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職業道德心得體會

  作為一名法官,應該以水為鑑,築勇氣之基,永葆法官內心之平靜與強大,帶著一顆平和公正之心,服務於民,取信於民,培養具有和諧價值和時代精神的法官職業道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

  篇一

  人民法官手握法槌,是公平、正義的化身,是國家法律、法規的執行者,法官的職業道德素質如何,直接制約著執法水平,影響國家法律的嚴肅性,影響法院的整體形象。法官職業道德的提高,是法院確保司法公正,維護國家法治尊嚴的關鍵。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隨著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方略的推進,面對錯綜複雜的社會矛盾,提高法官職業道德已迫在眉睫。如何提高法官職業道德,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看法:

  首先,提高政治素質,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必須始終保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堅定信心。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始終堅持“三個至上”思想,自覺地在審判與執行司法活動中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決策部署。在審判實踐中,始終為國家政治大局服務,始終為當地經濟建設及社會穩定服務。

  其次,提高執法能力,真正做到公平、正義。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一名優秀的法官,必須具有廣博的知識。只有不斷努力學習,不斷提高文化層次,不斷拓寬知識面,才能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要堅持學習,自覺學習,既向書本學習,又向有經驗的法官學習,提高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堅持理論聯絡實際,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提高執法能力。

  再次,改善作風,潔身自好。人民法官在平時工作中應踏實、務實、嚴謹,在行為上應熱情、耐心、細心、端莊,處處體現文明之風。同時,要始終保持高度的廉政意識,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恪守法官職業道德,保持清廉本色。要增強主動接受人民群眾監督的意識,培養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多讀書學習,謹慎交友,遠離燈紅酒綠,加強自我約束,不斷增強抵抗各種不良思想和風氣的能力。

  最後,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情趣。通過開展業務知識競賽,文化、體育、娛樂活動等方式,使法官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淨化靈魂、昇華思想。使法官在輕鬆愉悅的同時,又提高了道德素質。

  加強法官的職業道德建設,維繫黨和國家的形象、社會的公平和正義,關乎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同時,人民法官職業道德建設又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只有各級黨組織重視,上下法院齊努力,全體法官堅持不懈地學習,才能使法官在內心深處築成一道堅固的防腐堡壘,真正做到金錢美色不動心,糖衣炮彈擊不倒,從而樹立起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盡職盡責,不辱使命的新世紀人民法官新形象。

  篇二

  法官的職業道德修養包括豐富法官職業道德知識,強化法官職業道德意識,自覺塑造法官職業道德品質等內容。豐富法官職業道德知識,是法官進行職業道德修養,不斷提高自身道德品質的前提和基礎,身為法官,其職業道德知識越廣博,越豐富,其個人道德修養的根基就越深厚,越牢固,遵循職業道德要求的自覺性就越強。強化職業道德意識是法官職業道德修養的重要內容,因為法官職業道德的意識的修養的實質,就是實現法官個人職業道德品質的塑造和培養奠定思想基礎。塑造職業道德品質是法官職業道德修養的歸宿,是法官通過職業道德意識和司法行為品德方面的自我陶冶、鍛鍊及完善,使之成為穩定的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

  法官的職業令人羨慕,法官的職責重於泰山。作為社會精英的法官,必需具備作為法官的基本素質要求。我認為,法官的職業道德起碼應達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必需忠誠於國家,忠實於法律,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法官的權力由國家授予,是人民賦予,所以法官必須忠實為國家、為人民服務。法官行使司法權從根本上講要符合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要符合國家的根本利益,要達到這樣的要求,歸根結底就是必須忠實於法律。法律是國家和人民意志的體現。一個法官,如果不能忠實於法律,而只是唯上、唯權、唯命從事,那他就根本不配做法官。他只能算是一個庸官、糊塗官,抑或是貪官、贓官!法官必須崇尚法律,視法律為生命,奉行法律,捍衛法律。

  二是要具有良好的職業技能和豐富的學識。法官是一個特殊的職業群體。國家和社會對法官都有特別的專業技能要求。法官的職業技能,包括法律規範的熟知程度,法律思維與推理能力,理解法律規範的水平,掌握法律與運用法律的能力,邏輯思維以及較好的文化功底等等。這諸多方面的職業技能的優劣,決定著法律運作過程及其結果的質量和效率,體現著法官的司法水平。

  三是要有剛直不阿,清正廉潔的法官品格。法官的職責在於判斷是非,分清曲直,伸張正義,懲惡揚善。這一切不能不取決於法官自身的正直、清明、廉潔。人們會說:優秀的法官就是正義的化身。法官自身必須具備追求正義的良心和品德,把公正司法作為法官的神聖使命。

  四是要具備勤勉敬業精神。法官在履行其職責時,應當是敬業、勤業的典範。法官的具體工作,煩瑣複雜,沒完沒了。因此要求法官必須始終靜下心來,知難而進,紮實工作,十分細心地去審查每一個事實,化解每一個矛盾,解決每一個問題。

  篇三

  前不久,讀老子《道德經》“上善若水”一章,感觸良多。“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老子認為,道德高尚之人,像水一樣滋養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有功於萬物而又甘心屈尊於萬物之下,溫良謙讓,廣泛施恩卻不奢望報答。該章中“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一句,二十一字,借水明志,以水喻人,將水善於滋潤萬物之特性展現得淋漓盡致。

  水至柔,卻柔而有骨,信念執著追求不懈。通達而廣濟天下,奉獻而不圖回報。養山山青,哺花花俏,育禾禾壯,不拘束、不呆板、不僵化、不偏執,有時細膩,有時嫵媚,有時奔放,可方可圓,攻不破,焚之不燃,長於無窮,遠於無涯。上善若水其中暗含豐富、微妙和辯證的人生哲學及處事真諦,它優良的品質與法官應具有的品性是一脈相承的潤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無論身處何處,居於何地,都泰然處之,傾情付出,足顯赤誠一片,值得借鑑。

  作為人民法官,在平凡的崗位上,以民為基,以法為綱,以化民爭、解民憂為業,權責之重可想而知。法官應該學習水之境界,師法於水;多些水的品性,隨物賦形,潤澤一切,容納一切,淡泊名利,鑄就法官職業道德。“居善地”,善於選擇地方,法官應始終與公正、中立為伍,時刻處於為民服務之位,培養良好之德,牢固樹立公正服務、廉潔司法意識,始終帶著拳拳為民之心,傾力為民排憂解難。“心善淵”,法官應保持心境平和,將慾望之火在淡泊中熄滅,將逐利之心在低調中淡化,將私心雜念在公正中擯棄,將煩悶憂愁在快樂中緩釋,營造澄明淡和之境。“與善仁”,不管是面對當事人,還是其他人,法官都要把握好度,以仁心、真誠相向,友善處事,以誠感人,以情動人。“言善信”,以誠信為先。在司法服務中,立足誠信二字,以群眾滿意為目標,以樹立誠信為要求,築牢司法服務大廈的誠信根基,提升司法公信力。“正善治”,工作有條不紊,井然有序,學會以制規事,以章度人,嚴格依法依規辦案,確保每項工作、各個環節始終都處於制度的有效約束之下,為工作傾注“陽光”,書寫公正。“事善能”,法官應始終以開明寬闊的胸襟,繼承、更新、拓寬法律知識,讓自身才能顯效,實現司法效應最大化。“動善時”,法官在司法實踐中,要善於抓住問題癥結,善於選擇和把握時機,最大限度地保證服務效果,做到對症下藥,有的放矢,力求事半功倍。

  作為法官,我們應該以水為鑑,築勇氣之基,永葆法官內心之平靜與強大,帶著一顆平和公正之心,服務於民,取信於民,培養具有和諧價值和時代精神的法官職業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