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星星的孩子教學設計

  《數星星的孩子》是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了張衡小時候數星星,善於觀察,善於發現,長大成了一位著名的天文學家的故事。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數星星的孩子》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新詞,並瞭解它們在本課中的意思。

  2.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正確回答課後練習1的三個問題。

  3.能按要求完成課後練習2,能說出課後練習3每組中的兩個句子有什麼不同。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瞭解張衡能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是因為他從小就愛好天文,長大以後具有刻苦鑽研的精神。培養自己觀察、研究自然現象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學會本課12個生字。

  2.啟發學生觀察研究自然現象的興趣。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會本課12個生字,掌握它們的音形義。

  ***二***能正確認讀本課生詞並理解詞意。

  ***三***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四***指導書寫生字。

  二、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學會本課12個生字。

  三、教學過程

  ***一***寫出課題。提示“數”***sh******的讀音。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大致瞭解課文內容。

  1.自由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並標出自然段。

  2.指名三人讀課文,分別讀1~3自然段,4~5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說說這課主要講了誰的什麼事。

  ***這課講了張衡數星星的事。***

  3.老師簡介張衡生平事蹟。

  張衡***公元78年~139年***,是我國漢朝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思想家。河南南陽人。他在天文學方面表現了非凡的才能,創制了世界上最早用水力推動的觀測天體的渾天儀和觀測氣象的候風儀。他創制了世界上最早測定地震方向的地動儀。他還是東漢六大畫家之一。

  由於張衡在天文、地理、曆法、地震、器械等許多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學者和科學家,政府於1956年重修了他的墳墓,科學院院長為墓碑題詞: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屬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敬仰。

  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就是張衡小時候的一件事。

  ***三***學習本課生字詞。

  1.自學生字,瞭解音形義。

  2.檢查自學效果。

  ***1***字音:

  數:它是一個多音字,在“無數”中讀sh***,在“數星星”中讀sh***。

  鬥:它是一個多音字,在“北斗星”中讀d%u,在“鬥爭”中讀d^u。

  ***2***字形:

  最後一橫略短些。

  楚:上半部分是一個“林”,注意兩個捺都改成點,下邊的筆順是:

  ***3***詞意:

  一閃一閃:本課形容星星的光,忽明忽暗。

  之間:表示在兩個事物或時間的中間。

  距離:在空間或時間上的相隔。在本課是指兩顆星相隔。

  北斗星:由七顆明亮的星星組成的,分佈呈勺子的形狀。

  無數:難計算出數,形容非常多。

  清楚:事物容易讓人辨認、瞭解。在本課中是“明白”的意思。

  3.讀生字,口頭給生字組詞。然後再讀字詞,記憶字音、字形、詞意。

  4.指導書寫,讓學生寫字頭。

  ***四***作業。

  1.寫生字各一行。

  2.熟讀課文。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正確回答課後練習1中的三個問題。

  ***二***瞭解張衡從小愛好天文,喜歡研究,長大以後才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

  ***三***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理解課文第一至五自然段的內容,瞭解張衡在小時候是怎樣愛好天文,喜歡研究的。

  ***二***啟發學生觀察研究自然現象的興趣。

  三、教學過程

  ***一***先學第6自然段,知道這段主要內容。

  1.課文的哪段直接告訴我們這個數星星的孩子是誰?***第6自然段直接告訴我們這個數星星的孩子叫張衡。***

  2.讀了這段你還知道了些什麼?

  ***張衡是漢朝人,後來成了著名的天文學家。***

  3.齊讀第6自然段。

  ***二***學習1、2、3自然段。

  1.學習第1自然段,體會夜空的美麗。

  ***1***出示投影。***課文第一幅插圖,即夜空的美景。***

  ***2***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夜空的美麗。然後再讀書裡寫夜空的話。

  ***3***出投影,比較兩句話有什麼不同。

  ***這兩句話的意思基本一樣,但第二句更具體、生動,因為運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星星比作了珍珠那麼美麗。***

  ***4***範讀這句,自己練讀,齊讀。

  2.出示投影。***課文第二幅圖。***

  ***1***找書上有關的句子,說說誰在幹什麼?

  ***2***指名有語氣地讀第1自然段。

  3.學習2、3自然段。

  ***1***指名讀奶奶的話,說說為什麼奶奶叫張衡“傻孩子”,“又”說明了什麼?

  ***“傻孩子”說明奶奶對張衡很疼愛,“又”說明了張衡是經常數星星的,他從小就對天體現象有濃厚的興趣,所以他不止一次這樣做。***

  ***2***指名讀張衡的話,說說他說了幾句話。再指三人每人讀一句並說出句意。***共說了三句話。第一句說能看得見就能數得清。第二句說星星不是亂動。第三句說兩顆星之間總隔那麼遠。***

  問:從張衡說的這三句話中,你看出什麼?***張衡不僅數星星,也注意到了星星的執行規律。***

  ***3***指名分角色讀奶奶和張衡的話,說說奶奶和張衡對星星有什麼不同的看法。

  ***奶奶認為那麼多星星亂動,根本數不清。張衡認為星星之間的距離是不變的,所以可以數得清。***

  ***三***學習4、5自然段。

  1.默讀第4自然段,看看爺爺說了幾次話。

  2.指名讀爺爺的第一次話,說說爺爺同意誰的觀點,他告訴了張衡什麼知識?***天上的星星是在動,它們之間的距離好像是不變的。***

  3.指名讀爺爺的第二次話,出示北極星和北斗星的投影。

  讓學生根據爺爺的話找出北斗星和北極星。

  4.出示投影,說說這組句子有什麼不同。

  ***第二句話運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北斗星比作勺子,使句子更生動、具體了。***

  5.齊讀第4自然段,再說說北斗星和北極星的執行規律。

  6.張衡聽了爺爺的話後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從書上找出有關的句子讀讀。

  7.張衡觀察的結果是什麼?“果然”說明了什麼?

  8.如有條件,用投影演示北斗星、北極星運轉的情況。

  ***四***總結全文。

  1.指名分角色讀全文,說說為什麼張衡長大以後成了著名的天文學家。

  2.總結:

  張衡長大以後之所以能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是因為他從小就愛好天文,具有刻苦鑽研精神。我們要學習張衡這種精神,提高自己觀察、研究自然現象的興趣,長大才能成為有所作為的人。

  《數星星的孩子》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篇目是《數星星的孩子》。

  【解析教材】

  首先我來分析一下教材,《數星星的孩子》這篇課文內容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首篇文章,寫的是張衡小時候數星星,善於觀察,善於發現,長大成了一位著名的天文學家的故事,是一篇容語文知識、思想啟迪、天文常識於一體的好文章。

  【學情分析】

  二年的孩子認知水平還較低、學習習慣的和學習方法還在初步養成中,但他們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對新奇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慾望,特別是對宇宙更是充滿著幻想,所以,此課教學教師絕不能放過這次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指導正確學習方法、激發孩子個性探索、滲透思想教育的機會,從而達到新課標所提到的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教法學法】

  本課教學我採用開放教學模式,在突出“雙基”的基礎上,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和閱讀方法的指導,在語文課中滲透科學思想啟迪。學習中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通過整體通讀、分角色朗讀、討論交流、合作探究等方法完成學習目標的同時,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為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本課教學是一課時內容 ,據此,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能夠認識本課生字9個,會正確規範書寫生字12個。

  2、能力目標: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學習張衡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好習慣。在引導學生體會故事蘊含的情趣和道理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對宇宙奧妙探索的興趣。

  以上目標的確立,改變傳統目標只專注知識傳授的不足,而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小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形成,以及繼續學習和個性發展奠定基礎。

  教學重點是認知目標和能力目標

  此重點充分體現新課改條件下“雙基”的重要性,是夯實小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培養孩子的基本學習能力的具體體現。

  教學難點是情感目標以及讀懂課文“爺爺”的話中有關天文知識。

  低年級的孩子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還很差,對於“天文”知識和概念也很陌生,因此,要使孩子真正理解理解張衡身上“善於觀察和善於思考的品質”,以及課文中提到的天文知識,需要教師運用教學智慧巧妙的引導。

  【課前準備】認讀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為了突出重點,更好地突破難點,特設計以下六個教學環節:***課件顯示***

  一、情境匯入,檢測學情起點

  ***一***匯入新課

  教師引導:在晴朗的夜空,天空中的星星一閃一閃的特別美麗。大約在1900年以前,有一個像我們這麼大的孩子特別愛數星星,你們想知道他的故事嗎? ***板書課題***,小手伸出來跟我寫課題。 “數”右邊的反文旁要注意,撇高高在上,橫起筆要低、要短,這一撇要有彎度,捺要出腳。

  ***二***檢測學情,初識張衡。

  首先,引導提問我們知道這個數星星的孩子名叫——***生:張衡。板書:張衡***緊接著用卡片出示“張衡”這個詞,要求學生自主讀準。

  其次,進一步介紹張衡:張衡是我國漢朝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思想家。他在天文學方面表現了非凡的才能,創制了世界上最早的觀測天體的渾天儀和觀測氣象的候風儀,創制了世界上最早測定地震方向的地動儀。他還是東漢六大畫家之一。

  二、初讀課文,指導識字讀句

  ***一***自由讀課文,自主識字。

  請小朋友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找一找下面的拼音,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爭取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端起書,自己讀自己的。***課件出示“我會認”中的生字***瞧,這一課的生字相信你們會讀了。同桌間你讀給我聽聽,我讀給你聽聽,讀不對的,幫對方糾正。

  ***二***指導讀句,學習字詞。

  教師引導:把這些生字放進句子中相信你們也能讀好。

  ***課件出示:1.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裡。2.天上的星星是在動,可是看起來它們之間的距離好像是不變的。3.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繞著北極星慢慢地轉動。***

  三個長句子的教學設計尤其精妙,在此我把鞏固識字、理解詞義、積累詞語、滲透讀句方法、積累語文知識融為一體,又為讀通、讀順課文打下基礎,可謂一舉數得。

  三、輪讀課文,隨文識字學詞

  教師引導:小朋友,課文就是這樣由一句話一句話組成的。讓我們認認真真地再把課文讀一遍,注意詞語之間的停頓,你會讀得更通順。端起書,自己讀自己的。***生自由讀文***

  四、示範引領,學習角色朗讀

  ***一***聽配樂朗讀一、二自然段

  教師引導:孩子們,課文又讀了一遍,喜歡這個孩子嗎?讓我們再次走進張衡家的小院,看看這個數星星的孩子吧。***板書:小時候******課件出示課文插圖,師配樂朗誦第一、第二自然段。***

  ***二***教師帶著動作讀張衡的話

  ***三***同桌互相讀,一個讀奶奶的話,一個讀張衡的話。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與感受,利用直觀的圖片,圖文結合,幫助理學生理解積累詞語,從而有效地感知內容併為有感情朗讀打下基礎。

  五、重點研讀,正確認識張衡

  1、默讀課文,想想張衡是一個怎樣的孩子,長大能成為著名天文學家***板書:長大後***,這其中有哪些原因呢?把你找到的句子畫下來!讓同學交流,隨機出示句子:

  ⑴一個孩子坐在院子裡,靠著奶奶,仰著頭,指著天空的星星。一顆、兩顆、一直數到了幾百顆。***體會張衡數星星那麼認真,那麼有愛心***

  ⑵孩子說:“奶奶,能看得見,……中間總是隔那麼遠。***體會張衡不僅愛觀察,而且樂於思考和探究,反現了星星是在有規律地動***”

  ⑶這孩子一夜沒睡好,幾次起來看星星。***為了驗證爺爺的話,幾次起來看星星,可見他不僅勤于思考,而且有一種樂於探究的精神***

  2、分組討論交流:

  張衡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板書:***勤於觀察、善於觀察、樂於探究***

  ①我認為張衡是一個 的孩子,“ ”這句話就可以體會出來。

  ②帶著你的理解讀一讀句子。

  3、爺爺的話告訴了張衡哪些天文知識?我們再來讀爺爺的話。

  完成填空:

  那七顆星,連起來像*** ***,叫*** ***。

  4、觀察細心的小朋友就能發現,文中插圖中還藏有北斗七星呢?動筆連一連看看像什麼?

  設計意圖:針對二年級學生情況,開始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結合詞語教學這一重點,巧抓關鍵詞語,引導他們到文中去體驗、去理解、去感悟,發揮學生的想象空間,巧妙利用讀與說的“焊接”,培養他們的語言能力,呈現出詞語教學的深度拓展。

  六、佈置作業:

  1.抄寫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並抄寫第五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