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三毛的文章

  對於讀者來說,三毛這個名字一定不會陌生,這位收拾起大地山河一肩背,歷盡了渺渺程途、漠漠平林、壘壘高山、滾滾江海的奇女子,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懷念三毛

  很喜歡三毛。喜歡三毛清新淡雅、平靜舒緩、如行雲流水般自然流暢的文風。喜歡她的淡泊從容,喜歡她的浪漫與灑脫,喜歡她行走天涯,卻不染一粒微塵的心境。

  中學時代,幾乎把她的書讀遍。也曾一度夢想走遍萬水千山,穿越茫茫大漠,如果不是家教嚴和自己膽子小,現在早已不知流浪去了何方。

  對於夢想,三毛說,等我長大了,我要做個是破爛的······拾荒人眼底下的垃圾場是世界上最嫵媚的花園。因為這種職業,不但可以呼吸新鮮空氣,同時又可以大街小巷的遊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遊戲,自由快樂得如天上的飛鳥。

  對於友情,三毛說,一剎知心的朋友是貴在短暫,拖長了,那份契合總有枝節。

  對於愛情,三毛說,世上難有永恆的愛情,世上絕對存在永恆不滅的親情。一旦愛情化解為親情,那份根基,才不是建築在沙土上了。

  對於婚姻,三毛說,夫婦之間的事情,酸甜苦辣,混淆不清,也正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對於生活,三毛說,我不住豪華的居所,這使我衣食有餘;我不穿高跟鞋,這使我的步子更加悠閒;我不跟時裝流行,這使我的衣著永遠常新。

  三毛說,我儘可能不去緬懷往事,因為來時的路不可能回頭。我當心的去愛別人,這使情感不流於氾濫。······我漠視無謂的閒言,這使我內心舒暢。······我笑,便面如桃花,定是能感動人的,任他是誰。······我迎著朝陽站在大海的面前,對自己說:如果時光不能倒流,就讓這一切,隨風而去吧。······

  而今再讀那些文字,品味的卻是另一重山水,另一種人生。

  :懷念三毛

  接觸三毛小說是從遙遠的撒哈拉開始的.

  某年前,那本《撒哈拉的故事》令我近乎不能自已的崇尚起你來.三毛---紅塵中的赤情浪女,忍心離開親人而把自己丟在一個完全不必要去受罪的荒漠裡過活.如此的活著,只因為生命短促,不同生活經驗的積累總是難能可貴的,不枉來世一回.

  有人說你是俗人,我卻不這麼認為.從你的一系列沙漠故事中我能體會出生活真實,生命自由的可貴.

  沙漠中苦悶的日子,你再次提起擱置多年的筆,寫出一連串情感真摯的故事.我很少去分析它是否真實,只感覺那是平鋪直敘的述說生活.我被其中潔淨如流水的文字深深地感動,竟帶著眼淚去看作者在異鄉的種種奇遇.《懸壺濟世》裡能看到你善良的愛心,《沙漠觀浴記》又能看到你的好奇心,而那篇《白手成家》中我能清楚的感覺到你的堅強.陌生的環境,沒有良心的鄰居,並不是困難,帶給你的竟是有益無害.你把自己融入其中.

  你說:“我要去沙漠走一趟,卻沒有人當我是說真的,朋友們解釋為看破紅塵,自我放逐,一去不返也---只有荷西理解我”。而我也想大聲說我也理解。多少次夢中,見到你立在風中,長髮搖曳到天邊,我就是那個荷西,任你做自己喜歡的事……

  在你居住的那片荒漠裡發生過許多奇異的事。你將它記載,展現給讀者。使我閱讀時總帶著幻想的色彩,不可置信這世界竟如此美妙。後來發生了戰亂,《哭泣的駱駝》正是混亂中當地戰況的描述。戰亂的無情襯托出這位中國女子希望人世和諧而又無能為力的悲傷無奈心情。

  讀完《稻草人手記》時,我說不出心裡是哀傷這個世界還是憐惜作者本人。其真摯的內心活動描寫已烙在我腦中,不可抹去。

  在一篇《西風不識相》裡你打鬧了一次天宮,向金髮舍友們動了手。多少委屈和憤怒一下子爆發了出來,令在場的所有人目瞪口呆,怎麼也想不出一直好說話、好脾氣、給她們欺負的中國女孩會有這樣的舉動。閱讀的同時我也生了一團氣,竟莫名其妙的可憐起國人來。中國人的所謂心胸寬廣,凡事忍讓只會令外國人享受這份美德,而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你將民族相處的問題提起,要讓億萬華人覺醒。

  從一篇《惑》中的病態女孩成長到後來成熟的三毛,你一直不斷在適應著這個世界。

  你是悲觀者,又是樂觀者。在男友不不幸死後,你也悲傷、抽菸。面對自己絕對的孤獨,痛苦一人默默地承受,而依然決然的出外去建立新的生活。幾年間,你漂流過許多國家,數不清的旅程,無盡的流浪,感情上的坎坷。最後終於奔入沙漠,尋找你前世回憶似的鄉愁。

  今天,三毛離世已經十幾年了,她那迷離而又真摯的故事一直令我在深思。有時在夢裡,我忽然也來到了撒哈拉沙漠,重溫作者在異地留下的每一絲情感。

  :永遠的三毛

  近日有朋友向我推薦了三毛先生的《撒哈拉的故事》。一開始我還推脫說,不喜歡所謂優美散文一類的作品,在我眼中,那些所謂的優美散文處處透露著“柔情蜜意”,定是矯情又做作的。朋友又說了,你看看吧,三毛的散文完全超乎了你的想象,肯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都到這地步,我還能不點頭嗎?

  三毛先生的原名叫做陳平,本來,在“陳”“平”二字的中間還有一個生僻複雜的字,只是因為三毛先生學不會那字的寫法,便改名去掉了。陳平,一個普通到極點的名字,是的,三毛先生在未提筆的時候,就是一位可愛活潑的平凡妻子,每天等待丈夫下班回家品嚐她的中國飯菜。可一旦三毛先生開始創作,便化身為一位魔法師,給筆下的文字賦予了真正的靈魂。這靈魂是自由不羈的,是瀟灑放縱的。

  在《撒哈拉的故事》裡,三毛先生極力的在描繪一種“雖環境艱苦,卻也精彩豐富,有滋有味”的生活。我相信,很多人不會有這樣的夢想——去荒漠裡住上些時日。三毛先生本是沒有家的,因為她愛流浪,每流浪到某處,某處就是一個簡陋的家,也可以說,三毛先生有千千萬萬個家。除了家,三毛先生還有一位深愛著她的西班牙丈夫。其實,三毛先生和荷西的感情用一個“愛”字來形容是遠遠不夠的,他們經歷過各種大大小小的生死考驗,早就已經融為一體了,若是要強行分開,他們都將會傷得血肉模糊。一直以來我都認為,找一個英俊溫柔的外國男人結婚是件非常浪漫的事,像荷西這樣的男人正是極為理想的。這樣看來,三毛先生應該是挺幸福的,至少,在荷西還未發生意外的時候是。

  三毛先生這般性格的人應該是不信天命的,可賊老天總是愛捉弄這樣的人,一個響雷便讓人措手不及的崩潰,果然啊,人是整個宇宙間最脆弱的生物,連那些窩在角落裡過日子的動物都不如!荷西的逝去對三毛先生來說,無疑是一個難以逃離的噩夢,她曾經一度想要自殺,她的父母勸她,她的朋友瓊瑤也勸她,她最終還是妥協了,可能,父母的重要性也不亞於荷西。

  於是,三毛先生帶著自己悲傷的夢和對荷西的懷念開始逃離,尋找一個沒人知道的地方,然後,用最美最真摯的文字祭奠那些已死去的光景。這一切,直至1991年1月4日才緩緩停止。

  關於三毛先生的死因糾紛,我並沒有過多的去了解,對於一個沉寂者來說,我們只需要那份淡淡的追思放置心底深處便足夠了。

  三毛先生,先生,先生。我不知道這樣稱呼一位女性是否正確,就算是錯誤的,也請各位熱愛三毛先生的朋友別生氣。我覺得,那樣浪漫、真性情、勇敢天真的三毛,完全超脫了性別的束縛,她就像個壯士男兒一樣,拿得起,放得下,一生總是在奔跑,浪跡天涯。路途遙遠也不要怕,白雲之上,深愛的人正以一顆星星的身份默默的成為一種永遠,永遠望著白雲下面的,漸行漸遠的纖長影子。

  PS.

  有的人寫作不為金錢,不為名譽,只為情感的自由傾洩。

  三毛先生便是這樣的一個人。我在想,應該很少有人能做到如此地步。我呢,寫東西也是以成為一位作家為目的的。

  突然發現,三毛先生更像一位流浪詩人,沒有傳奇的人生卻也小有滋味,沒有過人的財富卻也幸福自在,歡樂無限。這樣的人生,就如同一首歌,一句富有哲理的話,很容易就心滿意足了。

  希望三毛先生永遠活在我們大家的心裡,不離不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