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叔齊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

  伯夷、叔齊是商末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相傳其父遺命要立季子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死後,叔齊讓位給伯夷,伯夷不受,叔齊也不願繼位,先後都逃往周國。周武王伐紂,二人扣馬諫阻。武王滅商後,他們恥食周粟,采薇而食,餓死於首陽山。伯夷叔齊是抱節守志的典範。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伯夷叔齊文言文閱讀材料原文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乃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

  ***武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採蔽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遂餓死於首陽山。

  節選自《史記伯夷列傳》
 

  【註釋】孤竹君:殷商時孤竹國的國君。 即周武王的父親周文王,武王擊敗商紂王建立周朝。 干戈:兵器,這裡指戰爭。 太公:姜太公姜尚。 薇:蕨類,一種野菜,可食。

  伯夷叔齊文言文閱讀題

  1.解釋加點詞語。***4分***

  及父卒 扶而去之
 

  2.對“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伯夷、叔齊認為周武王是可恥的,堅守道義不吃周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

  B.伯夷、叔齊認為歸順周是可恥的,堅守道義不吃周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

  C.伯夷、叔齊認為歸順周是可恥的,義正詞嚴不吃周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

  D.伯夷、叔齊認為周武王是可恥的,義正詞嚴不吃周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
 

  3.伯夷、叔齊是從哪兩個方面指責武王的***從原文中找出兩個詞語,填在下面的橫線上******2分***
 

  4.對伯夷、叔齊的行為品質,概括最合理的一項是 ***3分***

  A.違背父親遺命,不願繼承王位,互相推諉,怕承擔責任。

  B.維護商紂王的正統地位,阻攔武王伐紂,體現出忠誠。

  C.兄弟之間和睦謙讓,面對強權威武不屈,為了道義堅守節操。

  D.不肯隨波逐流,不願仰人鼻息,不與當權者合作。

  伯夷叔齊文言文閱讀題答案

  1.等到……時 使……離開

  2.B

  3.孝 仁

  4.C***3分*** B***l分*** D***l分***

  伯夷叔齊文言文參考譯文

  伯夷、叔齊,是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父親想立叔齊為君,等到父親死後,叔齊又讓位給長兄伯夷。伯夷說:“這是父親的意願。”於是就逃開了。叔齊也不肯繼承君位而逃避了。國中的人就只好立他們的另一個兄弟。正當這個時候,伯夷、叔齊聽說西伯姬昌敬養老人,便商量著說:我們何不去投奔他呢?等到他們到達的時候,西伯已經死了,他的兒子武王用車載著靈牌,尊他為文王,正向東進發,討伐紂王。伯夷、叔齊拉住武王戰馬而勸阻說:“父親死了尚未安葬,就動起干戈來,能說得上是孝嗎?以臣子的身份而殺害君王,能說得上是仁嗎?”武王身邊的人想殺死他們,太公姜尚說:“這是兩位義士啊!”扶起他們,送走了。武王平定殷亂以後,天下都歸順於周朝,而伯夷、叔齊以此為恥,堅持大義不吃周朝的糧食,並隱居於首陽山,採集薇蕨來充飢。待到餓到快要死了的時候,作了一首歌,歌辭說:“登上首陽山,采薇來就餐,殘暴代殘暴,不知錯無邊?神農虞夏死,我欲歸附難!可嘆死期近,生命已衰殘!”就這樣餓死在首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