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焦裕祿精神心得體會

  在焦裕祿那裡,求真務實既是一種科學精神,也是一種工作作風,還是一種人生態度。焦裕祿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的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範文一

  焦裕祿,一個千千萬萬共產黨員熟悉的名字,黨的好乾部,人民的好兒子,億萬人民學習的楷模。他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英雄事蹟,被永遠載入史冊,銘刻在人們心中。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更要學習焦裕祿精神,立足本職工作,做好教育教學工作。

  1962年焦裕祿被黨派到貧困、落後、自然災害嚴重的蘭考縣擔任書記,他沒有任何怨言,接受了黨交給他的任務。他說:“黨把這個縣36萬群眾交給我們,我們不能領導他們戰勝災荒,應該感到羞恥和痛心。”他作為全縣人民的公僕,盡職盡責,帶領群眾發展生產,植樹治沙,脫貧致富,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我們作為黨員教師,站在這個神聖的崗位上,肩負著黨和國家對我們的信任,肩負著培養祖國接班人的使命,我們應該怎麼做?我們應該把焦裕祿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我們要像焦裕祿同志一樣,要比別人付出更多,奉獻更多,犧牲更多,“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努力提高自身修養,用自身的榜樣和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要像焦裕祿同志一樣善於向身邊的專家學習,在教學中虛心求教,及時反思,改正工作和學習業務中的不足,及時“充電”,做到教學精湛,改變老化的知識結構,切實踐行新課改;要像焦裕祿同志一樣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無私奉獻,不怕苦不怕累,關愛學生,教書育人,做為人民服務的教師,做讓人民滿意的教師。

  焦裕祿同志的崇高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時刻鼓舞著我以焦裕祿精神規範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要求自己做一名優秀的黨員教師。

  範文二

  之前都是從書本上了解的一些關於焦裕祿的事蹟,就已經打動了我,觀看電影《焦裕祿》,那幾段熟悉感人的畫面,樸素的語言,再次深深打動了自己,撞擊了靈魂,昇華了思想,淨化了心靈。

  焦裕祿的事蹟之所以感人至深,首先就在於他那種對人民的赤膽忠心。電影裡的“二把手”跟焦裕祿有一段精彩的對話,那人說工作要先讓上級領導滿意,焦裕祿卻認為工作要先讓人民群眾滿意。抱有這兩種思想的不同結果是,焦裕祿忙於發放救濟讓老百姓度過難關,那位“二把手”卻忙於籌辦展覽讓上級領導高興。這兩種迥然不同的政績觀,事實上反映出如何看待對上負責和對下負責二者的關係問題。看看焦裕祿的為民態度,對於我們在工作中如何正確把握好這二者關係,是很有啟迪的。

  其次焦裕祿同志的身上,呈現一種崇高而不朽的精神:牢記宗旨、心繫群眾,“心裡裝著人民,唯獨沒有自己”的公僕精神;勤儉節約、艱苦創業,“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奮鬥精神;實事求是調查研究,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求實精神;不怕困難、不畏風險,“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呈英雄”的大無畏精神;廉潔奉公,勤政為民,為黨和人民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奉獻精神。

  同時我們也要認真學習焦裕祿同志敢於擔當的精神,他崇高的黨性修養,時刻保持著淡定,不怕困難、不懼風險,在應對危機上有思路,敢擔當。面對發展,面對困難,展現敢做善成的勇氣、逆勢飛揚的豪氣、艱苦奮鬥的志氣,保持一股“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拼勁、衝勁,聚精會神戰危機,一心一意謀發展。

  學習焦裕祿一心為民的精神,學習他時刻牢記宗旨、心繫群眾,在改善民生上下功夫。把為人民服務作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最終目的,自覺擺正與人民群眾的關係,不斷增進與人民群眾的真摯感情,時刻將群眾冷暖掛在心上,始終與群眾同甘共苦,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學習他時刻樹立堅定理想信念,模範遵守黨的紀律,高尚道德情操,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今後的工作中,我堅持始終牢記一個“幹”字,始終心懷一個“公”字,始終恪守一個“廉”字,保持共產黨人實幹奉獻、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做為一名大學生村官,要真正像焦裕祿同志那樣時刻想著人民群眾,時刻把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上,真正把自己當作群眾的兒子,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高質量的做好本職工作。

  範文三

  中共河南在4月6日出臺的關於新形勢下深入學習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決定裡指出:“開展焦裕祿精神研討活動,每年都要組織專家學者、領導幹部深入研討焦裕祿精神,總結新經驗,探討新課題,使焦裕祿精神與時俱進、歷久彌新。”最近,我認真觀看了紀錄片《焦裕祿》,深受感動,淚流不止,越發感覺到焦裕祿同志人格的偉大,他以人為本、重視調查研究、勇於創新、重視民生的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遙相呼應。認真研究學習焦裕祿同志的事蹟和言論有助於當前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影片中以及有關文獻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具有下面這些優良品質至今仍然值得我們學習:

  一、實事求是,重視調查研究。1962年,風沙、水澇、鹽鹼“三害”困擾蘭考地區,焦裕祿受上級委派,來到這裡擔任書記。為了根治“三害”,儘快幫助群眾脫貧,焦裕祿到蘭考後馬上深入調查,制訂治理方案。在一百二十多天裡,親自跑了一百二十多個大隊,跋涉五千餘里,摸清了蘭考 “ 三害 ” 的情況。

  二、集思廣益,勇於創新,實驗先行。由於風沙、水澇、鹽鹼等“三害”沒有現成的經驗辦法可以借鑑,他在全面調查研究的同時,廣泛聽取群眾的經驗之談和技術人員的意見,開展小面積翻淤壓沙、翻淤壓鹼、封閉沙丘試驗,然後總結治理經驗,以點帶面,全面鋪開。

  三、重視發展經濟,解決民生問題。焦裕祿同志牢記黨的根本宗旨,一心一意地抓經濟建設,把戰勝災害、發展生產力、改善生產條件,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作為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焦裕祿同志在蘭考嘔心瀝血地工作,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

  四、重視人才,以人為本。焦裕祿同志非常重視基層幹部和技術人才,在他的感召下,林場的技術員自願留下來。為了不讓更多的基層幹部和技術骨幹餓死,他想方設法提高伙食供應標準。因為違犯了統供統銷的政策甚至要接受上級組織的調查。還有一次,他及時組織人員把擱置在蘭考車站數天的國家救濟糧迅速的分發下去。

  五、捨身為公,捨己為人。焦裕祿同志在蘭考冒著風沙和洪水走遍全縣,和百姓一起翻地、封沙丘、種泡桐、挖河渠,住過草菴、蹲過牛棚,忍著病痛堅持工作。他長期有病,家裡人口又多,生活比較困難,可是他堅決拒絕救濟。他“心裡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總是在群眾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去關心群眾、幫助群眾,廣泛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愛戴。焦裕祿為了蘭考的老百姓付出了全部心血、奉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焦裕祿在蘭考工作的470天裡,倡導並實踐的實事求是、注重調查研究、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精神,以民為本、虛心向群眾學習、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和老百姓魚水情深,是科學、民主、平等和政治文明的生動體現。在他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克己奉公、清正廉潔、開拓進取、艱苦奮鬥、堅忍不拔、無私奉獻、一心為民、鞠躬盡瘁等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品格、精神情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當前,我市正處於加快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面臨金融危機、發展受阻,我們應找準結合點,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工委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圓滿完成,為我市的科學、可持續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看了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