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精選快樂的春節

  春節是我們中國農曆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而言非常重要的!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提供的關於快樂的春節的作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快樂的春節作文1

  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每當這個節日,大家都匆匆忙忙地收拾行李,踏上回家過年的路。

  年三十的下午,我和爸爸媽媽回苗山過年。我看到爺爺正在貼對聯,就興沖沖地跑過去對爺爺說:“爺爺我來幫你貼春聯吧!”爺爺誇我說:“孫子長大懂事了!”我聽了後,臉唰的一下子漲紅了!爺爺輕輕地拍了拍我的肩。快樂過春節,禮貌伴我行嗎?!

  開飯啦,爺爺奶奶做了一桌糧豐肉足的飯菜。我沒有像往常一樣大吃大喝,默默吃著爺爺奶奶夾進我碗裡的菜。“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時時映入我的腦海。心底裡有一個聲音在吶喊。“昌瑞,要光碟哦!”我要將光碟行動進行到底,節約不浪費!快樂過春節,節儉伴我行啊!

  吃過晚飯後,爺爺給我拿出了新買的煙花和鞭炮。我迫不及待地拆開一盒正想要放,爸爸卻阻止了我,爸爸說:“現在空氣汙染太嚴重了要少放鞭炮!”我想起,在電視中播放的有很多人因為空氣汙染得了重病。我立刻將手中的鞭炮收了起來。爺爺此時對我豎起了大拇指。快樂過春節,環保伴我行呢!

  快樂過春節,文明伴我行。我做到了,你做到了嗎?如果沒有做到,那就從現在開始吧,也不晚哦!

  快樂的春節作文2

  回到老家,心裡可高興了,春節習俗總會讓我吃驚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個了:吃年飯,看晚會,午夜放煙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媽等親戚都歡聚一堂,外婆外公滿臉喜悅,開心地忙碌著。對,今天我們要吃年飯了!“噼裡啪啦”,一陣鞭炮聲響起,年飯做好了!當然,吃年飯總忘不了土地爺爺,敬幾根香,擺幾碗菜和一碗飯,求土地爺爺保佑,來年豐收。接下來,便入席了。吃罷年飯,大家都坐在爐子旁邊聊天。外公外婆這時候可就忙咯!吃年飯***也可以說是團圓飯***,是春節的重要習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兒,大家都會趕回來,和家人一起共享這美好的時刻。吃年飯時,大家總有很多話要說,說工作,說家庭,等等。吃年飯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只要家人都到齊了,想什麼時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節聯歡晚會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時候:收壓歲錢。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大舅舅一個,小舅舅一個,外婆一個……大家都忙活完了,該坐下來休息休息了,於是,我們便團聚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邊看邊聊,彷彿話總也說不完似的。總算熬到12點了,午夜煙花快燃放了!“轟!”一個禮炮打響了,天空頓時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斕的綵衣。

  隨著第一個禮炮的打響,各家不約而同地放出了各種款式的煙花,每一家的屋頂上都掛上了一個美麗的帽子。放煙花的聲音震耳欲聾,五彩的煙花使我眼花繚亂。我和大舅媽跑到樓頂上觀看煙花,我興奮得直跳:“我這次苦熬到12點真是沒白費,這真是太壯觀了!”午夜放煙花,有可能是每個地方都有的習俗,有可能是我們家鄉特有的一種習俗,但都一樣,我見識到了,你們也聽說了!

  這天,是初一,才剛起來,就聽見門外一陣拜年聲:“給您老拜年了啊!”“哎!來了來了,新年快樂!”“新年快樂!”這時候,外婆正忙著做早餐,外公則正忙著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這樣的對話總會聽見很多次。我趕緊吃完早餐和小舅舅他們出門了。小舅舅的雙胞胎女兒紫依和紫芊各提著一個袋子,每到一處袋子裡的東西就會增加一點,可高興壞她們了。所謂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戶地走動,有時候會在哪一家坐一會兒,聊聊天什麼的。而小孩子就提著個袋子去拜糖。宣告一下啊,我可沒有哦!

  快樂的春節作文3

  日落日升,斗轉星移,回首往昔,歷史為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繫念和玄想,而這“歲時禮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節習俗成了我國最大的傳統民俗節日。春節在古都更受到人們普遍重視,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節習俗。農曆的正月初一為春節,俗稱“過年”。春節原起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稱:“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後,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為春節。

  就北京地區來說,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講:“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有一首歌謠唱道:“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從這一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北京人總是把“福”倒著貼在門裡、衣櫃、水缸上,寓意著福到了。貼春聯也有許多講究,一般百姓家貼紅色春聯,門楣上貼“橫批”,內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紙鑲紅邊;守制者***有父、母喪者***則要用藍紙;廟宇用黃紙。春聯最早始於五代時的後蜀。據說當年蜀太子在本宮門上提寫“天垂餘慶、地接長春。”八個大字,這就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北京人在屋內廷貼上“抬頭見喜”,屋外貼上“出門見喜”,院內貼“全院生輝”等春條。

  過去大多數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龕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講究的要擺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餅、花糕的面鮮,成堂的水果、成堂的乾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飯,素餃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擺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過年講得就是吃喝玩樂,以吃為主。這些供品實際上也是為人準備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飯要葷素一起上。有冷葷、大件和清口菜。冷葷有冷燉豬、羊肉、冷燉雞、鴨。大件有:紅燒肉、扣肉、米粉肉、紅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羅十、鹹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葷素睡覺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還總是把餃子包成元寶形,在餃子中放進糖、銅錢、花生、棗、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著日後生活甜蜜;吃到銅錢意味著有錢花;吃到花生意味著長壽,因花生又名長生果,吃到棗和栗子的意味著早立子……

  北京春節的習俗真有趣!

  快樂的春節作文4

  又是一個陰雨綿綿的週末,這如絲般的細雨,淅淅瀝瀝,下了很多天了,難道是暗示著春天的到來?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往來不斷的車輛,梧桐樹上新掛的一盞盞大紅燈籠,以及商家各式各樣的春節大促銷,無不向我們傳遞著春節的到來,又是一年了,又要過年了,對於過年,真不知道用什麼文字來描述內心的感覺。

  一到過年,就會引發對於時間的思考,我也知道感慨光陰似水是一件非常老套的事情,甚至於以現在的年齡連“感嘆”都還不夠資格,如果這個世上還有一件東西是真正公平的,我想它就是時間,它不受主觀和客觀的限制,不會倒退,不會停滯,永遠只有向前,想通了這一點,我們只有緊緊抓住每一天,快樂的與時間賽跑,人生就會越來越精彩,也就少了很多的感慨。

  撇開時間的因素不談,等待春節的這段日子是快樂,是幸福的,那是因為春節會給我們大家無比的喜悅和幸福,在中國人的傳統概念裡,春節就是最大的節日,是其他任何節日都無法比擬的,那是因為快樂幸福不是一個人的,是我們大家共同的快樂。

  租在我家二樓的房客,這幾天就要收拾東西回家過年了,看得出,他這幾天的心情不錯,辛苦打工了一年,不就是為了賺點錢回家過年嗎?前幾天,我問街上的早餐店老闆,問他今年什麼時候回家過年,老闆笑眯眯地說:“快了快了,就這兩天了,到時候,你們早餐可吃不上了”,我們相顧一笑,看他的言語中無不透露著開心和滿足,是呀,一提到回家過年,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加令人幸福和滿足呢!

  等待春節的日子是令人快樂的,一份等待需要有一份閒心,一年中難得有這樣一份興致和閒心令自己可以如此細微的觀察到生活的美好,洗去歲月的的浮躁,浮華背後是一個真正的自己,讓我們一起來享受這一份等待,試著置身於日益充斥的年味中,聆聽著春天的腳步,感受春節的氣息,讓我們一起幸福,一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