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快捷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高效快捷學習方法有哪些?在學習上有一個高效快捷學習方法就相當於免死金牌在手,可以一直保持學習成績的穩定發展。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高效快捷學習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高效快捷學習方法1、預測學習法——思不廢學,學不廢思

  預測讀書法是指人們在科學研究和生產、生活實踐中,提出一個預測、假設或設想,然後為了解釋、說明、驗證它而找來有關的書籍資料進行閱讀。

  生活中人們見到一本好書或是一篇好文章後,總是習慣於迫不及待地閱讀,尤其對盼望已久的書,更是如此。殊不知,此種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你的思維已經不知不覺地跟著作者的思維移動,你的思想也在潛移默化中被書中的理論所左右了。這樣做固然可較快地掌握書中的內容,獲得資訊,然而對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卻收效不大。這也是大多數人在閱讀過程中所存在的一種偏頗。

  因此,為避免這一偏頗弊病,對於拿到手中的書或文章,先不要急於去看其內容,不妨先悉心研究一下題目,然後靜思設想一下,如果這個題目由自己來寫,將分幾章幾節?會組織怎樣的結構體系?對其中的重要觀點又將從哪方面入手?組織哪些材料來加以論述?......然後將自己的設想寫下來,再與原文進行對比,看哪些地方不謀而合,哪些地方意見相左,哪些地方自己不得其解,最後據此確定自己的讀書重點。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為鍛鍊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經常運用預測讀書法進行讀書。每當一本書拿到手中後,華羅庚並不是迫不及待地把書開啟,而是先對著書名思考片刻,然後熄燈躺在床上,開始閉目沉靜地“思書”。他首先回顧過去所讀的同類書籍的一般寫法和通常觀點,然後再預想:要是這個題目到了自己的手裡,自己應該怎樣來“做文章”。待這一切全部想好以後,再開啟燈,起身翻閱。這一來,凡是其他書上已說過而且自己也熟知的內容,華羅庚就不再看了,而專門去讀書中那些新穎獨到的觀點。如此以來,自然舉重若輕,使書讀得既快又好了。

  預測讀書法不僅在讀書之前可運用,即使在閱讀過程中也可進行。比如當你讀到某一章節處時,不妨停頓下來,掩卷而思,預測一下,下文如何,內容怎樣,然後在讀書中加以驗證。如果後邊作者的論述和安排,果然不出你之所料,就說明在這一點上你已接近作者的思路和水平。如果後面的作者的寫法出乎所料,就要想一想,為什麼作者要這樣寫。想通了,自己也就提高了一步。這樣,不僅可以對書中獨到的觀點留下明晰的印象,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自己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

  預測讀書作為一種研究性閱讀,被大量運用在科學研究、發明創造等活動中。因此,在運用此種方法時要注意掌握以下幾點。

  1.預測讀書要有明確的目的,要善於尋找那些和預測有密切關係的書籍資料來閱讀和分析。

  2.要對所閱讀的資料做定性和定量分析,從中找出規律,描繪出事物發展的軌跡。

  3.要把書本上讀到的資訊與現實生活中的真實資訊結合起來,加以對比、檢驗,把理論預測和實際預測結合起來。

  預測性讀書的意義是很大的。理智的預測可以使人看到光明,憧憬未來;可以愉快地學到知識;能夠激發我們的求知慾望,在學習上保持一股進取精神,進而達到科學上“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的目的。

  敢於對生活進行理智的大膽預測,並辛勤地去探索,將能得到新的發現和新的收穫。

  高效快捷學習方法2、 點面學習法——廣博的知識面,精深的知識點

  “點”的讀書法,時間上是讀書的第一階段。根據學習的需要確定一個大致的攻讀方向,以此為前提,廣泛地閱讀與之相關的書籍。目的在於積累知識,以求對攻讀的物件有一個總體的、粗略的印象。

  “面”的讀書法,是以“點”讀書為目標的進一步掃蕩拓圍階段。就是在對某一學科充分了解,把握了其大致脈絡的情況下,再學習與之密切聯絡的臨近學科的知識。

  可見,廣泛的閱讀博覽可形成知識的“面”,專業的深度探索讀書可形成學科的“點”。二者有機結合就能達到“以點帶面,以少勝多”的目的。

  傳說中有一種鼯鼠,它會飛,會緣,會遊,會穴,會走。但是,它飛翔卻飛不過屋頂,攀緣而爬不到樹梢,游水卻遊不過河,打洞又不能藏身;奔跑還不及人跑得快。鼯鼠會五種本領,卻沒有一種技藝精湛得足以護其身、保其命、所以在弱肉強食的生物鏈中,它最終喪生於黃鼠狼之口,也就不足為奇了。

  錢鍾書早在清華讀書時,便立志要“橫掃清華圖書館”。他博學多能,兼通數國外語,學貫中西,在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兩方面均成績卓越,他的淵博是通過其以文學為方向、貫通中外的廣泛博覽而成就的,他的博學廣聞給其文學創作提供了最有效的奠基,賦予了其作品***如《圍城》、《管錐編》***無以倫比的魅力。

  知識是觸類旁通的。總之,廣博是精深的基礎,精深是廣博的方向。

  初學要廣,入門要深;知識面要博,鑽研點要深。

  高效快捷學習方法3、 硬啃猛攻學習法——勤能補拙,水滴石穿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門知識乃至一種學說的掌握理解,如同人與人相遇、相知需要很長時間一樣,通常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初看一本經典的書或接觸一門新學科時,它不是可以一下子理解明白的,這時就需要你有水滴石穿的精神,抓住問題不放,用心去攻讀,即識別出不易理解、完全不懂的東西,反覆去揣摩或檢視有關書籍、工具書等,直到弄明白弄通透為止。這就是硬啃猛攻讀書法。

  我們看到一些成名的學者、專家博聞強記,講起艱澀難懂的書中內容也是召之即來、侃侃而談。其實他們在學成之前,何嘗不是發揮出異於常人的鑽研,付出了堅持不懈的努力來攻讀這些書籍的。

  讀書有略讀、閱讀與攻讀之分。工作之餘,看看小說,翻翻畫刊,屬於略讀;一般的書籍、報紙和雜誌。內容淺顯易懂,又未必事關緊要,看一二遍就夠,這是閱讀;至於攻讀,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攻”常常表現為難點、難題、不容易理解的道理。攻堅之法,一在於鑽研,二在於堅持。長期圍困而且炮火猛烈,何愁攻城不下?何愁擊石不開?

  “勤能補拙,水滴石穿”的“硬啃猛攻學習法”對打基礎的讀書人來說,是最務實最樸素的讀書道理。

  高效快捷學習方法4、目標學習法——圍繞自己所瞄準的問題讀書

  明確讀書的具體目的。往往直接關係到讀書的成效。

  蘇東坡曾經說過:“書富如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這裡的“一意求之”,就是要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圍繞著自己所瞄準的問題讀書。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善於瞄準教育領域人們所普遍關心的問題,追蹤它的來龍去脈,潛心研究探索其中的規律。他每天都圍繞這些問題讀書,孜孜不倦地讀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史以及各種教育方法專著,寫了大量有創見的論文。他的著述被譽為“學校的百科全書”。

  當然,為了達到目標,必須有內在力量去實現。這種力量就是追求。追求的目標有大有小。大目標是在沒有明顯外在壓力的情況下,由於自己的內心要求,如理想、求知慾、審美情操等而產生的讀書動機,屬“內在的力量”。當你從內心裡意識到讀書學習是自己本身的需求時,就會爆發出無窮的“內動力”,就會毫無顧忌地全身心地投入。

  小目標是在外部壓力下形成的閱讀願望,如為考試、為競賽、為逃避人們的責罰等而讀書。具體的、切近的目標是最能激勵我們奮力前進的直接動力。一個具體的小目標的實現,也最能堅定實現自我大目標的信心。列寧說過:“要向大目標走去,就得從小目標開始。”

  當你通過努力,實現了很多小目標以後,你的大目標也就實現了。我們也可以把大目標分成許多小目標,靠日積月累,不可操之過急。小目標的實現有利於激發自己的興趣與熱情。比如說,你要在一個月內記熟300個英語單詞,可以安排每天記熟10個。這樣把大目標分解成若干小目標以後,每天小目標就不難實現了。只要天天努力堅持下去,一個月以後,你的大目標自然就實現了。

  每次讀書後,還要反覆思考,把前面的讀懂、記住、掌握,然後再往下讀。這樣才能擊中目標,捕捉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打下堅實的基礎。應繞過與目標無關的內容和章節,直接瞄準與目標有關的實際內容的書來讀,這樣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還要經常檢查自己的讀書明白的進度與方向,需要勤奮不懈的努力,以及持久耐心和頑強的毅力。

  不論是為了大目標還是小目標的實現,都要有勤奮和吃苦的精神,還要有毅力,克服各種困難,才能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勤奮是講究讀書方法的前提。

  興趣是勤奮的一種內在力量,而勤奮是興趣的結果。

  目標、勤奮與興趣相互結合,讀書才能收穫顯著。

  高效快捷學習方法5、選擇學習法——把精力集中到一個焦點上

  人生在世總是要讀書學習的。但讀書要講究方法。莊子曾慨嘆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它深刻地揭示了知識無窮和生命有限之間的矛盾。

  錢學森說,他當研究生時,搞超音速空氣動力學,全世界有關論文都看了,因為一共也沒有多少,而現在連搬都搬不動,別說看了。這就體現了兩千年前莊子所說的生有涯而知無涯的矛盾。要解決生命和知識的矛盾,就要有選擇地讀書。

  外國曾流傳著一個叫“焦點”的故事。據說,有一個青年學者,在讀書時認真專研、勤奮刻苦。但是,收效總是不大。一天,他找到昆蟲學家法布林,苦惱萬分地說:“我不知疲倦地把自己全部精力都花在我愛好的事情上,結果卻收效不大,只是怎麼回事?”法布林聽罷讚許地說:“看來你是一位有志氣的青年。”那位青年說:“是啊,我愛科學,可我也愛文學和音樂以及美術,對它們我幾乎把全部精力都用上了。”法布林頓時明白了,他詼諧地從口袋中掏出一塊放大鏡,對準一隻昆蟲說:“把你的全部精力集中在一個焦點試試,就像這塊放大鏡對準昆蟲一樣。”於是,這個青年恍然大悟。

  可見我們在選擇讀書時,一定要像法布林把放大鏡的焦點對準昆蟲那樣集中。選擇一定的主攻方向,就會在有限的生命裡,將主要精力集中在一個或幾個學科中,實現自己的志向。

  選擇讀書的主攻方向首先應與本職工作相結合。做到學與用的統一,就能節省時間和精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還應兼顧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熱情是人們獲取知識、鑽研知識、運用知識過程中的一種特殊認識傾向。

  在確定了讀書的主攻方向後,還應該選擇好“入門書”。“入門書”也是基礎書。讀入門書,打好基礎,然後可以選擇有價值的書。所謂有價值的書,首先是名著,因為這些書是作者智慧的精華,也是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在某一方面的總結。其次是一流書,讀了一流書,就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擴大自己的視野。如果舍第一流的書而取二三流,得到的只能是三四流的成果。

  高效快捷學習方法6、“提要鉤玄”學習法——抓其要點,探其妙義

  一提起韓愈,許多人都知道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因郡望昌黎,故稱韓昌黎。他為文反對駢偶,為詩力求新奇。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者,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對讀書問題也有很深的研究,而且為後世留下了頗有見地的讀書方法。

  韓愈在《進學解》裡說他的讀書方法是“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貪多務得,細大不捐”。後人將其概括為“提要鉤玄”讀書法。

  韓愈的這種讀書方法,主要是強調讀書要勤奮博覽,多讀多記。在博覽百家之書時,首先得將書分門別類,然後按其性質型別的不同採用不同的讀法。對於那些記事類的書籍,閱讀時必須掌握它的要領寓意,也就是善於提綱挈領地抓住書中的重點;對於那些理論類的書籍,閱讀時必須探索出它的主旨妙義,也就是善於抓住它的精深部分。

  怎樣運用“提要鉤玄”讀書法呢?

  首先,要邊讀邊思,認真讀原文,避免浮光掠影,不求甚解。英國哲學家培根說得好:“我們不應當像螞蟻,單隻收集;也不可像蜘蛛,只從自己肚裡抽絲,而應當像蜜蜂,既採集,又整理,這樣才能釀出甜美的蜂蜜來。”這個比喻準確地表明瞭讀與思的關係。認真研讀原文,就要做到讀一遍不行,就再讀一遍。“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書,讀熟了,其中的要點和妙義就會逐漸顯現出來。

  其次,要有意識地訓練和培養讀書的概括能力。有的人讀書雖能字斟句酌,而且頗下功夫,但往往只見芝麻不見西瓜。抓住了書的皮毛,拋掉了書的骨肉,缺乏概括能力。概括能力強,才善於抓綱帶目,善於提取書中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