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情散文

  有些時候,被城市的風情侵染得通透。有些時候背鄉土的風情感染,每種風情都有不同的感受,今天我們來看一下。

  :苗寨風情

  貴陽的西江千戶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麓。

  大巴經貴新,凱麻高速,約十點許進入西江鎮。一路上,導遊的激情介紹和極力渲染讓我們充滿了期待。

  近四個小時車程後,我們的旅遊車終於停靠在苗寨附件的停車場,剛出車門,耳邊就傳來悠揚悅耳的蘆笙演奏和粗狂低沉的牛角號聲。循聲遠眺,前方寬闊的廣場上幾十位穿著民族盛裝的苗族男女正在隨著音樂輕歌曼舞,這是苗寨人在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跨步向前,空曠的廣場上鋪著黑色的方磚,方磚上雕刻著各種鳥獸蟲魚,看上去古樸而莊重。廣場中央有大小兩圈如飄動的綵帶,那就是穿著苗族服飾在翩翩起舞的男女,大門一側還有一排舉著彎彎的牛角號或抱著如長長水煙的蘆笙在深情吹奏的苗族漢子。蘆笙委婉的低吟和牛角深沉的迴音讓人回首和追憶。突然,我被一位手持牛角銀飾閃閃的少婦攔著,原來這就是苗族人的“攔門酒”。之前聽導遊講,苗族人從農耕時代就虔誠崇拜水牛,喝攔門酒時遊客的手是不能觸控牛角的,否則,那牛角里一斤多水酒就要全喝乾了。不勝酒力的我,時刻銘記導遊的告誡,近身至牛角,唯恐褻瀆了那份誠意,鞠著腰深深地品了一口,微笑中頓覺酸甜清醇香溢於口,只是同行中有一男士竟忘了導遊的叮囑,觸摸了牛角,最後只得彎著像牛角一樣的腰挺長脖子一飲而盡。

  走過景區大門,再乘十幾分鐘的電瓶車方才進入千戶苗寨。“快去看苗族歌舞表演!”導遊打著小旗在前面大聲吆喝。我們跟隨左右快步來到表演場地。這是一個大型的四方形露天演出場,四周是新建的苗寨吊腳樓,遊人亦站亦坐已經圍了幾圈,表演的正是苗寨板凳舞,歡快的節奏,奔放的舞蹈,伴隨著時而敲擊的板凳聲讓人沉醉在粗狂豪放、熱情淳樸的苗族風情中。接著是苗寨歌謠的表演唱,這是一群不需要任何伴奏的原生態歌手,其中,年齡最大的有八十多歲,最小的也有六十。那嗓音有時如山泉一樣清澈,輕悠悠,似山谷中溢位;有時又像濤聲一般低沉,朦朧朧,如海天處飄來。遊人聽得如痴如醉,樂不思歸。

  午飯時我們來到一家民俗餐館,又一次感受到了攔門酒的禮遇,只是這次每個人的脖子上多了一枚用紅線繫著的雞蛋,這就是苗族人最純樸的祝福——“掛紅蛋”。吃飯時我們四十多人分成兩桌端坐在長方形的餐桌兩邊﹙苗族人追求長長久久﹚,喝著苗寨人釀製的米酒,吃著具有民族特色的火鍋,聽著苗寨少女勸酒的歌謠,感受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靈魂深處頗有有一種超越自我,迴歸自然的陶醉。

  午飯後我帶著一份醉意,踏著灰褐色的石板街,欣賞街道兩邊琳琅滿目的古玩、首飾,透過古樸端莊的山門,濃郁的民族文化在青山綠水間極盡其祥和與秀麗。置身於這世界最大的苗寨,感受其原生態的民族文化,思緒追溯到公元前559年的蚩尤部落。想到苗族在新中國以前一直是一個被驅趕遷徙的民族,他們的祖先只得選擇依山而建的隱居生活。也許正是這多難的民族才使他們在無數次遷徙中締造了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燦爛了自己悠久的民族歷史。攀上雷公山麓,極目鳥瞰,古老的苗寨風貌盡收眼底。灰黑色的吊腳樓掩映在青山綠樹中,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宛若一幅跌宕起伏的民俗山水畫。那黑色的屋瓦,發黃的木板牆彷彿在向遊人講述一個不老的民族歷史。

  回來的路上,我浮想連綿,也許苗族的祖先蚩尤不會想到他的子孫會生活在今天這樣一個太平盛世,從前驅趕遷徙的屈辱已經永遠成為歷史,其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正被一代代傳承……

  :上海風情

  去上海旅行,站在黃浦江的渡輪上,我的內心與思緒,在那一刻,被這個城市的風情侵染得通透。

  坐在城市觀光車頂層的座位上,穿行在陸家嘴林立的“水泥森林”裡,那些美得極致、也高得極致的大樓,一棟又一棟地從視線裡移動著。

  手扶外灘臨江的欄杆,此岸,是上海最有魅力的貿易中心,有凜冽的現代氣息。彼岸,是一座座異域風格的百年建築,厚重、平和、安穩,有歷史的溫度和質感。此岸與彼岸,讓人產生恍如隔世的錯念,而不管是哪一世,都是風華絕世。

  我原以為上海是嘈雜的,晝夜不分地熙熙攘攘著,可是,在亮了紅燈過馬路時,即便是有人如潮水的架勢,但給人的感覺卻也是十分安靜的。上海,真像是一個經歷過平湖煙雨,歲月山河的男人,一點都不功名、都不勢力了,他的內心,有著隱祕的絢麗,這樣的人生,亦是低調的奢華。

  淮海路上,一家挨著一家的奢侈品店,光看價格,可真是奢侈,一個小小的錢包,就賣到大幾千上萬了。久負盛名的酒吧一條街,衡山路,單單光看夜晚的街容,大有火樹銀花不夜天的絢麗,而出入這裡的人們,定是要把人生的歡喜、悲慼、薄涼盡情暢飲吧!

  在永安商場的電梯裡,遇見一個五十多歲,打扮精緻的婦人,盤起的髮髻,金絲絨旗袍、高跟鞋,黃金鍊子上鑲嵌著溫潤的綠色翡翠,LV的手包。這讓我想起了百年老上海。

  一百年前,這裡的街上到處充斥著電車“鐺鐺”的聲音,黃包車上坐著衣著妖嬈,頭戴花朵的女子。這裡,有著黑社會頭號人物杜月笙,及他與戲曲皇后孟小冬的愛情。有才情與美貌兼具的陸小曼,她的風情、誘惑與頹廢,是與這座城分不開的。

  燈紅酒綠裡,也一度瀰漫過周璇純樸而甜美的歌聲,“五月的風,吹在花上,朵朵的花兒吐露芬芳……”周璇也是一朵芬芳的花,凋零在人生風和日麗的五月,只因那人海滄桑,日月消長。還有多少這樣的女子,在這十里洋場一朝夢裡沉浮跌宕過。

  坐公交車去郊區,看到站牌“靜安寺”,心裡便有隱隱的痛,張愛玲正是在這裡,於千萬人之中,於千萬年之間,在時光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遇見許她現世安穩又負心背義的男子。從風華絕代的文壇奇才,到淒涼的晚景至老死他鄉,人這一輩子啊,是怎樣的“光怪陸離”!

  上海,百年迤邐的繁華里,亦有蒼涼與風塵。

  :江南風情

  輕觸記憶的簾攏,任思緒漫溯到曾經熟識的江南,在那裡,忘卻了俗世的名利追逐,淡忘了浮華塵世的喧囂,留一份平和與淡雅,讓我靜靜的來把人生思索。踏在江南的土地上,心間總是免不了帶著幾絲欣喜,這種不安份的情感,總是在不經意間開始蔓延。

  初春的江南煙雨霏霏,很是舒心,望著遠處朦朧的景緻,一時間竟勾起了我無限的遐想。就讓我攜一縷清柔和風飄乎於這充滿詩意的江南,去領略這不為世俗所滋擾的聖潔之地。嗅著一絲丁香的芬芳,我靜靜的在這雨中尋覓著,尋覓著,不知我這柔情萬縷的心懷,是否能在這雨水的澆灌下,伴著花的馨香而發芽、成長。

  也許是江南太過於文雅的緣故吧,自從在那生活一段時日之後,真的就不曾想過要離開。在現實中,無處安放的情感讓我揹負了太多的無奈,當我不堪重負之時,便也只好把它珍藏在那個魂牽夢繞的地方。不知我這厚重的情感,是否會把柔弱的江南壓碎、壓的和我這麼累?我不知,但願不會吧。

  在我的眼中,江南永遠都是那麼的秀美,那麼的脫俗,倘若置身於其間,真的有一種如臨仙境般的暢快。在江南待久了,自己竟也變得多情、變得善感起來,感覺在這樣一種氛圍中,若是自己不改變一下心境,真的會有種不容恰的錯覺。在這多水的夢鄉,不知是江南女子的溫柔裝點了這方靜土、還是江南的幽靜使這裡的女子變得溫柔?我無從深究。只是在這漫長的石道上徜徉,在一片煙雨濛濛中望著遠處的美景,一時間竟醉了我的心,醉了我的情,更醉了這無邊的江南春色。

  霏霏的細雨仍在飄落著,那份閒適的情感便也在肆意的尾隨在我身後,只是我無意去追尋太多,只願守著心中的那份美,靜靜的行走於窄窄的雨巷中。

  撐著一把油紙傘,我靜靜地踏在光滑的青石板道上,望著遠處的灰瓦白牆深思,不知那剝落在牆上的時光何時才能重新拾起?眼前凌空飛突的房簷在一片煙雨中隱約,離的太遠真的就看不大真切了。我彳亍在悠深的雨巷中,不知那倚靠在硃紅閣樓上女子為何在撫琴嘆息?那聲聲絃音急奏催天雨,滴滴卻落入了我的心扉。但我只能遠遠的望著,靜靜的聽著,漸漸的讓它消散在一巷煙雨中。

  青石板上的軟荇染綠了一季的春色,點綴了這詩意猶存的雨巷,踩在上面,軟軟的,很舒心。我慢慢的在悠巷中走著,心境隨著雨水的起落竟也變得平和了。穿行其間,四周散發著一種獨到的古韻氣息,頓時有了懷古之感。在灰瓦白牆的映襯下,江南顯得愈加古樸了,這飽受世態滄桑洗禮的地方,能在當今如此嘈雜的環境中安然獨存,對於我們這些喜歡清靜的人來說,真乃是一大樂事。懷著對遠古的嚮往,我靜靜的行走在雨巷中,一路上,美好的景物不斷映入我的眼中,途中,偶爾也會遇到和我一樣撐著傘在巷中閒賞的人,彼此或許都在搜尋著心中的那份美吧,所以各自就忙碌的尋覓著。只是,在這醉人的雨巷中,我終未逢到那個有著丁香花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我懷著一絲的悵然,靜靜的行走在江南的雨巷之中,撐起微微溼潤了的油紙傘,在這一方寧靜的紙傘下,細細的數著自己的心跳,心在雨的淅瀝聲中變的淡定了些許。這一把不大的油紙傘,為我擋去了一季的喧囂與浮躁,讓我隔絕了塵世的牽絆,使這顆曾為世俗動搖過的心,漸漸的平靜下來。在這一片朦朧中,我再度拾起曾被自己丟棄的閒適,靜下心來細細的品味這獨處幽境的淡雅。

  絲絲細雨依舊在眼前飄落,不覺間竟淋溼了我聲聲的輕嘆。在一片茫茫煙雨中,我慢慢的行走在這悠深的雨巷中。雨絲輕盈的拂過我的臉面,不覺間再次勾起我對往事的懷念。看著這一川煙雨隨風而舞,心間頓然有了一種雜錯交結的感覺,一任這眼前的絲雨飄若如愁,一任心中的情愫淡化如煙。在霏霏的細雨中,我懷著一份溼漉漉的情緒,慢慢的在這江南煙雨中,消散在雨巷的盡頭,懷著一份悵然,靜靜的在悠深的雨巷中遠去、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