒?若再要點些景緻進去,則門前可以泊一隻烏篷小船,茅屋裡可以添幾個喧譁的酒客,天垂暮了,還可以加一味紅黃,在茅屋窗中畫上一圈暗示著燈光的月暈。人到了這一境界,自然會胸襟灑脫起來,終至於得失俱亡,死生不問了;我們總該還記得唐朝那位詩人做的“暮雨瀟瀟江上村”的一首絕句罷?詩人到此,連對綠林豪客都客氣起來了,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麼?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②,則雪月梅的冬宵三友,會合在一道,在調戲酒姑娘了;③,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靜後的景況;④,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喜歡弄雪的村童來報告村景了。詩人的詩句,也許不盡是在江南所寫,而做這幾句詩的詩人,也許不盡是江南人,但借了這幾句詩來描寫江南的雪景,豈不直截了當,比我這一支愚劣的筆所寫的散文更美麗得多?

  窗外的天氣晴朗得像晚秋一樣;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誘得使你在房間裡坐不住。空言不如實踐,這一種無聊的雜文,我也不再想寫下去了,還是拿起手杖,擱下紙筆,去湖上散散步罷!

  6.將下列詩句填在合適的橫線上。

  ①     ②     ③     ④

  A.“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B.“前樹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C.“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D.“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提示:注意後文語句的暗示作用。如①後有“日暮”一詞,可推知應填“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答案:①C ②A ③D ④B

  7.文章第一段作者用了一個詞形容江南的冬景,請找出來。

  答案:明朗。

  8.文中哪些句子體現了閩粵的冬天極和暖,用曲線畫出來。

  提示:圍繞“閩粵的冬天極和暖”篩選。

  參考答案:有時候到了陰曆的年邊,說不定還不得不拿出紗衫來穿;走過野人的籬落,更還看得見許多雜七雜八的秋花!一番陣雨雷鳴過後,涼冷一點,至多也只換上一件夾衣,在閩粵之間,皮袍棉襖是絕對用不著的。

  9.請用簡潔的語言歸納第五段的大意。***不超過20個字。***

  提示:抓關鍵句***而這微雨寒村裡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種說不出的悠閒境界***概括。

  參考答案:冬日江南微雨時分的悠閒景象。

  二、語言運用

  10.填入下面橫線處的幾句話,排列恰當的一項是***  ***

  國務院早就要求沿淮企業必須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汙水,可這個工廠的領導卻一直置若罔聞、拖延推諉,

  A.既不傳達上級指示,也不購置汙水處理裝置,以致汙染問題越來越嚴重,環保工作沒人管。

  B.既不購置汙水處理裝置,也不傳達上級指示,以致汙染問題越來越嚴重,環保工作沒人管。

  C.既不傳達上級指示,也不購置汙水處理裝置,以致環保工作沒人管,汙染問題越來越嚴重。

  D.既不購置汙水處理裝置,也不傳達上級指示,以致環保工作沒人管,汙染問題越來越嚴重。

  提示:本題從句子順序合理安排的角度來考查句子的連貫性。全句為轉折關係,“可”字之後為陳述的重點內容。橫線上的內容是“置若罔聞、拖延推諉”的具體表現。?B、D?兩項將“不購置……”放前,將“不傳達”置後,違背了邏輯事理。一般應是“傳達”在先,“購置”在後,故B、D兩項錯。A、C兩項後半部分不一樣。“問題嚴重”與“沒有管”存在因果關係,A項因果顛倒,故答案 應為C項。

  答案:C

  11.請根據要求,寫一段電話留言。***不超過80個字。***

  留言物件:歐總

  留言者:3A房地產評估公司祕書

  留言主要內容:張董約好與歐總在大富豪酒店共進晚餐,時間是明天晚上7∶30,地點是世紀廣場三樓巴黎廳。

  電話:13910011968

  提示:簡明、連貫、得體綜合考查是一個命題方向,本題較為全面地體現了這一思想,當然重點還在考查簡明與得體,特別是得體能力。電話留言首先必須明確留言物件、留言人、留言內容、***。

  參考答案:歐總,您好!我是3A房地產評估公司的祕書。我們張董約好和您明天在大富豪酒店共進晚餐。他想確認一下時間和具體位置,是晚上7∶30,在世紀廣場三樓巴黎廳。您可以回電13910011968。謝謝!

  三、寫作訓練

  12.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用廢舊報紙練毛筆字時,總覺得自己是在打草稿,即使寫得不好也無所謂;倘若用最好的紙,就會珍惜,會以很好的心態專心致志地寫,所以字也就能夠寫好。

  在學習或生活中,你有過類似的經歷或聽說過類 似的故事嗎?你從這個材料中得到了什麼啟示?請以“打草稿”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擬題目,自選文體,但不要寫成詩歌或劇本。

  答案:***略***

  回顧展望

  13.2010全國卷Ⅰ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陽光的香味

  林清玄

  我遇見一位年輕的農夫 ,在南方一個充滿陽光的小鎮。

  那時是春末了,一期稻作剛 剛收成,春日陽光的金線如雨傾盆地潑在溫暖的土地上,牽牛花在籬笆上纏綿盛開,苦楝樹上鳥雀追逐,竹林裡的筍子正紛紛漲破土地。細心地想著植物突破土地,在陽光下成長的聲音,真是人間裡非常幸福的感覺。

  農夫和我坐在稻埕注旁邊,稻子已經鋪平張開在場上。由於陽光的照射,稻埕閃耀著金色的光澤,農夫的面板染了一種強悍的銅色。我在農夫家做客,剛剛是我們一起把谷包的稻子倒出來,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 是推成小小山脈一般,一條稜線接著一條稜線,這樣可以讓山脈兩邊的稻穀同時接受陽光的照射,似乎幾千年來就是這樣晒穀子,因為等到陽光晒過,八爪耙把稜線推進原來的谷底,則稻穀翻身,原來埋在裡面的穀子全部翻到向陽的一面來——這樣晒穀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簡直是一種陰陽的哲學了。

  農夫用斗笠扇著臉上的汗珠,轉過臉來對我說:“你深呼吸看看。”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緩緩吐出。

  他說:“你吸到什麼沒有?”

  “我吸到的是稻子的氣味,有一點香。”我說

  他開顏地笑了,說:“這不是稻子的氣味,是陽光的香味。”

  陽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著他。

  那年輕的農夫領著我走到稻埕中間,伸手抓起一把向陽一面的穀子,叫我用力地嗅,那時稻子成熟的香氣整個撲進我的胸腔,然後,他抓起一把向陰的埋在內部的穀子讓我嗅,卻是沒有香味了。這個實驗讓我深深地吃驚,感覺到陽光的神奇,究竟為什麼只有晒到陽光的穀子才有香味呢?年輕的農夫說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穀晒太陽時發現的,那時他還是大學學生,暑假偶爾幫忙農作,想象著都市裡多彩多姿的生活,自從晒穀時發現了陽光的香味,竟使他下決心要留在家鄉。我們坐在稻埕邊,漫無邊際地談起陽光的香味來,然後我幾乎聞到了幼時剛晒乾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書畫,陽光的香氣就那樣淡淡地從童年中流洩出來。自從有了烘乾機,那種衣香就消失在記憶裡,從未想過竟是陽光的關係。

  農夫自有他的哲學,他說:“你們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陽光,有陽光的時候,空氣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說花香好了,你有沒有分辨過陽光下的花與屋裡的花,香氣不同呢?”

  我說:“那夜來香和曇花的香又作何解呢?”

  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種陰香,沒有壯懷的。”

  我便那樣坐在稻埕邊,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細細品味陽光的香氣,看我那樣正經莊重,農夫說:“其實不必深呼吸也可以聞到,只是你的嗅覺在都市裡退化了。”

  注:稻埕:這裡指晒穀場。

  ***1***在“細心地想著植物突破土地,在陽光下成長的聲音”一句中,作者為什麼要用“想著”?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提示:聲音應當聽,為什麼用“想”呢?其實本題就是考查“想”與“聽”的區別。首先從基本層面來說,植物突破土地的聲音我們不易察覺,只能想;另外從深層次來說,“想”加入了主觀思考的意味,可以凸現作者對自然的品味探索。

  參考答案:①植物成長的聲音一般是聽不到的,用“想”比“聽”更合適;②這樣寫有一種品味大自然的意思,更富有表現力。

  ***2***根據你的體會,分析“由於陽光的照射,稻埕閃耀著金色的光澤,農夫的面板染了一種強悍的銅色”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提示:回答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回答。

  參考答案:①“稻埕閃耀著金色的光澤”一句,渲染了陽光下農夫勞動成果的 美好;?②“農?夫的面板染了一種強悍的銅色”一句,表現陽光下農夫的陽剛之美;③與下文晒稻穀、對農夫決心務農的交代等內容前後呼應。

  ***3***為什麼農夫說夜來香和曇花的香“是一種陰香,沒有壯懷”?請聯絡他在家鄉務農的選擇,分析這句話的含意。

  提示:文章反覆強調“陽光”,正因為夜來香、曇花都在夜間開花,所以稱為“陰香”。“沒有壯懷”則主要是與農夫比較,與稻子比較,農夫、稻子都是在陽光下勞動的一種象徵,說夜來香、曇花沒有壯懷恰是為了強調後兩者有壯懷。

  參考答案:①夜來香、曇花夜間開花,其香味與陽光無關,所以稱陰香;②“沒有壯懷”是擬人的說法,與農夫決心在鄉務農的行動形成對比;③體現了農夫肯定陽光之美的觀點。

  ***4***聯絡全文,概括寫出本文的主旨。

  提示:其實文章的主旨就是歌頌勞動,歌頌陽光的生活。回答時需要從這兩個方面入手。

  參考答案:①通過發現“陽光的香味”,肯定農夫的陽光生活、美好勞動、務農的選擇,評價夜來香和曇花的香“沒有壯懷”,強調人的嗅覺在都市裡退化;②肯定一種貼近陽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