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車人的啜泣閱讀答案

  同車人的啜泣引發了我內心的矛盾糾結,讓我感悟到不應把情緒都貯存在心中,要坦然面對人生的各種情境。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同車人的啜泣》閱讀材料

  秋天的早晨,小雨,郊區長途公共汽車站,乘客不多。

  我上車,選個靠窗的座位——窗下不遠處,一對男女撐著傘話別。

  女:“上去吧,也談不完的。”

  男:“我妹妹總不見得十惡不赦,有時她倒是出於好心。”

  女:“好心,她有好心?”用手掌在自己脖子上作刀鋸狀:“殺了我的頭我也不相信。”

  男:“肝火旺,媽的病是難好了的,就讓讓她吧。”

  女:“誰沒病,我也有病。娘和女兒一條心,鬼花樣百出。”

  男:“……真怕回來……”

  女:“你不回來,我也不在乎,他們倒像是我做了寡婦似的笑話我。”

  男:“講得這麼難聽?”

  郊區和市區,一江之隔。郊區不少人在市區工作,週末回來度假,多半是喜氣洋洋的。這對男女看來新婚不久,一星期的分離,也會使女的起早冒雨來送男的上車。憑几句對話,已可想見婆媳姑嫂之間的***火勢。男的無能息事寧人,儘管是新婚,儘管是小別重逢,煩惱多於快活——就是這樣的家庭小悲劇,原因還在於婆媳姑嫂同吃同住,鬧是鬧不休,分又分不開。

  從兩人蒼白憔悴的臉色看,昨夜睡眠不足,男的回家,女的當然就要細訴一週來的遭遇,有丈夫在身邊,嗓門自會扯高三分。那做婆婆、小姑的呢,也要趁兒子、哥哥在場,歷數媳婦、嫂子的新鮮罪過,牽動既往的種種切切——為什麼不分居呢,那是找不到別的住房,或是沒有足夠付房’租的錢。複雜的事態都有著簡單的原因。

  我似乎很滿意於心裡這一份悠閒和明達,畢竟閱人多矣,況且我自己是沒有家庭的,比上帝還簡單。

  快到開車的時候,他二人深深相看一眼,男的跳上車,坐在我前排,女的將那黑傘遞進車窗,縮著脖子在雨中奔回去了。 。

  那人把傘整好,掛定,呆了一陣,忽然撲在前座的椅背上啜泣起來……

  同車有人啜泣,與我無涉。然而我聽到、了那份話別,看到了蒼白憔悴的臉,妄自推理,想象了個大概,別的乘客不瞭解此人為何傷心,我卻是明明知道了的。 .

  並非我生來富於同情,我一向自私,而且講究人的形象,形象惡俗的弱者,受苦者,便很難引起我原已不多的惻隱之心。我每每自責鄙吝,不該以貌取人;但也常原諒自己,因為,凡是我認為惡俗的形象,往往已經是指著了此種人的本心了。

  啜泣的男人不是惡俗一類的,衣履樸素,臉容清秀,鬚眉濃得恰到好處。中等身材,三十歲不到吧。看著他的瘦肩在深藍的布衣下抽動,鼻息聲聲悽苦,還不時長嘆、搖頭……怎樣才能撫及他的肩背,開始與他談話,如何使母親、妹妹、妻子,相安無事……會好起來,會好起來的。

  先關上車窗,不是夏天了,他穿得單薄。

  啜泣聲漸漸平息,想與他談話的念頭隨之消去。某些人躲起來哭,希望被人發現。某些人不讓別人找到,才躲起來哭。這兩種心態,有時也就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情況下表現出的。

  提包裡有書,可使我息止這些乏味的雜念。

  是睡著了,此人虛弱,會著涼生病,脫件外衣蓋在他肩背上……就怕擾醒了,不明白何以如此而嫌殷勤過分……坐視別人著涼生病……擾醒他又要啜泣,讓他睡下去……這人,結婚到現在,休假日都是在家庭糾紛中耗去的……這是婚前沒有想到的事……想到了的,還是結了婚豈非我在與他對話了。

  看書。

  將要到站,把書收起,正欲喚醒他,停車的一頓使他抬起頭來——沒有忘記拿傘。下車時

  我注視他的臉——剛才是睡著了的。

  路面有了淡淡的陽光,走向渡江碼頭的一段,他在前面,步態是稍微有點搖擺的那種型。

  他揮動傘……揮成一個一個的圓圈,順轉,倒轉……吹口哨,應和著傘的旋轉而吹口哨,頭也因之而有節奏地晃著晃著……

  是他,藍上衣,黑傘。

  渡江的輪船上站滿了人,我擠到船頭,倚欄迎風——是我的謬見,常以為人是一個容器,盛著快樂,盛著悲哀。但人不是容器,人是導管,快樂流過,悲哀流過,一直到死,導管才空了。瘋子,就是導管的淤塞和破裂。

  容易悲哀的人容易快樂,也就容易存活。管壁增厚的人,快樂也慢,悲哀也慢。淤塞的導管會破裂。真正構成世界的是像藍衣黑傘人那樣的許許多多暢通無阻的導管。如果我也能在啜泣長嘆之後把傘揮得如此輕鬆曼妙,那就好了。否則我總是自絕於這個由他們構成的世界之外——他們是渺小,我是連渺小也稱不上。

  ***選自《哥倫比亞的倒影》***

  《同車人的啜泣》閱讀題目

  11.文章是圍繞“同車人的啜泣’’展開的,請據此梳理本文的敘述脈絡。***4分***

  12.請解釋下列兩句話在文中的含意。***6分***

  ***1***人不是容器,人是導管,快樂流過,悲哀流違,一直到死,導管才空了。

  ***2***如果我也能在啜泣長嘆之後把傘揮得如此輕鬆曼妙,那就好了。

  13.請簡要分析文中這段細節描寫的作用。***6分***

  他揮動傘……揮成一個一個的圓圈,順轉,倒轉……吹口哨,應和著傘的旋轉而吹口哨,頭也因之而有節奏地晃著晃著……

  14.本文多次寫到“我”的矛盾心理,比如欲言又止、想給他蓋件衣服卻又沒有去做等。

  ***1***請結合文字分析論述“我”為什麼如此矛盾糾結?

  ***2***選擇一個角度,談談你對這種矛盾糾結的看法。***8分***

  《同車人的啜泣》閱讀答案

  11.***1*** “我”在車站偶遇一對男女撐傘話別。***2***“藍衣人”在車上的啜泣引發了我內心的矛盾糾結。***3***“藍衣人” 不再啜泣,下車後的變得快樂起來。

  ***4***由“藍衣人”情緒的變化引發我的人生感悟。

  12.***1***人活世上都會經歷喜怒哀樂,一直到生命終止,不應把情緒都貯存在心中,應該坦然面對人生的各種情境。

  ***2***容易悲哀的人容易快樂,“我”期望自己的人生導管不被淤塞,能夠暢通無阻。

  13.這段細節描寫通過一系列的動作,寫出了“藍衣黑傘人”的輕鬆與快樂,使這個黑衣人的形象更豐滿,與前文啜泣悲傷的情形形成對比,為下文作者抒寫人生感悟作鋪墊。

  14.問題一

  ***1***“並非我生來富於同情,我一向自私……”說明我一般不會隨隨便便對人施予同情。

  ***2***“某些人躲起來哭,希望被人發現。某些人不讓別人找到,才躲起來哭。這兩種心態,有時也就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情況下表現出的。”我理解並尊重他的隱私,怕自己冒失的去關心,反而讓他尷尬。

  ***3***“就怕擾醒了,不明白何以如此而嫌殷勤過分......”內心同情,想要幫他,卻又怕被他誤解。

  ***4***“擾醒他又要啜泣,讓他睡下去......”睡夢中他可以忘卻一切,怕擾醒他,讓他重陷煩惱中。

  問題二

  示例一:這糾結體現了“我”的操守和修養,不願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輕易給人同情與施捨,是“清高”,更是我對他人的尊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路歷程,尊重就是對他人最好的關愛。

  示例二:“我”沒有必要活的這麼糾結。人就應該像“藍衣黑傘人”感受真實的情感,享受簡單的快樂,聽從自己心靈的召喚,坦然接受命運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