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暖心的文章

  暖心的文章往往像冬天的太陽一樣溫暖,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牆角里的父愛

  幫老鄉大將搬家。在整理一堆舊書籍的時候,大將蹲在地上嗚嗚大哭起來。

  大將開啟的是一個筆記本,上面記著日常開支,一筆一筆,清晰到一塊錢的早餐,三塊錢的午餐。稍後,大將給我講了關於他和父親的一段往事。

  大將的家在徐州鄉下的一個村子裡,在他的記憶裡,父親一直在徐州火車站附近打短工,難得回家一次。

  大將考上西安的一所大學時,父親從銀行取出一包錢,一張一張沾著口水數,數了一次又一次。

  大一的時候,大將迷上了網路遊戲,經常整晚耗在校外的網咖裡。他雖然感覺到有些虛度光陰,但身邊的同學們都差不多,不是打球,就是看電影,或者上網打遊戲,大將也就釋然了。

  暑假回家,大將在村裡待了幾天,感覺特別無聊,就忐忑地對父親提出,想去他那裡玩幾天。至少那裡有網咖!父親竟然破天荒地答應了。

  遠遠地,大將就看到父親等在火車站的出口。經過一年大學生活的洗禮,大將第一次感覺父親在人群中是那麼扎眼――衣服破舊,還寬大得有些不合身。他提醒父親,衣服太舊了。父親說,出力幹活的,又不是坐辦公室,穿那麼新干嗎?他又說,那也太大了啊。父親又說,衣服大點,幹活才能伸展開手腳,不然,一伸手,衣服就撕破了。

  讓大將沒有想到的是,在2003年,月入就有四千多元的父親,竟然住在一棟民房的閣樓裡,只有六七平方米。除了一張鐵架床之外,還有個放洗臉盆的木架子,那個多處掉瓷的搪瓷盆上,搭著一條看不出本色的舊毛巾……大將一直以為,父親在城裡過的是很舒服的日子,沒想到竟是這樣清苦。

  父親把大將帶回住處,就說:“你坐著,我要去忙活了。”說著,就咚咚咚下樓走了。大將坐不下去,就悄悄地關上門,下樓,跟在父親身後,他想看看父親是做什麼的。

  七彎八拐,大將跟隨父親來到了徐州冷庫。那兒聚集著十多個跟父親差不多的人,有的推著推車,有的拿著扁擔,大將看到父親從門衛那裡推出了自己的手推車。正在這時,一輛大貨車進入大院,父親和大夥一起,跟在車後擁了進去。幾分鐘後,大將看到了父親,他弓著腰扛著大大的紙箱,走幾步,停一下,用系在手腕處的毛巾擦額頭的汗,再前行幾步,把背上的紙箱放到手推車上,接著又奔向大貨車,幾秒鐘後,又弓著腰扛來一個紙箱。如此反覆七次之後,父親推著那輛車向冰庫走去,弓著腰,雙腿蹬得緊緊的,幾十米外的大將甚至看得到父親腿上的青筋。

  原來父親賺的是血汗錢!大將惆悵不已。他向門衛打聽,搬一次貨,能有多少錢?門衛告訴他,五毛錢一箱。大將在心裡算了一下,父親一次運了七箱,賺三塊五毛錢。

  大將當天下午就回了家。他不再想著上網了,他的眼前總是晃動著父親暴著青筋的腿。他還算了算,自己在網咖浪費了多少父親的汗水。

  大將返校的時候,父親又從銀行裡取出厚厚的一沓錢,數了又數,交給大將。大將數了一下,說,“這學期時間短,有兩千就夠了。”說著,分出一半,留給父親。這一天,大將下決心做個好兒子,做個好學生。

  但他的這種想法,很快成為過眼雲煙。當那些舊日的玩伴又吆喝著去網咖,當他有意無意地看到魔獸遊戲圖案,他內心裡總是忍不住躁動。終於,他又一次走進了網咖。

  國慶節的時候,室友們組織去K歌,去酒吧,還去洗了桑拿。從家裡帶來的兩千塊錢,到十月底就沒有了。

  大將給媽媽打電話,說前段時間生了一場病,帶來的錢花完了。

  第三天下午,西安突然降溫,正在宿舍裡和同學打牌的大將接到電話,說校門口有人找他。大將跑到校門口,看到了父親。五十多歲的父親,像個七十歲的老人,老態龍鍾,一臉的疲憊,身上揹著一床棉絮。大將把父親帶入校園裡,才小聲問他:“你怎麼來了,我給媽留了賬號,你把錢打入那個卡上就行了。你跑這麼遠,還揹著這個東西,又辛苦,又浪費錢。”。

  父親討好地對他笑著,說:“聽你媽說,你前段時間病了,現在怎麼樣了,好了沒?要吃好點,照顧好自己,你不用擔心生活費,只要你能吃出好身體,學出好成績,就是再多的生活費,你爸也掏得起。天冷了,這是你媽媽用自己種的棉花給你做的棉胎。”大將囁嚅著說:“已經……好了……”

  在通往教學樓的路上,父親說:“看到你好好的,我也就放心了,把生活費給你,我就回去。不影響你。”大將接過父親遞過來的錢,正想說帶父親到學校的招待所住,父親又說了,“再有兩個月就放寒假了吧?我這次給你帶了三千塊,你剛生病,要吃好點,把身子養壯點,才能有精力上好學。”父親止住腳步,“你回去吧!”

  大將知道父親的脾氣,就不再說什麼。他走出不遠,回頭的時候,發現父親還站在原地,朝他揮手。他想起讀高中的時候,每次父親送他去縣城的學校,都是這個場景,淚就溢滿了眼睛。

  乾癟的錢包終於鼓了起來,一週不見的魔獸又在呼喚大將。晚飯過後,大將又去了校外的網咖。五個小時的凶猛廝殺之後,大將要回宿舍了。和往常一樣,他又來到了校外的一棵大榕樹下,從那兒進校。

  就在他翻上牆頭的那一刻,他的心一下子疼了起來!昏黃的路燈,照著他的父親,他偎在那個牆角,身下墊著不知從哪裡揀來的破紙箱。此刻,他正把身上的棉衣裹了又裹,而自己高中時圍過的圍巾,緊緊地纏在父親頭上。

  大將說到這裡,又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哭了好一會兒,大將又接著說:“後來我媽告訴我說,我爸聽說我病了,就不顧一切地要來看我,買不到座位票,又捨不得買臥鋪,站了二十多個小時來到西安。為了省下住宿的錢,在我們學校的牆角下蹲了一夜……我在電話這頭就哭,在媽媽告訴我之前,我一直裝作不知道。因為我知道父親的固執,我那時就是叫醒他,他也會堅持著在那裡。我悄悄回了宿舍,可我的心裡卻一直疼著,想到他裹緊衣服的動作,我就心疼。我連夜把所有的關於遊戲的賬號全部刪掉了。

  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進過網咖,再也不浪費一分錢。也就是從那一天起,我準備了這個記賬本,開始把以前落下的學業一點點補回來。”

  “我以前一直以為是他命不好,沒有享受生活的福氣。經過那件事情,我才知道,不是他沒有福,而是他習慣了把一切享受給予他兒子……他從十七歲開始在那個冰庫做事,一直做到去年春天。”大將說不下去了。

  我知道,大將的父親於去年春天去世了,給大將留下了三十七萬元的存款。大將的父親是許多貧困父親的縮影,深沉而又無私的愛。所幸的是,他的孩子看到了牆角的父親,而我知道,還有很多孩子想不到,也看不到牆角里的愛。

  :生在心裡長在眉間的鄉愁

  我的鄉愁有些象“郵票”,也有些象“年輪樹”,但更象我的心事,她生在心頭長在眉宇間。

  記得初次離開家鄉的時候,人早就象霜打的茄子——懨了。

  離別的那天,妻子默默地跟在後面一直將我送出村口,沒說句動感的話語,沒做個激情的吻別,只是戀戀不捨地一直地跟著,還有,就是臨行時一路上碰到鄉親那一句句關切的問好與祝福聲,嘴上輕聲的答著心裡的淚卻暗暗地流。

  是啊,妻子那依依不捨和盈眶的熱淚便是我戀家的源由,鄉親們一聲聲鄭重的道別便是我思鄉的理由。在異城他鄉的每一個日日夜夜,都極度地想念我的家鄉思念我的親人,更有許多生活上的不習慣便平白無辜地增添了我許多思鄉的情愁。

  不習慣一個人在房間裡承受著孤寂和冷寞。總是無聊地躺在床上,象是缺少了什麼。哦,是身邊少了妻子的溫暖,耳旁少了兒女的歡笑,堂前少了母親的嘮叨,對面少了鄉親的問好。只能一個人孤獨地躺在房間,傻傻地望著天花板,呆呆地想著妻子的好,痴痴地夢著兒女的笑,自言自語地與鄉親說笑,靜靜地淌著孤寂的淚水……

  不習慣,不習慣他鄉異地人情冷暖兩重天的隔閡。

  孤身在外,總感覺周圍是那淡淡的人情薄涼的心。就不說同住一個小區同在一幢樓裡住,就是同在一間辦公室裡工作,那五湖四海人笑臉的背後,你摸不透有幾多善意?還有就是那般人走茶涼的淡薄,最讓人心寒。所有的一切都是思鄉時淺淡的憂傷,這般傷感的人世,更加激起我對家鄉的懷念。因此眼前總是一遍又一遍地重溫著鄉親們一張張慈善的笑臉,耳邊總是不斷地迴響著鄉親們一句句親切的聲音。心,便有幾分暖意幾分欣慰幾分企盼乃至激動。

  “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鄉音是一種親切,鄉情是一份溫暖。

  還記得農忙時節,村裡誰家有個事沒忙完,便有鄉親主動上前問一聲後便自覺地去幫助“雙搶”***七月間搶收早稻搶插晚稻***,更不能忘記鄉親鄰里誰家有個災有個難,全村的鄉親更是自發地送錢送關切送溫暖。

  思鄉是一種心聲,鄉愁是一種心痛。

  鄉愁是無聲息的思念與牽伴,鄉愁是說不清道不明還難以割捨的情懷。

  有時,站在高樓大廈下或聚集在燈紅酒綠裡,臉上的笑仍然掩飾不住思鄉的愁悵。總戀著家鄉的青山綠水無比真切,總捨不得家中的妻兒幼女倍受冷落,慚愧無力帶在身邊,不能與之分享。於是,思親的情又一次湧上心頭,和著戀鄉的愁又重重地皺在眉頭。

  鄉情是一杯陳年老酒越久味越濃,鄉音是一首唱不完的曲越唱越動情。

  一個長年漂泊在異鄉的人,總是戀著家庭的好總是思著鄉間情。嘴裡吃著那淡淡的粵菜,怎麼品嚐都覺得不合口味,哦,原來是習慣妻子做的菜,一股濃濃家鄉風味;街上看著露胸裸腿的女人,雖然也感覺美卻總有些不順眼,哦,原來她們沒有家中的妻子端莊溫順體貼,沒有家鄉女人的厚實純樸。這時,那濃濃的鄉愁又凝重在心,那無限的思念又黏在眉心。

  哦——,我終於明白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時別樣的心思,原來這就是鄉愁,就是懷念從小記在心裡的鄉親,想念從小1暖在心裡的鄉情。

  鄉愁如煙,嫋嫋繚繞在心間,纏著家鄉那山那水那人那情……

  離開了生我養我的家鄉,就失去了這份暖暖的親情,真想能夠常常回家親一親妻子,抱一抱兒女;真想常常回家的看一看兒時的夥伴,聽一聲父老鄉親關切的聲音。

  親人是心,鄉情是暖。遊子的心裡時刻惦著親人,遊子的心要鄉情暖,遊子的情由鄉音出。那彎彎秋月最識鄉音,那陣陣秋風最識鄉愁……

  :家的味道

  小時候,家是一個能睡覺,有飯吃的地方。在外面玩累了,餓了就想到了家。耳邊總能迴盪起母親全村找我們吃飯的聲音:“鋒仔……吃飯咯!”

  年輕的時候,家是個牢房。總感覺家束縛著自己尋求自由的腳步,總想有一天離開父母的管束,尋找屬於自己的自由自在的“家”。可後來發現自己僅僅是在空中飛翔的風箏,線的那頭,緊緊攥在父母親的手裡。父母在,不遠遊!儒家的傳統深深地在自己心裡烙下了印。

  成家之後,發現父母在哪,家就在哪。父親早逝,自己兄妹眾多,我在外面買了房子,母親嫌居住五樓,不太願意隨我居住,我頓感沒了搬遷新居的喜悅,後來好歹勸說母親隨我居住,頓時有了家的感覺。

  記憶中的家是大大的院子,矮矮的瓦房,院子中間還種了兩棵樹,一棵是黃皮樹,另一棵還是黃皮樹。並不是我們不想種其它樹,而是其它植物都難以種活,曾經種了些葡萄樹,結果不是被狗弄沒了就是沒結果枯萎了。只有隨意種的兩棵黃皮樹,竟然長得茂盛非凡,每年收穫的季節都給了我們上樹摘果的美好回憶。這一份快樂,後來我都一一奉送給了我所有的親朋好友。一個資訊:“來我家摘黃皮!”帶給我朋友們的何止是摘果的快樂?還有那一份暖暖的惦記!這樣的家,我在裡面住了二十六年!這是父親經營多年的家。

  至今為止,我一共搬了五次家。老家是小時候住的家,時隔今日,記憶已經開始模糊,只記得家很小,後面是一個大池塘,家中唯一的電器是一部收音機!吃飯的地方就是睡覺的地方,睡覺的地方也是做作業的地方,這樣的地方也只是一張床,一張桌子,幾張凳子,頭頂有幾根大大的橫樑,好幾次發燒的時候,我甚至感覺橫樑就要砸下來的感覺。祖父的家在我的印象中是充滿刀光劍影的家。為了在這個家能住下來,父親和叔叔曾經在我面前多次吵過架,為了那一堵窄窄的過道牆,父親差點把叔叔的耳朵給削下來,血跡斑斑,看得年少的我心驚膽戰。但為了有一立足之地,我們仍要忍辱住下來,只是為此父親和叔叔的兄弟感情就此割裂,多年不再聯絡。等我們長大想要修復他們兄弟感情的時候,叔叔早逝,膝下無子,父親原諒了叔叔,我們做侄子的送了叔叔最後一程。這個家送給了我兩個字“寬恕”。在外面買的商品房,是我和妻子君經營的家。可這樣的家,高居五樓,不適合老人居住,樓下沒地方放車,多次發生盜竊事件,我僅僅在那裡住了兩年!沒什麼深刻的印象,女兒更不用說了。家其實就是一個窩;一個鳥巢;一個歇腳的地方。當你累了,生病了,你就會想到回家歇歇。

  可如果我們把家看做一個窩,那我們跟動物有什麼區別?劉禹錫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家的味道不僅僅是一棟建築的泥土氣息,還是一個自己用心經營的“愛”的鳥巢。畢淑敏說,家是媽媽柔軟的手和爸爸寬闊的肩膀,家是一百分得到的獎賞和不及格時的斥罵。家是可以耍賴撒謊當皇帝,也是俯首聽命當奴隸的地方。家是既讓你高飛又用一根線牽扯的風箏軸。龐龍的一首歌《家的味道》說的很好。

  · 孤身一人在這陌生城市漂

  · 難免磕磕絆絆爬起跌倒

  · 心底時常湧起 家那溫馨的味道

  · 日日夜夜 魂牽夢繞

  ·

  · 些年來生活催促這腳步

  · 眼淚和著汗水流了不少

  · 每當我在想起 家那溫馨的味道

  · 胸中力量 熊熊燃燒

  ·

  · 家的味道是爸爸戒不掉的煙

  · 煙氣瀰漫纏繞薰黃了指尖

  · 你那不夠寬廣的雙肩

  · 也能撐起我的一片天

  ·

  · 家的味道是媽媽編織的毛衣

  · 針針線線連著兒女的暖

  · 一雙巧手縫縫補補

  · 織出我一條人生路

  ·

  · 孤身一人在這陌生城市漂

  · 難免磕磕絆絆爬起跌倒

  · 心底時常湧起 家那溫馨的味道

  · 日日夜夜 魂牽夢繞

  ·

  · 家的味道是爸爸戒不掉的煙

  · 煙氣瀰漫纏繞薰黃了指尖

  · 你那不夠寬廣的雙肩

  · 也能撐起我的一片天

  ·

  · 家的味道是媽媽親手做的菜餚

  · 香氣飄散我那兒時的路

  · 粗茶淡飯伴我長大

  · 讓我更能懂得生活的艱辛

  ·

  · 家的味道是爸爸愛喝的小燒

  · 一口一口喝下心底的愁

  · 歲月的年暈暈白了你的發

  我心目中的家,不需要太大,但該有的房間必須要有:我一間,女兒一間,母親一間,我的專用電腦房一間,客房一間,我不太擅長整理家務,因此還要有一間雜物房。如此算來,必須要六房兩廳了。我心目中的家,不需要裝修豪華,普通的扇灰,普通的瓷磚,有個專門讓母親晒衣服的陽臺,客廳和飯廳獨立,掛上我最喜歡的字畫,上寫“家和萬事興”和“天道酬勤”即可。這樣的話,我母親客人來了在樓下,我不打攪,我客人來了在樓上,母親也不干涉,到吃飯的鐘點,我還能聽到幾十年前熟悉的聲音“吃飯咯!……”然後我和女兒就會乖乖地下樓吃飯,飯桌上一定會有我最喜歡吃的臘腸和女兒最喜歡吃的雞腿。

  我心目中的家,必須是充滿歡聲笑語的家。當我晚歸時,有人為我守一盞心燈,當我工作結束後,身心疲憊的身體回家時,有人為我倒一杯熱茶,當我清貧時,有人願意和我共同度過,與我共創財富,當我寂寞時,有人給我帶來歡樂,當我生病時,有人願意守候在我身旁。

  我心目中的家,必須是我女兒成長的搖籃。那裡,沒有生活的擔憂;沒有父母的爭吵;沒有學習的逼迫;女兒可以自由與父母辯論;可以隨時敢於指出父母的不足,不擔心因此明天早上沒了早餐錢;學習成績差了也不擔心被罰,得到的是源源不斷的鼓勵和支援,那是女兒信心的源泉;那裡,女兒將擁有自己獨立的非請勿進的閨房,一部屬於自己的私密的手提電腦,一個完全按自己意圖佈置的房間,那是女兒的祕密花園!我女兒總說,“老爸,這一天何時到來?”我說:“只要你努力學習了,我努力賺錢了,很快就能變成現實。”多年以來,我一直朝著這個目標營造自己心目中的家。直至去年,我們才搬進六房兩廳的新居,可家的元素仍欠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這是我常對女兒說的話。家,是需要所有家庭成員一起營造的。那才是幸福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