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逆境中成功的作文

  逆境,是天才的進身之階;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之淵。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一***

  都說逆境更能使人成功,我之前不相信,後來我慢慢地接受了這句話的說法。逆境早就成功,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啊!

  有時,順境是一種麻醉劑和腐蝕劑,讓你完成從呼嘯山林的獸中之王到懶貓的變化,讓你經歷從將軍到囚徒的蛻變。

  然而,置身絕境,你必然會飽受痛苦的煎熬,忍受非人的折磨。它迫使你不得不躲在一個偏僻的角落,反觀自身的內心和靈魂,掃清思想上的障礙,觸控心靈中最脆弱的一部份,對生命進行深層的、近乎本質的思考,正視這突如其來的人生絕境,把它當做一塊磨鍊人的礪石,捶鍊自己,激發生命活力。

  所以,成功和逆境也是成比例的。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成功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件幸運的事。但成功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的。成功不是路邊的小石子,隨處可揀,也不是田間的小花,隨處可覓。要成功需要有一條漫長的路要走,在這期間是要經歷許多挫折的。

  對待挫折,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一條條彎曲的小徑。只有不謂攀登的人,才有可能登上科學的頂峰。”強者在挫折面前會愈挫愈勇,而弱者面對挫折會貿然不前。我們要正視挫折,正確對待挫折,只有這樣才能讓挫折成為我們走向成功的階梯。

  美國著名的科學家愛迪生,為了找出可以做電燈燈絲的材料,試驗了1600多種礦物和6000多種植物,最後才使電燈發出耀眼的光華。愛迪生一生的發明,有記載的就有1328種,這是多麼驚人的成就啊!我國的李時珍為了編寫《本草綱目》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歷盡艱險,嚐遍百草,花了整整27年,才編寫成這部巨著。這樣的事例舉不勝舉。

  要取得成功,挫折是在所難免的,逆境才能讓我們有更加堅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勇氣。而當我們具備了這些條件之後,還有什麼可以阻擋我們邁向成功的腳步呢?

  ***二***

  簡·愛,一位平凡的女子,卻有著不平凡的人生。而正是這段坎坷的人生經歷,使她在逆境中成才,逐步走向成功,踏入自己嚮往的美好生活。

  簡·愛從小失去父母,在舅母家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面對著表哥的暴打,表姐妹的侮辱,以及傭人們的輕蔑,使她認識到生活的艱辛,現實的殘酷。10歲的簡·愛便進入了一所寄宿學校,面對許多同學嘲笑的目光,她依然努力的生活著,並且認識了心地善良的小女孩海倫,成為摯友。由於生活條件的艱苦,傳染病的肆虐,海倫得病後不久去世。這使年幼的簡·愛又一次品嚐到生離死別的痛苦。

  簡·愛就像那傲放於風沙中的仙人掌花,有著最頑強的生命力。她面對困難百折不撓,有著在逆境中前進永不屈服的鬥志和堅忍不拔的意志,給予我們強烈的心靈震撼。而我們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早已習以為常,不懂珍惜,真是慚愧。我們應該學習簡·愛獨立自主,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學會感念生活的美好,珍惜現在擁有的幸福生活。

  簡·愛成為家庭教師時,她那動人心絃的告白:“你認為我是一架沒有感情的機器嗎?能容忍別人把麵包從我嘴裡搶走,把一滴生命之水從我杯子裡潑掉?難道就因為我身材矮小,又不漂亮,就沒有靈魂,沒有愛了嗎?你錯了……”化作靈魂的使者,成為不朽的篇章。這使羅徹斯特先生被眼前這位弱小的女子深深地吸引住了。她大膽坦露自己的心跡,贏得自己的愛情,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簡·愛雖然沒有出眾的外貌,沒有華麗的服裝,沒有顯赫的家世,但她崇高的精神和強大的人格魅力使她渾身散發著光芒,征服了讀者的心。

  以《簡·愛》著稱於世的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成為英國文壇的一朵奇葩。她是逆境成才的典範,硬是用鋼鐵般的意志,敲開了文學殿堂的大門。她把簡·愛自強不息的精神刻畫的淋漓盡致,展現了一個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使我們深切的感受到她內心的倔強,頑強的鬥志。

  簡·愛從逆境走向成功,一路走來,她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讓我們難以想象。這本書讓我學會不管遇到什麼挫折,都要勇敢的去面對,與之抗爭,堅持不懈朝著目標奮鬥,到達勝利的彼岸。

  ***三***

  好的運氣令人羨慕,而戰勝厄運則更令人驚歎。”這是塞涅卡得之於斯多葛派的哲學名言。確實如此,超越自然的奇蹟,總是在對厄運的征服中出現的。逆境,是一個人成材的必經階段。

  逆境可以豐富一個人的閱歷。一個人在逆境中往往要比在順境下看得更深刻,思考得更多。南唐後主——李煜,倘若沒有亡國被囚的經歷,他的詞也不會達到那麼一個高峰。被囚之前,他過著“歌臺暖響,舞殿冷袖”的奢華生活,他的辭藻華麗,眼前總是一幅“車如流水馬如龍”的景象,可是當他面對著“別時容易見時難”的“無限江山”時,李煜留下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千古絕唱。安逸的生活本身不是壞事,而逆境帶給人的卻更多,它隨著年代的推移而自然增值,時間越久,利潤越高。逆境可以塑造一個人的性格。環境越是惡劣越激勵人奮發上進,去改變生存環境,自然產生“人十之,己百之”的上進心。歷經磨難的人適應性很強,不畏艱險,知難而進,能應付各種突如其來的事變。摩頂放踵,披荊斬棘,百折不撓,“雖九死其猶未悔”,直至成功。孟子也曾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一個人,只有經過逆境的洗禮,才能完成人生涅槃,達到光輝的頂點。一個人如此,一個國家更是如此。“多難興邦!”溫在北川中學的教室寫下的這句話,為這個特殊的五月,為這場災難,為災難中的共和國定了調。災難往往會激發人們勵精圖治,而一個民族的災難總會由一個民族的進步來補償。

  逆境可以激發一個人的潛力。人的潛力是無限的。有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的開發尚未達到10%,無法想象,人的潛力能是多麼的巨大。而逆境,正是這麼一個最好的釋放潛力的環境。無數具有超凡意志的人在逆境中創造了無數的不可能:貝多芬在雙耳失聰後創作了不朽的《命運交響曲》;屈原在顛沛流離之下寫下了《離騷》;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身患重疾之下寫下了世界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人在逆境中會像小草一樣,欲遭踐踏,欲會芳香四溢。

  人的美德猶如名貴的香料,在烈火焚燒中散發出最濃郁的芳香,正如惡劣的品質可以在幸運中暴露一樣,最美好的品質也是在厄運中被顯示的。