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電廠實習總結範文6篇

  隨著經濟不斷髮展,熱電廠作為重要的能源轉換企業,在緩解我國能源供給不平衡和環境汙染問題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熱電廠實習結束了,為本次實習作一個總結,為本次熱電廠實習做一個總結,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熱電廠的實習總結範文,僅供參考。

  熱電廠實習總結範文篇一:

  一、實習地點和時間

  xx發電廠 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

  二、實習目的和要求

  瞭解電能生產的全過程及主要電氣裝置的構成、型號、引數、結構、佈置方式,對電廠生產過程有一個完整的概念。

  熟悉該電廠主接線連線方式、執行特點;初步瞭解電氣二次接線、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鞏固和加強所學理論知識,為今後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基礎。

  通過對具體實習專案的分析,理論實踐相結合,鞏固和發展所學理論知識,掌握正確的思想方法和基本技能。

  三、實習任務

  ***一***安全培訓,全廠介紹、參觀

  1、大家都知道,電廠是一個關係民生的部門,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很多細節的不注意都會造成人身傷害,重則導致電廠停機,對國民經濟造成重大影響。每一個進入電廠的人都必須進行安全培訓。安全以預防為主,比如,進入電廠必須帶安全帽,袖口紮緊,不準隨意跨越管道等等,通過這次學習我真實的明白了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

  2、全廠介紹。xx發電廠是熱電聯產的火電廠,始建於1988年,由一期兩臺220MW機組及二期兩臺300MW機組組成。一期保證勝利油田電能供應,二期機組併入山東省電網。勝利發電廠先後被認定為無洩漏工廠、國家達標電廠、全國一流火力發電廠、國際一流電廠,是全國第三家國際一流電廠。

  3、進行全廠參觀。

  ***二***對於火電廠熱力過程,輸煤、鍋爐、汽輪機、發電機等,電廠的工程師給我們進行了講解,並帶著我們進行了參觀。

  火力發電廠的生產過程實質上是四個能量形態的轉換過程,首先化石燃料的化學能經過燃燒轉變為熱能,這個過程在蒸汽鍋爐內完成;接著在汽輪機中通過過熱蒸汽推轉葉片為熱能轉化為機械能,汽輪機帶動發動機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發電機的端電壓分別為15.75KV和20KV,經過變電器變壓為110KV及220KV,110KV為油田專用,220KV為油田及省網共用。同時廠用變壓器輸出6KV電壓,供整個電廠自用,廠耗約佔約佔總功率的6~8%。

  xx發電廠的設計燃料為晉中貧煤,煤用火車送到發電廠,然後由翻煤機進行翻煤。翻到地下的煤由皮帶送到儲煤場,再用輸煤皮帶輸送到煤鬥。原煤從煤鬥落下由給煤機送入磨煤機磨成煤粉,並同時送入熱空氣來乾燥和輸送煤粉。形成的煤粉空氣混合物經分離器分離後,合格的煤粉經過排粉機送入粉煤倉***一期***或者直接送到輸粉管***二期***,通過燃燒器噴入鍋爐的爐膛中燃燒。

  燃料燃燒所需要的熱空氣由送風機送入鍋爐的空氣預熱器中加熱,預熱後的熱空氣,經過風道一部分送入磨煤機作乾燥以及送粉之外***一次風***,另一部分直接引至燃燒器進入爐膛***二次風***。

  燃燒生成的高溫煙氣,在引風機的作用下先沿著鍋爐的倒 “U” 形煙道依次流過爐膛,水冷壁管,過熱器,省煤器,空氣預熱器,同時逐步將煙氣的熱能傳給工質以及空氣,自身變成低溫煙氣,經除塵器淨化後的煙氣由引風機抽出,經過脫硫後經煙囪排入大氣。

  煤燃燒後生成的灰渣,其中大的灰子會因自重從氣流中分離出來,沉降到爐膛底部的冷灰鬥中形成固態渣,最後由排渣裝置排入灰渣溝,再由灰渣泵送到灰渣場。大量的細小的灰粒***飛灰***則隨煙氣帶走,經除塵器分離後也送到灰渣溝。鍋爐給水先進入省煤器預熱到接近飽和溫度,後經蒸發器受熱面加熱為飽和蒸汽,再經過熱器被加熱為過熱蒸汽,此蒸汽又稱為主蒸汽。

  經過以上流程,就完成了燃料的輸送和燃燒,蒸汽的生成燃物***灰、渣、煙氣***的處理及排出。由鍋爐過熱氣出來的主蒸汽經過主蒸汽管道進入汽輪機膨脹作功,衝轉汽輪機,從而帶動發電機發電。高壓缸中的蒸汽經過再熱器變成再熱蒸汽進入中壓缸及低壓缸再次做功。汽輪機排出的乏汽排入凝汽器,在此被凝結冷卻成水,此凝結水稱為主凝結水。主凝結水通

  過凝結水泵送入低壓加熱器,由汽輪機抽出部分蒸汽後再進入除氧器,在其中通過繼續加熱除去溶於水中的各種氣體***主要是氧氣***。經化學車間處理後的補給水與主凝結水匯於除氧器的水箱,成為鍋爐的給水,再經過給水泵升壓後送往高壓加熱器,由汽輪機高壓部分抽出一定的蒸汽加熱,然後送入鍋爐,從而使工質完成一個熱力迴圈。迴圈水泵將冷卻水***又稱迴圈水***送往凝結器,由高效能冷卻水塔進行降溫冷卻。

  經過以上流程,就完成了蒸汽的熱能轉換為機械能,接著機械能轉化為電能,以及鍋爐給水供應的過程。因此火力發電廠是由鍋爐,汽輪機,發電機三大部分和各自相應的輔助裝置及系統組成的複雜的能源轉換的動力廠。

  為了提高能源利用率,在冬天為廣大單位及使用者供暖,xx發電廠一二期工程都進行了熱電聯產改造,冬天可抽出部分蒸汽進行熱交換,提高了燃料利用率,同時供暖。

  本次實習的任務是熟悉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相關企業,主要是火力發電廠的主要熱力系統及其佈置。本次參觀的地點是電廠模型室。目的旨在讓學生在短暫的認識實習期間,切實對火力發電廠主要生產裝置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及效能等有一個系統、全面的瞭解,並未後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提供必要的感性認識和基礎知識。

  火力發電廠是利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燃料的化學能產出電能的工廠,即為燃料的化學能→蒸汽的熱勢能→機械能→電能。在鍋爐中,燃料的化學能轉變為蒸汽的熱能,在汽輪機中,蒸汽的熱能轉變為輪子旋轉的機械能,在發電機中機械能轉變為電能。爐、機、電是火電廠中的主要裝置,亦稱三大主機。輔助三大主機的裝置稱為輔助裝置簡稱輔機。主機與輔機及其相連的管道、線路等稱為系統。

  我們在電氣部進行了3天的實習,依次在試驗照明班、高壓班、低壓班、電機班、繼電保護班進行。通過跟班,我們進一步瞭解了電氣專業,拓寬了視野,為我們以後的學習增加了知識儲備。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跟隨師傅工作以及聊天等,鞏固了課本並且學到了課本上沒有的知識。

  現將主要實習情況報告如下: 師傅向我們簡單介紹了一下電廠的基本歷史,還有就是發電的基本原理。對我們進行了安全教育後開始帶領我們參觀幾個重要的場所----如外部變壓裝置、高壓間和主控室等。外部變壓裝置分為主變壓裝置和高壓備用變壓裝置。高備變在全廠失電的情況下啟用,保證電廠的安全。由於變壓器的電壓很高,功率又很大,所以變壓器產生的熱量很大,如何降低變壓器的溫度保證其正常工作至關重要。為了降低溫度,每臺變壓器上都裝有很多散熱片,同時還有散熱風扇工作。變壓器的主體中充滿了變壓器油,在主體上面裝有一個油枕,可隨時向主體中供油,補充消耗。瓦斯計電器用來防止主體內產生的瓦斯氣體過多及時向管理員報警,防止變壓器損壞。

  我們在執行實習了兩天,分別為集控與網控。集控負責監視控制整個輪汽電系統執行,網控負責監視控制電網情況。電廠基本都是自動化控制,集控中心的幾臺計算機就是對他進行控制的,而工作人員的人數只需要幾個了,只要控制計算機就可以確保機器的正常安全執行,比起原來的舊電廠,現在的自動化程度大大提高,所以電廠的技術人員越來越少了。一期每臺機組都需要六個人值班,而二期每臺機組只要三個人值班就可以了。當然對他們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直接帶來的就是效益的越來越好了。在主控室裡對整個變電站的執行進行監視,通過計算機技術對故障進行預警、分析、排除,控制及安全操作閉鎖,顯示和製表列印,時間順序記錄,事故追憶,資訊的遠傳,執行、操作、事故處理指導,人機聯絡,執行的技術管理,自診斷、自恢復和自動切換。

  我們多次穿過了電廠的廠房,其中除了只看到機器裝置之外就沒有什麼其他的,很難看到操作的工人,偶爾看到的是幾臺可控機器。據介紹,只需設定好程式就可以不管了,機器的控制全部在集控室可以觀測。所以只要電廠執行出了問題,就可以馬上得知,一個電話過去,維修的就馬上過去,使之儘快得到解決。控制中心的建設實施實現了提高操作效率、降低執行維護成本等等方面的經濟效益。

  現在電廠的自動化程度都很高,人員數量必然就會減少,使得對工作的質量就會提高。據瞭解,電廠的職工一般是五班四倒,每次只要是上班就是連續6個小時,在集控室工作的就必須嚴密注視著計算機,確保異常情況的出現能夠被立即發覺;對於維修方面的,幾乎都是隨叫隨到,沒有雙休日。總之,在電廠工作的時間概念與一般的有些不同,典型的就是不會按照正常的星期計算,也不會有正常的“黃金週”,人家最閒的時候就是電廠最忙的時候,工人很是辛苦。當代的中國正在崛起,經濟正在以爆炸式的方式增長,電力就是其中的最根本的基礎保障,作為電力的源泉,電廠肯定是扮演著大佬的角色。對國家的貢獻無人能替,還有著巨大的發展!

  電廠採取雙票制,以此來避免事故發生。處理事故時必須做到穩***沉著***、準***準確***、敏***迅速***,且要根據以下原則採取措施:儘速限制事故發展,消除事故根源,解除對人身、裝置安全的威脅;用一切可能的方法保持裝置繼續執行,以保證對使用者的供電;儘快對已停電的使用者恢復送電;調整電力系統的執行方式,使其恢復正常執行;事故時和事故後的聯絡彙報制度和彙報內容。值班人員的彙報必須做到及時、全面、準確。誤報和漏報,會對處理事故造成不良後果.緊急情況可先處理後彙報.如果事故時變電站與排程聯絡中斷,則值班人員按規程規定處理事故,通訊恢復後應立即將事故情況和處理過程詳細彙報,並應做好事做記錄。

  但是,我們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全國發電裝置平均年利用小時逐年下降。其次是我國的人均用電水平低,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大約是加拿大的1/20,美國的1/4,法國的1/8,全國至今還有上千萬人沒有用上電,而且近幾年中國電力供需十分緊張,不少地區拉閘限電,可見,電力的發展還遠遠不夠。

  五.發電廠個別裝置的認識

  發電機,共四臺,均為隱極式同步發電機,轉速為3000轉,一期採用三級勵磁方式,二期採用剩磁自勵整流方式。

  盤車裝置,每臺發電機組配一個,在停機時進行盤車,維持一個較低轉速,保障安全。

  汽輪機,公四臺,都由高壓缸、中壓缸、低壓缸組成,帶能抽汽進行熱交換供暖。

  汽包,是汽水分離的裝置,對於鍋爐系統非常重要。

  主變壓器,共有四臺,其中1#、2#是三繞組三電壓等級,3#、4#是雙繞組雙電壓等級

  廠用變,共有四臺,出線電壓均為6KV,保證廠內用電。

  直流系統,由整流裝置及蓄電池組成,帶動直流電器並且保證在失電情況下緊急停機,保證電廠裝置安全。

  脫硫裝置,為使煙氣含硫量達標,保護環境,電廠建成脫硫裝置,進行溼法脫硫,由石灰漿噴淋生成石膏的方法進行脫硫。

  六、xx實習總結

  這次實習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企業文化建設,電廠取得的成績與企業文化密不可分,可以說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的靈魂。在勝利發電廠的企業文化建設中,三大亮點格外吸引人的眼球。找準承載文化的載體:一隻名叫“亮亮”的吉祥物小鹿走進了職工生活。電廠將“亮亮”製成毛絨絨的玩具和工藝品,建設“企業文化從娃娃抓起”的親情文化。潛移默化地改變人們對電力行業“電老虎”的負面認識。 “洋理論”的本土化:為了讓艱澀難懂的學習型組織“洋理論”真正落地,電廠借鑑宋朝話本宣揚佛教的形式,編輯了《新話本》。把高深理論變成一個個通俗的小故事,讓職工深刻領會學習型組織的精髓,從而滲透到日常的工作學習中,促進了學習型組織的本土化。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的有機結合:引入現代企業管理理念,開展了思想政治工作貫標認證,創新性地將思想政治工作納入企業的行為規範中,並取得了全國首張思想政治工作認證證書。這三方面都圍繞一個目標:統一人的思想,“燃燒”人的激情,鍛造企業之魂。

  勝電將“以電興油,強企報國”作為企業使命,以“綠色電廠,國際一流”為企業願景,以“忠誠敬業,卓越創新”為企業核心價值觀,以“燃燒激情,鑄就勝利”為企業精神,並通過多種生動具體的形式,讓這些理念滲透到每一位員工的思想和日常行動之中。

  通過持之以恆的和風細雨式宣貫和有的放矢的暴風驟雨式的強力推進,在許多企業為企業文化如何落地而困惑之時,勝利發電廠的企業文化早已落地生根了。在電廠的每一刻,耳聞目睹的所有一切,都瀰漫著勝電文化沁人心脾的芳香。勝電的企業文化,已實實在在紮根人心,隨手可以觸控,隨時可以感知。

  總之,這次實習是有收穫的,自己也有許多心得體會。感受頗深的一點是,理論學習是業務實戰的基礎,但實際工作與理論的闡述又是多麼的不同,在工作的閒暇之間,在同一些工作多年的會計人員的交談中,深知,在工作崗位上,有著良好的業務能力是基礎能力,但怎樣處理好與同事的關係,為自己和他人的工作建立一個和諧的氛圍,又是那麼的重要,於是也就更能體會在企業中“人和萬事興”的要義。

  最後,還要感謝在實習過程中給予我們很大幫助並進行指導的帶隊老師,學會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學院為大家實習付出非常多,實習完成後,大家有了沉甸甸的收穫。

  熱電廠實習總結範文篇二:

  大二下半學期,按照學校教學要求,我們動本0923班全體在老師的帶領下於6月24日對太原第一發電廠和太原第二發電廠進行了參觀實習。通過這次實習我們初步瞭解了太原市電力行業的歷史以及現狀,接觸了電廠生產的整個流程,認識到了當今電力行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整個實習收穫頗豐,現總結如下:

  一、對電廠的大體認識。

  我們此次參觀實習的電廠均為熱電廠,且兩個電廠都是利用煤作為燃料生產電能,它的基本生產過程可概括為:燃料在鍋爐中燃燒加熱水使之成為蒸汽,將燃料的化學能轉變成熱能,蒸汽壓力推動汽輪機旋轉,熱能轉換成機械能,然後汽輪機帶動發電機旋轉,將機械能轉變成電能。概括的講,電廠就是能量轉化的工廠,而具體到我們太原的一電廠與二電廠,就是將儲存在煤礦中的化學能轉換為電能與熱能的工廠。

  二、國電太原第一熱電廠。

  在上午的行程中,我們坐車去了位於晉祠路上的太原第一熱電廠。到達電廠之後我們並沒有被安排立刻開始參觀整個廠房,而是由老師帶隊到電廠的辦公樓去聽電廠的師傅給我們先進行理論上的講解。

  這期間我們瞭解到了許多關於一電廠的歷史與發展軌跡,得知太原第一熱電廠創建於1953年,屬"一.五"期間國家156項重點工程之一。五十年來,經過六期擴建,逐步發展成為擁有裝機容量127.5萬千瓦的現代化大型熱電聯產企業。至2003年底,為國家發電1020.53億千瓦時,供熱2.63億百萬千焦,負擔著太原市1000萬平方米,80萬居民的集中採暖供熱和部分工業熱負荷,為省城清潔生產和全省的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2003年全廠發電量突破80億千瓦時大關,2003年全廠實現安全生產600天。

  之後師傅又給我們講解了太原一電廠現今正在執行的機組以及工作原理,這在後面的段落我會做具體報告。最後是強調安全,雖然是老生常談,但是依然需要我們萬分注意。師傅給我們提出了要檢查自己的鞋帶是否繫好,安全帽是否戴規範,以及行進中的種種要求。總結為“四不傷害”

  即“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讓別人傷害自己,保護別人不被傷害。”

  講解完之後就是由師傅及老師帶領我們參觀整個電廠的生產流程了,我們由廠門進入依次參觀了原煤倉,運輸皮帶,磨煤機,送煤器,鍋爐,汽輪機與發電機,水冷塔等機組。對這些之前只是在書本上有所學習,卻從未謀面的機器見了第一次面,現場切身感受到了電廠的工作環境。真正的感覺到了現實與書本的差別是多麼巨大,上午的實習可以說主要是開闊了視野,在琳琅滿目的機器面前,我還是有些暈,不能完全跟上思路。

  在參觀完整個電廠之後,我們就乘車回到了學校,準備下午再參觀太原第二熱電廠。

  三、大唐太原第二熱電廠。

  午休之後的我們帶著略微的倦意登上了參觀太原第二電廠的旅程,到電廠之後依然是由一位電廠的工程師為大家講解第二電廠的歷史:太原第二電廠始建於1956年,地處山西省太原市西北方向尖草坪區,是中國大唐集團公司全資直屬企業,註冊資本金5340萬元,先後經過幾代人五十餘年的艱苦奮鬥,歷經六期建設,截至2006年底,在役總裝機容量110萬千瓦。一期、二期機組現已退役;三期三臺5萬千瓦機組於1967~1971年投產;四期兩臺20萬千瓦機組於1994年投產;五期一臺20萬千瓦機組於2003年6月投產;六期兩臺30萬千瓦空冷供熱脫硫機組,第一臺於2006年12月22日順利投產,標誌著我國首臺30萬千瓦直接空冷供熱機組投產發電,第二臺計劃2007年3月投產。全廠現有員工2900餘人。

  瞭解了太原第二電廠的歷史之後,我們由師傅帶領著參觀二電廠的生產線,與上午的感覺不同的是,這次我們與這些機組不再是初次見面,同學們的眼光中更多的不再是驚訝,而是回憶與思考我們所學的知識,在腦海中過整個理論的流程與實際的區別與聯絡。參觀了磨滅機、鍋爐、汽

  輪機等機組之後,我們主要又參觀了二電廠的水冷裝置。這裡冷卻的方法有直接水冷,間接水冷以及直接空冷三種。三種方法效果不一,但耗費的成本也高低不同。這三種方式同時存在於二電也有其歷史原因,這讓我們更加了解到一個電廠不是理論上建立起來就一成不變的,而是也在隨著時代的發展再進步,他有稍顯落後的機組在執行,也有極為先進的機組在工作,他是一個有機的,時間與空間上結合的整體。

  整個參觀過程中,不同於電廠嘈雜的環境,電廠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還是很舒適的,在控制室中用計算機遠端控制檢測著電廠各個環節的執行,而不是我們原先想象的那樣要在炙熱的鍋爐旁盯著儀表。這讓我們瞭解到現代電廠的工作也是人性化的,也讓我們對自己將來的工作有了更多的期待。

  四、電廠執行流程:

  之所以要把這部分拿出來單獨報告,是因為上午下午主要參觀實習的內容就是參觀電廠工作流程,而兩個電廠的機組雖然有一定的差別但是大致相同。所以我認為總結的談談我們認識到的電廠執行流程,會比具體講哪個電廠採用的哪套方式,哪套機組更為現實,也更具有實際意義。

  談到電廠執行的大致過程,則是由燃料的運輸開始的:將燃煤用輸煤皮帶從煤場運至煤鬥中。大型火電廠為提高燃煤效率都是燃燒煤粉。因此,煤鬥中的原煤要先送至磨煤機內磨成煤粉。磨碎的煤粉由熱空氣攜帶經排粉風機送入鍋爐的爐膛內燃燒。煤粉燃燒後形成的熱煙氣沿鍋爐的水平煙道和尾部煙道流動,放出熱量,最後進入除塵器,將燃燒後的煤灰分離出來。

  火力發電廠在鍋爐爐膛四周密佈著水管,稱為水冷壁。水冷壁水管的上下兩端均通過聯箱與汽包連通,汽包內的水經由水冷壁不斷迴圈,吸收著煤愛燃燒過程中放出的熱量。部分水在冷壁中被加熱沸騰後汽化成水蒸汽,這些飽和蒸汽由汽包上部流出進入過熱器中。飽和蒸汽在過熱器中繼續吸熱,成為過熱蒸汽。過熱蒸汽有很高的壓力和溫度,因此有很大的熱勢能。具有熱勢能的過熱蒸汽經管道引入汽輪機後,便將熱勢能轉變成動能。高速流動的蒸汽推動汽輪機轉子轉動,形成機械能。

  汽輪機的轉子與發電機的轉子通過連軸器聯在一起。當汽輪機轉子轉動時便帶動發電機轉子轉動。這樣,發電機便把汽輪機的機械能轉變為電能。電能經變壓器將電壓升壓後,由輸電線送至電使用者。

  從能量轉換的角度看,整個過程可簡化為:燃料的化學能→蒸汽的熱勢能→機械能→電能。在鍋爐中,燃料的化學能轉變為蒸汽的熱能;在汽輪機中,蒸汽的熱能轉變為輪子旋轉的機械能;在發電機中機械能轉變為電能。爐、機、電是火電廠中的主要裝置,亦稱三大主機。與三大主機相輔工作的裝置成為輔助裝置或稱輔機。主機與輔機及其相連的管道、線路等稱為系統。火電廠的主要系統有燃燒系統、汽水系統、電氣系統等。

  五、實習總結:

  這次我自己總結的實習目的是理論聯絡實際,增強我們對電廠的瞭解;使我們擴寬視野,鞏固和運用所學過的理論知識,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創新精神;本次實習在我們完成專業基礎課後進行,通過本次實習,使我們所學的理論知識得以鞏固和擴大,增加學生的專業實際知識;為將來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礎;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產生實際問題的能力。

  熱力發電廠是由愈多熱力裝置和電氣裝置所組成的整體,從某種意義上講,熱力的裝置更多也更容易故障和事故,熱力和環境保護彼此間的關係式密切的。實習對電廠安全執行的認識,嚴肅的工作作風都有一定的培養。作為一種先進的生產力和基礎產業,電力行業與社會經濟和社會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他不僅是關係國際經濟安全的戰略大問題,而且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穩定密切相關。

  通過這次認識實習,我對動力工程在電力生產方面有了很深刻的認識,也對自己的就業前景充滿了希望。為人人類的生存需要能源的供給,而生產高品質,低汙染的能源的責任就落在我們肩上。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學習專業知識並掌握好所學的專業知識,在實踐中磨練自己,是的所學到的知識可以融會貫通,學以致用,讓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電力工作者,一名合格的動力工程師,為人類的能源事業做出貢獻!

  熱電廠實習總結範文篇三:

  天業熱電廠位於石河子市郊區,是一傢俱有剛起步的電力企業,在離天業熱電廠很遠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高高聳立的三根菸囪,由右至左逐漸更新,在學校老師的精心安排下,我們2班來到了電廠的發電二部。其實,就像電廠的師傅們所講,這短短的參觀也就僅僅是參觀而已,談不上實習,但是就當作參觀,也未必不可,而且對我們也會有很大的幫助。從小到大一直是與課本打交道,這次能直接學習課本 以外的知識,當然是不能錯過,而且要好好的把握。

  雖然只經過短短的參觀認識,但是經過各電廠的介紹得知,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的半個世紀中,中國的電力工業取得了迅速的發展,平均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長,到2005年12月底,全國裝機容量以突破5億千瓦,無論在裝機容量還是在發電量上都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特別是進入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電力平均每年新增裝機容量超過17GW,使長期嚴重缺電的局面得到了基本緩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電力的需求得到了基本滿足。 但是,我們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全國發電裝置平均年利用小時逐年下降。其次是我國的人均用電水平底,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大約是加拿大的1/20,美國的1/4,法國的1/8,全國至今還有上千萬人沒有用上電,而且近幾年中國電力供需十分緊張,不少地區拉閘限電,可見,電力的發展還遠遠不夠。

  在剛進電廠的時候,廠內師傅向我們簡單介紹了一下電廠的基本歷史和入廠安全教育。之後我們分成兩組在各自師傅的帶領之下去參觀了電廠的各個部分。廠內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嘈雜,再就是高大的建築物,師傅們強調最多的就是安全。對於師傅的介紹,講解一米外幾乎就聽不到說什麼,很不幸,在廠房內,我沒有能靠近,當然也就不知所云,不過還好,經過了嘈雜的廠房後,我們來到了輸煤集控室,這裡可以說是電廠裡面環境最好的工作場地,沒有房外的灰飛煙饒,沒有機器的轟轟隆隆,而且沒有外面的酷熱。在集控室,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正門對面的一排三臺機器,上面佈滿了紅線,紅點,還有一些綠色的,據介紹就是控制電廠輸煤系統的機器裝備等等的流程圖。現在基本上都是自動化了,室中心的幾臺計算機就是對他進行控制的,而工作人員的人數只需要幾個了,只要控制計算機就可以確保機器的正常安全執行,比起原來的舊電廠,現在的自動化程度大大提高,所以電廠的技術人員越來越少了,當然對他們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直接帶來的就是效益的越來越好了。

  我們在工人師傅的導引之下,穿過了電廠的廠房,其中除了只看到機器裝置之外就沒有什麼其他的,很難看到一個工人,偶爾看到的是幾臺可控機器,據工人師傅介紹,只需要工人在上面設定好程式就可以不管了,機器的控制全部在集控室可以觀測,所以只要電廠執行出了問題,就可以馬上得知,一個電話過去,維修的就馬上過去,使之儘快得到解決。

  現在火電廠的自動化程度都很高,人員數量必然就會減少,使得對工作的質量就會提高。據瞭解,火電廠的職工一般是五班三倒或者是四班二倒或者還有其他的,反正就是採用的輪流制度吧,每次只要是上班就是連續8個小時,在集控室工作的就必須嚴密注視著計算機,確保異常情況的出現能夠被立即發覺;對於維修方面的,工作時間有些不同,有一種開玩笑的說法,說維修工個個都患有“電話恐懼症”,只要電話一響,多半認為就是要工作了——電廠某些裝置需要維修了,不管是寒冬還是酷暑,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都必趕赴現場。當時我們聽起來都很驚訝,心底裡自然就想以後自己不要從事這種工作了,但是,中國有一句諺語——“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如果以後真的是從事這種工作,當然是不會抱怨,更不會推卻的了。但是話說回來,現在的科技如此發達,機器裝置哪有那麼容易壞掉呢,所以維修工人的情況也不像想象中的那麼艱難。總之,在電廠工作的時間概念與一般的有些不同,典型的就是不會按照正常的星期計算,也不會有正常的“黃金週”,人家最閒的時候就是電廠最忙的時候,儘管如此,但是我認為這也沒什麼的,還不是都在地球上工作。

  這次認識實習涉及到電廠的方方面面,當代的中國正在崛起,經濟正在以爆炸式的方式增長,電力就是其中的最根本的基礎保障,作為電力的源泉,電廠肯定是扮演著大佬的角色。總之,火電廠給人的總體印象是工作環境不怎麼樣,工作時間不合大流,工作地點不靠近城市,工作待遇還算不差,對國家的貢獻無人能替,還有著巨大的發展!

  在整個實習階段,雖然只有三週的時間,有些東西還是有點不太明白,但從基本上已經明白了火力發電廠的生產過程。

  實際上,火力發電廠的生產過程是四個能量形態的轉換過程,首先化石燃料的化學能經過燃燒轉變為熱能,這個過程在蒸汽鍋爐或燃汽機的燃燒室內完成;再是熱能轉變為機械能,這個過程在蒸汽機或燃汽輪機完成;最後通過發電機將機械能轉變成電能。

  火力發電廠的原料就是原煤。原煤一般用火車運送到發電廠的儲煤場,再用輸煤皮帶輸送到煤鬥或筒倉。原煤從煤鬥落下由給煤機送入磨煤機磨成煤粉,並同時送入熱空氣來乾燥和輸送煤粉。形成的煤粉空氣混合物經分離器分離後,合格的煤粉經過排粉機送入輸粉管,通過燃燒器噴入鍋爐的爐膛中燃燒。 燃料燃燒所需要的熱空氣由送風機送入鍋爐的空氣預熱器中加熱,預熱後的熱空氣,經過風道一部分送入磨煤機作乾燥以及送粉之外,另一部分直接引至燃燒器進入爐膛。 燃燒生成的高溫煙氣,在引風機的作用下先沿著鍋爐的倒“U”形煙道依次流過爐膛,水冷壁管,過熱器,省煤器,空氣預熱器,同時逐步將煙氣的熱能傳給工質以及空氣,自身變成低溫煙氣,經除塵器淨化後的煙氣由引風機抽出,經煙囪排入大氣。如電廠燃用高硫煤,則煙氣經脫硫裝置的淨化後在排入大氣。 煤燃燒後生成的灰渣,其中大的灰子會因自重從氣流中分離出來,沉降到爐膛底部的冷灰鬥中形成固態渣,最後由排渣裝置排入灰渣溝,再由灰渣泵送到灰渣場。大量的細小的灰粒則隨煙氣帶走,經除塵器分離後也送到灰渣溝。

  鍋爐給水先進入省煤器預熱到接近飽和溫度,後經蒸發器受熱面加熱為飽和蒸汽,再經過熱器被加熱為過熱蒸汽,此蒸汽又稱為主蒸汽。 經過以上流程,就完了燃料的輸送和燃燒、蒸汽的生成燃物的處理及排出。 由鍋爐過熱氣出來的主蒸汽經過主蒸汽管道進入汽輪機膨脹作功,衝轉汽輪機,從而帶動發電機發電。從汽輪機排出的乏汽排入凝汽器,在此被凝結冷卻成水,此凝結水稱為主凝結水。主凝結水通過凝結水泵送入低壓加熱器,有汽輪機抽出部分蒸汽後再進入除氧器,在其中通過繼續加熱除去溶於水中的各種氣體。經化學車間處理後的補給水與主凝結水匯於除氧器的水箱,成為鍋爐的給水,再經過給水泵升壓後送往高壓加熱器,偶汽輪機高壓部分抽出一定的蒸汽加熱,然後送入鍋爐,從而使工質完成一個熱力迴圈。

  迴圈水泵將冷卻水送往凝結器,吸收乏氣熱量後返回江河,這就形成開式迴圈冷卻水系統。在缺水的地區或離河道較遠的電廠。則需要高效能冷卻水塔或噴水池等迴圈水冷裝置,從而實現閉式迴圈冷卻水系統。 經過以上流程,就完成了蒸汽的熱能轉換為機械能,電能,以及鍋爐給水供應的過程。因此火力發電廠是由爐,機,電三大部分和各自相應的輔助裝置及系統組成的複雜的能源轉換的動力廠。

  火電廠主要由三大裝置組成:鍋爐,汽輪機和電機。這次的認識實習主要認識的是鍋爐與汽輪機。

  火電廠中鍋爐完成就是通過燃燒,把燃料的化學能轉換成熱能的能量轉換過程,鍋爐機組的產品就是高溫高壓的蒸汽。在鍋爐機組中的能量轉換包括三個過程:燃料的燃燒過程、傳熱過程和水的汽化過程。燃料和空氣中的氧,在鍋爐燃燒室中混合,氧化燃燒,生成高溫煙氣,這個過程就燃燒過程。高溫煙氣通過鍋爐的各個受熱面傳熱,將熱能傳給鍋爐的工質——水。水吸熱後汽化變成飽和蒸汽,飽和蒸汽進一步吸熱變成高溫的過熱蒸汽,這就是傳熱與水的汽化過程。

  關於鍋爐中使用的水,據老師介紹,電廠中使用的一般是除鹽水,實習中認識到,鍋爐的給水先進入後自下而上流動,經加熱後進入汽包然後就降到水冷壁的下聯箱,在進入水冷壁。在水冷壁中部分水變成蒸汽形成汽水混合物。汽水混合物在汽包內分離,其中水繼續留在汽包內進行下一輪迴圈。

  鍋爐使用的均為煤。是熱電廠的原料。在大唐電廠,工人師傅帶我們參觀了煤溝,我沒法形容,遠遠看過去,根本不能猜出來那就是煤,因為看起來它就是一座墨色的山。電廠對煤也有很高的要求。目前電廠一般採用的是煤粉爐,其原因是煤粉流動性好,可充分燃燒,使用之前,利用熱空氣噴入爐膛與空氣充分混合,在爐內作懸浮燃燒。高新電廠的師兄介紹說煤粉的細度不到頭髮絲大,主要是為了提高燃燒效率。如今的環境問題突出,嚴重阻礙了人類的發展,所以在熱電廠中,廢氣物都要經歷嚴格的脫硫後才能排放。

  實習中在電廠看到汽輪機,就是個龐然大物,在那臥著,裡面是什麼樣子也沒看過。只是在上課的時候老師講過。首先老師講到的是葉片,只有三十釐米左右長,寬度也只有十多釐米,當時感覺很小,很不可思議,這麼大的電廠怎麼會是如此小的葉片,與我想象中的比起來小得多***我想象中的至少有一米多長***,中間纏著鋼鐵的東西,中間的鋼鐵還有六個對稱的槽,很自然,這就是轉子了,聽另外一個解釋,六個槽就是為了繞線圈用的,共三組,在定子中間飛速旋轉,作為導線切割磁感線而發電,這個原理很簡單,從初中學到高中再學到了大學,現在總算學到了實際。下一個就是定子了,定子很大,直徑差不多三米,外面很光滑,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小的片狀東西,聽說就是磁鐵,外面還有些玻璃窗,就是供觀察或維修的吧。

  這次實習認識到了許許多多的實踐知識,雖然給我們的動手機會不多,但是仍比整日坐在教室內紙上談兵要強許多,尤其是對有些男生有很好的影響,比如我就對機械裝置感興趣,動手能力比較強,當我看到真實的汽輪機,發電機,閥門,壓力錶等實物時,我對這些裝置的引數,效能,執行原理等的實際問題的興趣極大的提高,不時地向老師提問,我覺得在這種環境下學習對我來說效果是最棒的,同時印象也是最深的,可以說我幾乎不用事後再複習,都可以當場記住主要內容,而且會保持多年,如果我畢業後進入電力系統的話,這會為我今後的工作奠定一定基礎的。

  熱電廠實習總結範文篇四:

  xxxx年7月16、18日兩天,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哈爾濱熱點責任有點公司。通過兩天的參觀,是我們對熱電廠的相關裝置***鍋爐、汽輪機、發電機以及相關環保設施等***有了更為深入的瞭解,對熱電廠的執行流程有了更為全面的認識,是我們對課本上學習到的知識有了更為形象的認識和感受。

  哈爾濱熱電有限責任公司前身為哈爾濱熱電廠,始建於1958年,是我國第一座高溫高壓熱電廠,裝機容量30萬千瓦,是哈爾濱市最大的熱源生產單位。目前,供熱範圍已延伸至哈爾濱市的動力、香坊和開發區。集中供熱的面積達637.5萬平方米,享受集中供熱的居民達5萬戶。主要經營電力、熱力產品;兼營電力裝置安裝、除錯和檢修,電力技術諮詢、服務和開發,管道裝置安裝、檢修,煤炭、燃油儲運,科技產品推廣業務。目前,公司已啟動“六期”擴建工程,此項工程已被中國華電集團公司批覆並列入黑龍江省“十一五”規劃。

  熱電廠先後經歷了3期的建設。第一期:1958—1974,由4臺25MW的機組組成;第二期:1974—2006,有2臺100MW的機組組成;第三期:xxxx—至今,由2臺300MW的機組構成。目前在用的是7#、8#機組,我們在實習參觀過程中,8#機組正在進行六年一次的大修,所以我們主要參觀的是7#機組。

  進場之前,相關老師對我們進行了簡單的安全培訓,給我們講解了實習過程中應注意的安全事項,包括服裝的相關要求。對於一個熱電廠,其中有很多高溫高壓的裝置,還有很多高電壓的裝置,安全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在熱電廠的很多角落都能看到相關的安全提示,充分體現了安全生產的重要性。

  火電廠主要有三大裝置組成:鍋爐、汽輪機、發電機。

  作為哈爾濱工業大學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的一名學生,自然最關心的是其中的鍋爐。火電廠中鍋爐完成就是通過燃燒,把燃料的化學能轉換成熱能的能量轉換過程,鍋爐機組的產品就是高溫高壓的蒸汽。在鍋爐機組中的能量轉換包括三個過程:燃料的燃燒過程、傳熱過程和水的汽化過程。燃料和空氣中的氧、在鍋爐燃燒室中混合、氧化燃燒、生成高溫煙氣,這個過程就燃燒過程。高溫煙氣通過鍋爐的各個受熱面傳熱,將熱能傳給鍋爐的工質——水。水吸熱後汽化變成飽和蒸汽,飽和蒸汽進一步吸熱變成高溫的過熱蒸汽,這就是傳熱與水的汽化過程。 關於鍋爐中使用的水,經老師介紹極為純淨,樂百氏純淨水號稱經歷了27層過濾,但在鍋爐水面前只是小兒科,因為鍋爐水比它純淨許多。實習中認識到,鍋爐的給水先進入後自下而上流動,經加熱後進入汽包然後就降到水冷壁的下聯箱在進入水冷壁。在水冷壁中部分水變成蒸汽形成汽水混合物。汽水混合物在汽包內分離,其中水繼續留在汽包內進行下一輪迴圈。鍋爐使用的均為煤,是熱電廠的原料。電廠對煤也有很高的要求。目前電廠一般採用的是煤粉爐,其原因是煤粉流動性好,可充分燃燒,使用之前利用熱空氣噴入爐膛與空氣充分混合,在爐內作懸浮燃燒。電廠的師兄介紹說煤粉的細度不到頭髮絲大,主要是為了提高燃燒效率。如今的環境問題突出,嚴重阻礙了人類的發展,所以在熱電廠中,廢氣物都要經歷嚴格的脫硫後才能排放。

  汽輪機和發電機:經老師介紹,該廠汽輪機裝置共36級流通級數,高壓缸部分由13個調成級,中壓缸部分由11個壓力機,低壓缸部分由2*6個壓力級組成。由鍋爐過熱氣出來的主蒸汽經過主蒸汽管道進入汽輪機膨脹做功,衝轉汽輪機,從而帶動發電機發電。從汽輪機排出的乏汽排入凝汽器,在此被凝結冷卻成水,此凝結水稱為主凝結水。主凝結水通過凝結水泵送入低壓加熱器,有汽輪機抽出部分蒸汽後再進入除氧器,在其中通過繼續加熱除去溶於水中的各種氣體,主要是氧氣。經化學車間處理後的補給水,軟水,與主凝結水匯於除氧器的水箱,成為鍋爐的給水,再經過給水泵升壓後送往高壓加熱器,偶汽輪機高壓部分抽出一定的蒸汽加熱,然後送入鍋爐,從而使工質完成一個熱力迴圈。

  給我留下深刻影響的還有電廠的煙氣處理裝置,包括除塵裝置和脫硫裝置。哈爾濱熱電廠的除塵通過四級電除塵裝置完成,除塵濾可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電除塵器是一種煙氣淨化裝置,它的工作原理是:煙氣中灰塵塵粒通過高壓靜電場時,與電極間的正負離子和電子發生碰撞而荷電***或在離子擴散運動中荷電***,帶上電子和離子的塵粒在電場力的作用下向異性電極運動並積附在異性電極上,通過振打等方式使電極上的灰塵落入收集灰鬥中,使通過電除塵器的煙氣得到淨化,達到保護大氣,保護環境的目的。電除塵器的主體結構是鋼結構,全部由型鋼焊接而成,外表面覆蓋蒙皮***薄鋼板***和保溫材料,為了設計製造和安裝的方便。結構設計採用分層形式,每片由框架式的若干根主樑組成,片與片之間由大梁連線。為了安裝蒙皮和保溫層需要,主樑之間加焊次樑,對於如此龐大結構,如何均按實物連線,其工作量與單元數將十分龐大。按工程實際設計要求和電除塵器主體結構設計,主要考察結構強度、結構穩定性及懸掛陰極板主樑的最大位移量。對於區域性區域主要考察陰極板與主樑連線處在長期承受週期性打擊下的疲勞損傷;陰極板上煙塵脫落的最佳頻率選擇;風載作用下結構表面蒙皮***薄板***與主、次樑連線以及它們之間剛度的最佳選擇等等。

  電廠的脫硫主要是用生石灰吸收煙氣中硫化物。這種方法也是現在最成熟的一種脫硫方法,被廣泛的使用。其脫硫產物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

  通過這次實習,個人感覺收穫非常大。不僅對課本上的知識有了更形象深入的理解和認識,對電廠的裝置及其執行有了更為全面的瞭解,還對我國熱電事業的發展有了更多的瞭解。總之,這次熱電廠的實習讓我受益匪淺。

  熱電廠實習總結範文篇五:

  今年暑假我們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三個班有幸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為期半個月的見習實習,實習單位為國電荊門熱電廠。在這半個月裡我們與工人師傅們積極交流認真請教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這為我們以後學習專業課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 單位簡介

  ⒈工廠簡介:

  國電荊門熱電廠始建於1976年,現有裝機容量184萬千瓦,已投產的100MW機組和220MW機組各兩臺,是國家大型一類企業,華中電網的骨幹電廠之一。2002年底劃歸中國國電集團公司,是國電集團公司在湖北境內裝機容量最大的火力發電廠。正在建設的三期擴建工程兩臺600MW火電機組,是國家和湖北省的重點專案,動態總投資46.7億元,專案2005年3月29日通過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核准,兩臺機組預計分別將於2006年底和2007年上半年投產。

  ⒉工廠榮譽:

  建廠以來,電廠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以安全生產為基礎,以管理創新和企業文化建設為保障,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全面提升企業活力和競爭力為根本出發點,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針,不斷深化、細化管理,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年來有多項現代化管理創新成果獲獎,在行業內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截止目前,已累計發電700多億千瓦時,為湖北省及華中地區的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企業連續十年獲得“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稱號,還先後榮獲“全國節能先進單位”、“全國資源綜合利用先進企業”、“全國環境優美工廠”、“‘四五’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集體”等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2003年5月躋身“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行列,2005年10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首批“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⒊工廠規模:

  依託電廠發展起來的荊門熱電實業公司,是荊電職工錯誤!未指定書籤。奮力拼搏開拓出的又一片天地。目前已擁有各類分***子***公司23個,員工1000餘人,總資產近3億元。主要從事電力工程及裝置檢修安裝、不鏽鋼焊管生產、新型建材生產、粉煤灰生產、物業管理、物資商貿和賓館餐飲服務等。其中,子公司新興建材公司生產的加氣混凝土砌塊磚,在武漢、宜昌、襄樊、沙市等周邊城市有很高的市場佔有率;子公司開源公司生產的優質粉煤灰遠銷湖南、河南等地;關聯公司檢修安裝有限責任公司通過了英國摩迪公司ISO9001質量管理認證,在華中、華南和華北地區的眾多檢修安裝工程中取得不凡業績。精琦不鏽鋼製品有限公司生產的不鏽鋼焊管憑藉先進的工藝和過硬的質量,已成為國內三大動力廠汽輪機凝汽器不鏽鋼管定點供應商,市場份額不斷擴大。隨著內部二次創業的開展,荊門熱電實業公司將步入新的發展階段。 ⒋工廠發展方向:

  電廠素有花園工廠的美稱,多年來,企業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注重環保工作、注重廠區、生活區的綠化,先後榮獲全國綠化先進單位、全國環保先進單位。1999年,廠生活小區成為全省11個“文明示範小區”之一為職工提供了一個文明、舒適的生活環境。

  目前,在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做實、做新、做大、做強”的戰略方針指引下,荊門電廠全體職工,一手抓安全生產和經營管理,一手抓企業改革和發展,正在為把荊門電廠建設成為華中地區的百萬一流電廠而努力奮鬥!

  二 實習安排及實習內容

  我們在考完試後於D1208召開了實習動員大會,會上老師給我們講了一些注意事項及要求。如:

  1.在廠區內禁止穿短些短褲,拖鞋,涼鞋,以及顏色鮮豔的衣服必須佩帶安全帽。

  2.女生必須把頭髮紮起來盤在安全帽中,已免發生意外!

  3.禁止酒後進入電廠!

  4.嚴禁觸控裝置,以免觸電!

  5.務必聽帶隊老師的指揮,不到處亂跑!等等

  第二組實習安排表:

  七月二號我們乘車準時來到了荊門熱電廠門口。然後在老師及工人師傅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企業員工培訓中心。進行安全教育是進入電廠前的必修課,同時也是電廠安全執行的重要保障。在師傅的講解下我們認真的傾聽同時也做了很多筆記,大概一小時後我們進行了考試,之前得知這次考試成績必須達到80才可以通過,所以大家都很認真!

  我們第一天被安排到發電部實習,下午兩點半我們準時來到了發電部控制室。由於從經濟效益和環保方面的考慮,一期工程現在已經大部分停產了,目前處於備用狀態!發電部控制室主要用於監控電機及其他裝置的執行狀況,工人師傅只需每過一段時間記錄各個儀表的讀數及並通過讀數判斷各機組是否處於正常執行狀態即可!我們對這些東西充滿了好奇心,所以問了很多問題,師傅們也為我們一一作答!使我們收穫頗豐!

  接下來我們到了檢修部的電機班,電機班主要的工作是對電機進行日常的維護及保養,有時還要對電機進行維修。帶隊的是來自上海的張工,他已經從事電機專業三十幾年了,對於電機的構造及執行原理他了如指掌!他帶我們參觀了新廠區的電機及相關裝置,這對鞏固剛學的電機是個很好的機會!

  七月六號,高壓班,早晨高壓班師傅帶我們到了高壓班算管轄的地方讓我們有機會可以近距離的看看電廠的一些高壓裝置,那天我們看了三大類的高壓開關,它們分別是:油開關***高壓油斷路器***,空氣開關,六氟化硫開關。油開關又可分為多油型和少油型,油是滅弧介質,主要起滅弧作用!但是現在油開關逐漸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空氣開關和六氟化硫開關。六氟化硫***SF6***常態下是一種無色、無味、無嗅、無毒的非燃燒性氣體,分子量146.06,密度6.139g/l,約為空氣的5倍。是已知化學安定性最好的物質之一,其惰性與氮氣相似。它具有極好的熱穩定性,純態下即使在500℃以上也不分解。六氟化硫具有卓越的電絕緣性和滅弧特性,相同條件下,其絕緣能力為空氣、氮氣的2.5倍以上,滅弧能力為空氣的100倍。 六氟化硫的熔點為-50.8℃,可作為-45~0℃溫度範圍內的特殊製冷劑,又因其耐熱性好,是一種穩定的高溫熱載體。 六氟化硫因上述及其它優良特性,近年來被廣泛用於電力、電子、電氣行業和鐳射、醫療、氣象、製冷、消防、化工、軍事、宇航、有色冶金、物理研究等。

  七月九號,繼電部。繼電部主要做的是繼電保護。剛到繼電部師傅就給我們一些資料讓我們先看看了解一下繼電保護的一些知識!我瞭解到繼電保護是研究電力系統故障和危及安全執行的異常工況,以探討其對策的反事故自動化措施。因在其發展過程中曾主要用有觸點的繼電器來保護電力系統及其元件***發電機、變壓器、輸電線路等***,使之免遭損害。基本任務是:當電力系統發生故障或異常工況時,在可能實現的最短時間和最小區域內,自動將故障裝置從系統中切除,或發出訊號由值班人員消除異常工況根源,以減輕或避免裝置的損壞和對相鄰地區供電。

  繼電保護基本原理:

  繼電保護裝置必須具有正確區分被保護元件是處於正常執行狀態還是發生了故障,是保護區內故障還是區外故障的功能。保護裝置要實現這一功能,需要根據電力系統發生故障前後電氣物理量變化的特徵為基礎來構成。

  電力系統發生故障後,工頻電氣量變化的主要特徵是:

  ***1*** 電流增大。 短路時故障點與電源之間的電氣裝置和輸電線路上的電流將由負荷電流增大至大大超過負荷電流。

  ***2*** 電壓降低。當發生相間短路和接地短路故障時,系統各點的相間電壓或相電壓值下降,且越靠近短路點,電壓越低。

  ***3*** 電流與電壓之間的相位角改變。正常執行時電流與電壓間的相位角是負荷的功率因數角,一般約為20°,三相短路時,電流與電壓之間的相位角是由線路的阻抗角決定的,一般為60°~85°,而在保護反方向三相短路時,電流與電壓之間的相位角則是180°+***60°~85°***。

  ***4*** 測量阻抗發生變化。測量阻抗即測量點***保護安裝處***電壓與電流之比值。正常執行時,測量阻抗為負荷阻抗;金屬性短路時,測量阻抗轉變為線路阻抗,故障後測量阻抗顯著減小,而阻抗角增大。

  不對稱短路時,出現相序分量,如兩相及單相接地短路時,出現負序電流和負序電壓分量;單相接地時,出現負序和零序電流和電壓分量。這些分量在正常執行時是不出現的。

  利用短路故障時電氣量的變化,便可構成各種原理的繼電保護。

  七月十號,十一號,低壓班。低壓班主要負責低壓裝置的檢修及維護。早上師傅帶我們看了他的工作流程。他主要做的是電機的檢修,他告訴我們:電機的日常檢查和維修保養只

  1、看:每天巡查時看電動機工作電流的大小和變化,看周圍有沒有漏水、滴水,會引起電動機絕緣低擊穿而燒壞。還要看電動機外圍是否有影響其通風散熱環境的物件?看風扇端蓋、扇葉和電動機外部是否過髒需要清潔?要確保其冷卻散熱效果。無論誰發現問題,都應及時處理。

  2、聽:認真細聽電動機的執行聲音是否異常,因機房噪音較大,可藉助於螺絲刀或聽棒等輔助工具,貼近電動機兩端聽,避免電動機軸承缺油幹磨而堵轉、走外圓、掃膛燒壞。大型電動機解體更換軸承的困難,會採用開式軸承,定期***750—1500小時***用油槍加油時需注意使用電機專用潤滑脂,並將下端放油口開啟或另一邊的悶頭螺絲拆卸開,以便將舊油擠換出來***注意根據電機型號定額補充潤滑脂***防止加油時因壓力大把油擠到電動機內部,運轉時濺到定轉子上,影響電動機的散熱功能等。***停機加註潤滑脂時應邊注油邊轉動電動機以使潤滑脂均勻分佈在軸承上,或在電機執行時加註潤滑脂。***

  3、摸:用手背探模電動機周圍的溫度。在軸承狀況較好情況下一般兩端的溫度都會低於中間繞組段的溫度。如果兩端軸承處溫度較高,就要結合所測的軸承聲音情況檢查軸承。如果電

  4、測:在電動機執行時,可測量其三相工作電壓和電流,看是否均衡。電壓應基本相等,各相電流與平均值的誤差不應超過10%,如用鉗形表測得的各相電流差值太大,則可能有匝間短路。

  5、做:不但要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採取補救措施,還要按保養週期***每月***對電動機進行螺絲、接線緊固,拆解檢查、清潔保養等。如電動機端蓋4個固定螺絲全部鬆脫,會造成掃膛運轉燒壞;電動機接線螺栓鬆動虛接造成缺相燒壞;電動機風扇葉脫落抵住機體造成堵轉而燒壞;電動機軸承潤滑不良、執行溫度高,而未及時補充潤滑油或更換軸承造成電動

  6、電動機故障大部分都是缺相、超載、人為因素和電動機本身原因造成,線路部分應該做到開機前必查,啟動完畢也應該檢視三相電流是否均衡。工作環境的好壞決定電動機的保養週期。潮溼大,粉塵多,露天的工作環境就要經常檢查保養。工作環境差的建議每月檢查一次,看看接線接頭是否鬆動,軸承是否損壞,缺少油脂。只要通過系統分析,採取相應的措施,做好定期檢查,就能減少電動機故障和事故,從而提高電動機的使用效率。在正常執行及維護檢修過程中總結經驗,熟悉電動機常見故障地地點和原因,做到定期檢查,就可以確保電動機安全可靠的執行。 要堅持認真看,聽,摸,測,絕大多數故障都可以預防和避免!回來我通過上網查資料得知: 動機總體溫度偏高,就要結合工作電流檢查電動機的負載、裝備和通風等情況進行相應處理。 機燒壞。

  三 實習總結

  這次將近半個月的見習實習結束了,在這半個月裡我們在電廠工人師傅們的帶領和教導下學到了許多東西!我們知道,電廠是利用煤炭等化石燃料燃燒時釋放的熱能來發電的工廠。即燃料的化學能→蒸汽的熱能→機械能→電能。在鍋爐中,通過燃料的燃燒將化學能轉變成水蒸氣的熱能,在汽輪機中,水蒸汽通過沖壓汽輪機的葉片將熱能轉變為葉片的機械能,汽輪機再拖動電動機轉動將機械能轉變為電能!然後再通過電廠的幾臺主變將電壓升高送到變電所,再由供電所將電送到千家萬戶或工廠企業中!卻其中,鍋爐,汽輪機,電機,稱為三大主機。輔助三大主機的裝置稱為輔機。主機與輔機及其相連的管道,線路等稱為系統。 雖然半個月的時間不足以讓我們對電廠的每個崗位都深入瞭解,但是這次難得的機會卻讓我對於我們所學的專業有了更深的認識與理解!同時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我知道了我不懂什麼,該學什麼,這使我以後的學習有了目標和重心!電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的能源,為了保證各個企業及千家萬戶的用電需求得到滿足,正是這些每天和電打交道的人們的付出才使這一切成為了可能!是他們為我們點亮了夜晚;是他們為我們趕走了炎熱;也是他們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樂趣。諸事都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別人做來看似容易的事到你親自動手時就沒那麼簡單了,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好好努力我們也能做到!

  最後感謝各位帶隊的老師,及電廠的師傅,有了你們的幫助我們才能更好地學習!

  熱電廠實習總結範文篇六:

  大二下半學期,按照學校教學要求,在老師的帶領下於4月23日對哈爾濱熱電有限責任公司進行了參觀實習。通過這次實習我們初步瞭解了哈爾濱市電力行業的歷史以及現狀,接觸了電廠生產的整個流程,認識到了當今電力行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整個實習收穫頗豐,現總結如下:

  一、對電廠的大體認識。

  我們此次參觀實習的電廠為熱電廠,該電廠是利用煤作為燃料生產電能,它的基本生產過程可概括為:燃料在鍋爐中燃燒加熱水使之成為蒸汽,將燃料的化學能轉變成熱能,蒸汽壓力推動汽輪機旋轉,熱能轉換成機械能,然後汽輪機帶動發電機旋轉,將機械能轉變成電能。概括的講,電廠就是能量轉化的工廠,而具體到我們哈爾濱電廠,就是將儲存在煤礦中的化學能轉換為電能與熱能的工廠。

  二、哈爾濱熱電有限責任公司

  哈爾濱熱電有限責任公司前身為哈爾濱熱電廠,始建於1958年,是我國第一座高溫高壓熱電廠,裝機容量30萬千瓦,是哈爾濱市最大的熱源生產單位。目前,供熱範圍已延伸至哈爾濱市的動力、香坊和開發區。集中供熱的面積達637.5萬平方米,享受集中供熱的居民達5萬戶。

  2001年11月份,哈爾濱熱電廠改製為哈爾濱熱電有限責任公司,目前公司股權結構為:華電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經五期改擴建,現有在役機組四臺,總裝機容量為800MW,供熱面積1210萬平方米,供熱範圍覆蓋哈爾濱香坊區和南崗區部分割槽域,併為經濟技術開發區提供熱源,是黑龍江省最大的熱電聯產企業。目前,公司已啟動“六期”擴建工程,此項工程已被中國華電集團公司批覆並列入黑龍江省“十一五”規劃。六期擴建工程結束後,哈爾濱熱電有限責任公司將擁有4臺300MW機組,總裝機容量1200MW,總供熱能力將達到2400萬m。屆時,哈爾濱熱電有限責任公司將憑藉環保、高效、安全、經濟、節能的高品質熱能,為哈爾濱市建立綠色生態型園林城市做出更大的貢獻。

  三、電廠執行流程

  火電廠系統:

  ***1***汽水系統,由鍋爐、汽輪機、凝汽器、水泵、加熱器及其管路組成;

  ***2***燃料、燃燒系統,包括:輸煤系統、制粉系統、煙風系統和除灰除塵系統;

  ***3***其它輔助熱力系統

  ***4***電氣系統

  由燃料的運輸開始的:將燃煤用輸煤皮帶從煤場運至煤鬥中。大型火電廠為提高燃煤效率都是燃燒煤粉。因此,煤鬥中的原煤要先送至磨煤機內磨成煤粉。磨碎的煤粉由熱空氣攜帶經排粉風機送入鍋爐的爐膛內燃燒。煤粉燃燒後形成的熱煙氣沿鍋爐的水平煙道和尾部煙道流動,放出熱量,最後進入除塵器,將燃燒後的煤灰分離出來。

  火力發電廠在鍋爐爐膛四周密佈著水管,稱為水冷壁。水冷壁水管的上下兩端均通過聯箱與汽包連通,汽包內的水經由水冷壁不斷迴圈,吸收著煤愛燃燒過程中放出的熱量。部分水在冷壁中被加熱沸騰後汽化成水蒸汽,這些飽和蒸汽由汽包上部流出進入過熱器中。飽和蒸汽在過熱器中繼續吸熱,成為過熱蒸汽。過熱蒸汽有很高的壓力和溫度,因此有很大的熱勢能。具有熱勢能的過熱蒸汽經管道引入汽輪機後,便將熱勢能轉變成動能。高速流動的蒸汽推動汽輪機轉子轉動,形成機械能。

  汽輪機的轉子與發電機的轉子通過連軸器聯在一起。當汽輪機轉子轉動時便帶動發電機轉子轉動。這樣,發電機便把汽輪機的機械能轉變為電能。電能經變壓器將電壓升壓後,由輸電線送至電使用者。

  從能量轉換的角度看,整個過程可簡化為:燃料的化學能→蒸汽的熱勢能→機械能→電能。在鍋爐中,燃料的化學能轉變為蒸汽的熱能;在汽輪機中,蒸汽的熱能轉變為輪子旋轉的機械能;在發電機中機械能轉變為電能。爐、機、電是火電廠中的主要裝置,亦稱三大主機。與三大主機相輔工作的裝置成為輔助裝置或稱輔機。主機與輔機及其相連的管道、線路等稱為系統。火電廠的主要系統有燃燒系統、汽水系統、電氣系統等。

  四、實習心得

  本次參觀實習認識和了解發電廠電氣裝置,對火電廠主要發電裝置有一個初步直觀的認識,為後續專業課的學習奠定基礎。在這半天的實習過程中,我們認識了許多電力生產裝置,基本瞭解了電能的生產過程。

  通過這次的實習,我對自己的專業有了更為詳盡而深刻的瞭解,對實際生產有了更多的瞭解,增強了專業知識的感性面及認識面對所學的專業有了新的認識。從這次實習中,我體會到了實際的工作與書本上的知識是有一定距離的,有些甚至在書本中無法學到。電廠工作不僅僅需要理論知識,更需要長時間的實踐經驗,這樣才能把工作做好。

  俗話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些最基本的技能是不能在書本上徹底理解的。半天的實習時間結束了,我覺得時間過得充實,學到了東西。剛進廠時既興奮又害怕,實習結束後使我對電廠有了初步的瞭解。這是我們走入電力系統的第一個驛站,能夠來到這兒,我們深感自豪。這次實習中,我體會到,如果將我們在大學裡所學的知識與更多的實踐結合在一起,使一個本科生具備較強的處理基本實務的能力與比較系統的專業知識,這才是我們學習與實習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